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滞T-S模糊系统的新的稳定性和镇定条件。 (英语) Zbl 1361.93031号

摘要:本文研究具有时滞的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镇定问题。选择了一个新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它包含模糊线积分Lyapunov函数和简单泛函。利用最近发展的基于Wirtinger的积分不等式,引入松弛变量,导出了线性矩阵不等式的不太保守条件。文中给出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所提结果的优点。

MSC公司:

93立方厘米 模糊控制/观测系统
93D15号 通过反馈稳定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Takagi,T。;Sugeno,M.,系统的模糊识别及其在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IEEE Trans。系统。人类网络。,15, 1, 116-132 (1985) ·Zbl 0576.93021号
[2] 田中,K。;Wang,H.,《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2001),John Wiley&Sons:John Willey&Sons纽约,NY
[3] Feng,G.,基于模型的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综述,IEEE Trans。模糊系统。,14, 5, 676-697 (2006)
[4] 田中,K。;Hori,T。;Wang,H.O.,模糊控制系统稳定化的多重Lyapunov函数方法,IEEE Trans。模糊系统。,11, 4, 582-589 (2003)
[5] 田中,K。;Ohtake,H。;Wang,H.O.,通过模糊Lyapunov函数设计模糊控制系统的广义系统方法,IEEE Trans。模糊系统。,15, 3, 333-341 (2007)
[6] 顾克。;Kharitonov,V.L。;Chen,J.,时间延迟系统的稳定性(2003),Springer-Verlag:Springer-Verlag Berlin,Germany·Zbl 1039.34067号
[7] Rhee,B.J。;Won,S.,用于Takagi-Sugeno模糊控制系统设计的新模糊Lyapunov函数方法,模糊集系统。,157, 9, 1211-1228 (2006) ·Zbl 1090.93025号
[8] 洛杉矶莫泽利。;Palhares,R.M。;Souza,F.O。;Mendes,E.M.A.M.,降低TS模糊系统最近稳定性条件的保守性,Automatica,45,6,1580-1583(2009)·Zbl 1166.93344号
[9] 洛杉矶Mozelli。;Palhares,R.M。;Avellar,G.S.C.,《改善模糊系统多重Lyapunov函数稳定性和稳定条件的系统方法》,《信息科学》。,179, 8, 1149-1162 (2009) ·Zbl 1156.93355号
[10] 洛杉矶莫泽利。;苏扎,F.O。;Palhares,R.M.,用于时滞TS模糊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控制设计的新离散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国际鲁棒非线性控制杂志,21,1,93-105(2011)·Zbl 1207.93095号
[11] Tognetti,E.S。;奥利维拉,R.C.L.F。;Peres,P.L.D.,Takagi-Sugeno模糊系统的选择性(H_2)和(H_infty)镇定,IEEE Trans。模糊系统。,19, 5, 890-900 (2011)
[12] Tognetti,E.S。;奥利维拉,R.C.L.F。;Peres,P.L.D.,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的降阶动态输出反馈控制,模糊集系统。,207, 16, 27-44 (2012) ·Zbl 1252.93077号
[13] Tognetti,E.S。;奥利维拉,R.C.L.F。;Peres,P.L.D.,Takagi-Sugeno连续时间模糊系统的(H_)和(H_2)静态输出反馈的LMI松弛,J.Control Autom。选举人。系统。,24, 1-2, 33-45 (2013)
[14] 坎波斯,V.C.S。;Souza,F.O。;托雷斯,L.A.B。;Palhares,R.M.,基于分段模糊Lyapunov函数和张量积变换的新稳定性条件,IEEE Trans。模糊系统。,21, 4, 748-760 (2013)
[15] Lo,J.C。;Zhang,C.M.,通过线积分进行松弛分析,(2009 IEEE模糊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2009 IEEE国际模糊系统会议论文集,韩国济州岛(2009)),1264-1269
[16] 林,C。;王庆国。;Lee,T.H.,一类模糊时滞广义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IEEE Trans。模糊系统。,14, 4, 542-551 (2006)
[17] 林,C。;王庆国。;Lee,T.H。;He,Y.,使用模糊权重相关方法的时滞模糊系统的稳定性条件,IET控制理论应用。,1, 1, 127-132 (2007)
[18] 林,C。;王庆国。;Lee,T.H。;He,Y.,具有时滞的Takagi-Sugeno模糊系统分析和控制的LMI方法(2007),Springer Verlag:Springer Verlag纽约/柏林,德国海德堡·Zbl 1119.93002号
[19] 林,C。;王庆国。;Lee,T.H。;何毅。;Chen,B.,基于观测器的时滞T-S模糊系统(H_)控制:时滞相关设计方法,IEEE Trans。系统。人类网络。,B部分,网络。,37, 4, 1030-1038 (2007)
[20] 林,C。;王,Q.G。;Lee,T.H。;He,Y.,模糊时滞系统基于观测器的(H_)控制设计,IEEE Trans。模糊系统。,16, 2, 534-543 (2008)
[21] 林,C。;王庆国。;Lee,T.H。;何毅。;Chen,B.,状态时滞T-S模糊系统基于观测器的模糊控制设计,Automatica,44,3,868-874(2008)·Zbl 1283.93164号
[22] 陈,B。;林,C。;刘晓平。;Tong,S.C.,输入时滞T-S模糊系统的保成本控制,国际鲁棒非线性控制,18,12,1230-1256(2008)·兹比尔1284.93136
[23] 陈,B。;刘晓平。;唐,S.C。;Lin,C.,基于观测器的输入时滞T-S模糊系统的镇定,IEEE Trans。模糊系统。,16, 3, 652-663 (2008)
[24] Seuret,A。;Gouaisbaut,F.,基于Wirtinger的积分不等式:在时滞系统中的应用,Automatica,49,9,2860-2866(2013)·Zbl 1364.93740号
[25] 林,C。;王庆国。;Lee,T.H.,有界时滞T-S模糊系统稳定性和镇定的时滞相关LMI条件,模糊集系统。,157, 9, 1229-1247 (2006) ·Zbl 1090.93024号
[26] 陈,B。;Liu,X.P.,时滞TS模糊系统的时滞相关鲁棒控制,IEEE Trans。模糊系统。,13, 4, 544-556 (2005)
[27] 陈,B。;刘晓平。;Tong,S.C.,常时滞T-S模糊系统的新时滞相关镇定条件,模糊集系统。,158, 20, 2209-2224 (2007) ·Zbl 1122.93048号
[28] 关,X.P。;Chen,C.L.,具有时滞的T-S模糊系统的时滞相关保性能控制,IEEE Trans。模糊系统。,12, 4, 236-249 (2004) ·Zbl 1142.93363号
[29] 田,E。;Peng,C.,时变时滞不确定T-S模糊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分析与综合,模糊集系统。,157, 4, 544-559 (2006) ·Zbl 1082.93031号
[30] Wu,H.N。;Li,H.X.,时变时滞连续时间模糊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分析和镇定的新方法,IEEE Trans。模糊系统。,15, 3, 482-493 (2007)
[31] Yoneyama,J.,Takagi-Sugeno模糊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和镇定的新时滞相关方法,模糊集系统。,158, 20, 2225-2237 (2007) ·Zbl 1122.93050号
[32] Zhao,Y。;高,H。;Lam,J。;Du,B.,延迟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一种延迟划分方法,IEEE Trans。模糊系统。,17, 4, 750-762 (2009)
[33] 彭,C。;田永川。;田,E.,时变时滞不确定T-S模糊系统的改进时滞相关鲁棒镇定条件,模糊集系统。,159, 20, 2713-2729 (2008) ·Zbl 1170.93344号
[34] 彭,C。;岳,D。;田永川。;Tian,E.G.,关于常时滞和不确定性T-S模糊系统鲁棒稳定性和镇定的时滞相关方法,IEEE Trans。模糊系统。,17, 5, 1143-1156 (2009)
[35] 赵,L。;高,H。;Karimi,H.R.,时变时滞不确定T-S模糊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镇定:输入-输出方法,IEEE Trans。模糊系统。,21, 5, 883-897 (2013)
[36] Souza,F.O。;洛杉矶莫泽利。;Palhares,R.M.,关于T-S模糊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IEEE Trans。模糊系统。,17, 6, 1450-1455 (2009)
[37] Guelton,K。;Guerra,T.M。;伯纳尔,M。;Bouarr,T。;Manamanni,N.,《通过模糊Lyapunov函数设计模糊控制系统的评论》,IEEE Trans。系统。人类网络。,B部分,网络。,40, 3, 970-972 (2010)
[38] Kammler,W.D.,《傅里叶分析第一课程》(2007),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1144.42001号
[39] Khalil,H.K.,非线性系统(2002),普伦蒂斯·霍尔:新泽西州普伦蒂斯霍尔上鞍河·Zbl 1003.34002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