×

不同中间变量和协变量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之间的等效性。 (英语) Zbl 1388.62324号

小结:本文讨论了使用两组中间变量和协变量处理对反应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之间的等价性概念。首先,我们提供了测试两组变量是否能够估计相同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标准。接下来,基于所提出的准则,我们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估计精度的角度讨论了变量选择问题,并表明选择一组对响应有直接影响的变量并不总是能够提高估计精度,这与线性回归模型中的情况相反。这些结果使我们能够判断不同的变量集是否能产生相同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从而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变量来估计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从而降低成本或提高估计精度。

MSC公司:

62页第10页 统计学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元分析
62J99型 线性推断、回归
62A01型 统计学基础和哲学主题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Anderson,T.W.(2003)。多元统计分析导论,第三版,《概率统计中的威利级数》。新泽西州霍博肯:威利·Zbl 1039.62044号
[2] Cai,Z.、Kuroki,M.、Pearl,J.和Tian,J.(2008)。存在混淆中间变量时直接效应的界限。生物统计学64 695-701·Zbl 1274.62737号 ·文件编号:10.1111/j.1541-0420.2007.00949.x
[3] Clogg,C.C.,Petkova,E.和Shihadeh,E.S.(1992年)。回归模型中分析湿陷性的统计方法。J.教育。行为。统计数据17 51-74。
[4] 爱德华兹·A.W.F.(1963)。\(2\times2\)表中的关联度量。J.罗伊。统计师。Soc.序列号。甲126 109-114。
[5] Elandt-Johnson,R.C.和Johnson,N.L.(1980)。生存模型和数据分析。纽约:Wiley·Zbl 0501.62092号
[6] Hafeman,D.M.和Schwartz,S.(2009年)。打开黑匣子:评估调解的动机。国际流行病学杂志。38 838-845.
[7] Imai,K.、Keele,L.和Yamamoto,T.(2010年)。因果调解效果的识别、推断和敏感性分析。统计师。科学。25 51-71. ·Zbl 1328.62478号 ·doi:10.1214/10-STS321
[8] Joffe,M.M.和Greene,T.(2009年)。替代结果的相关因果框架。生物统计学65 530-538·Zbl 1167.62086号 ·doi:10.1111/j.1541-0420.2008.01106.x
[9] 考夫曼S.、考夫曼J.S.、麦克莱霍斯R.F.、格陵兰S.和普尔C.(2005)。在存在未测量的中间变量混杂的情况下,改进了对受控直接效应的估计。《医学总汇》第24卷第1683-1702页·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2/sim.2057
[10] Kuroki,M.和Cai,Z.(2004)。使用路径图选择总体效果的可识别性标准。不确定性艺术。智力。20 333-340.
[11] Kuroki,M.和Cai,Z.(2011年)。使用协变量信息对“因果概率”进行统计分析。扫描。《美国联邦法律大全》第38卷第564-577页·Zbl 1246.03044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1/j.1467-9469.2011.0730.x
[12] Kuroki,M.和Miyakawa,M.(1999)。联合干预因果效应的可识别性标准。J.日本统计师。Soc.29 105-117·Zbl 0952.62116号 ·doi:10.14490/jjss1995.29.105
[13] Kuroki,M.和Miyakawa,M.(2003年)。使用因果图估计控制计划因果影响的协变量选择。J.R.统计社会服务。B统计方法。65 209-222. ·Zbl 1063.62104号 ·doi:10.1111/1467-9868.00381
[14] Oehlert,G.W.(1992年)。关于delta方法的注释。阿默尔。统计师。46 27-29.
[15] Pearl,J.(1988)。智能系统中的概率推理:合理推理网络。《表现与推理中的摩根-考夫曼系列》。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Morgan Kaufmann·Zbl 0746.68089号
[16] Pearl,J.(2001)。直接和间接影响。不确定性艺术。智力。17 411-420.
[17] Pearl,J.(2009)。因果关系:模型、推理和推理,第二版,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1188.68291号
[18] Pearl,J.(2010)。因果推理中的混淆等价。不确定性艺术。智力。26 433-441.
[19] Robins,J.(1986)。持续暴露期死亡率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新方法——应用于控制健康工人幸存者效应。数学。建模7 1393-1512·Zbl 0614.62136号 ·doi:10.1016/0270-0255(86)90088-6
[20] Robins,J.M.(1989)。在纵向研究中使用新的因果推断方法对随机和非随机艾滋病治疗试验进行分析。卫生服务研究方法论:关注艾滋病。(L.Sechrest,H.Freeman和A.Mulley编辑)113-159。华盛顿特区: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国家卫生服务研究中心。
[21] Robins,J.M.和Greenland,S.(1992年)。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可识别性和可交换性。流行病学3 143-155。
[22] Robinson,L.D.和Jewell,N.P.(1991年)。关于logistic回归模型中协变量调整的一些令人惊讶的结果。国际统计版次59 227-240·Zbl 0742.62067号 ·doi:10.2307/1403444
[23] Rosenbaum,P.R和Rubin,D.B.(1983年)。倾向评分在因果效应观察性研究中的中心作用。生物特征70 41-55·Zbl 0522.62091号 ·doi:10.1093/生物技术/70.141
[24] 鲁宾,D.B.(1974)。在随机和非随机研究中估计治疗的因果效应。J.教育。精神病。66 688-701.
[25] 鲁宾,D.B.(1978)。因果效应的贝叶斯推断:随机化的作用。安。统计师。6 34-58. ·Zbl 0383.62021号 ·doi:10.1214/aos/1176344064
[26] Rubin,D.B.(1986年)。哪些假设有因果关系的答案;荷兰评论(1986)。J.Amer。统计师。协会81 961-962。
[27] Shpitser,I.和Pearl,J.(2006年)。递归半马尔可夫因果模型中联合干预分布的识别。第21届全国人工智能会议记录1219-1226。
[28] 技术计量学研究小组(1999年)。图形建模的实践。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联合会研究所。
[29] VanderWeele,T.J.(2011)。受控直接和中介效应:定义、识别和界限。扫描。《美国法律总汇》第38卷第551-563页·Zbl 1246.62223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1/j.1467-9469.2010.00722.x
[30] M.J.van der Laan和M.L.Petersen(2008)。直接效应模型。国际生物统计杂志。4第23条。
[31] Ver Hoef,J.M.(2012年)。谁发明了增量法?阿默尔。统计师。66 124-127. ·doi:10.1080/00031305.2012.687494
[32] Wang,Y.和Taylor,J.M.G.(2002)。替代标记物解释的治疗效果比例的度量。生物统计学58 803-812·兹比尔1210.62215 ·doi:10.1111/j.0006-341X.2002.00803.x
[33] Wermuth,N.(1989)。多元正态分布中的调节效应。Methodika 3 74-93。
[34] Wermuth,N.、Marchetti,G.M.和Zwiernik,P.(2014)。同心环的二进制分布。《多元分析杂志》。130 252-260. ·Zbl 1292.62026号 ·doi:10.1016/j.jmva.2014.05.01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