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频域方法进行广义预测控制的鲁棒性分析和调谐。 (英文) Zbl 1349.93319号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频域方法,以明确解决广义预测控制(GPC)分析和调整的鲁棒性裕度问题。GPC采用两自由度配置,以便同时执行鲁棒性分析和频率特性整形。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在离散时间域中合成一些灵敏度函数,量化相关的因果扰动,为GPC方案提出一种鲁棒的调谐方案,以便对其进行整形,从而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减少影响的影响。引入了几个频域模板,以实际证明输出、噪声和输入灵敏度函数作为GPC鲁棒调谐的补充分析工具的有用性。该方法通过同时实现鲁棒性分析和频率特性整形,确保了无GPC参数旋钮的非平凡调谐的鲁棒调整。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强大的方法,用于广泛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线性系统的GPC调谐。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MSC公司:

93D09型 强大的稳定性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Maciejowski,J.M.,带约束的预测控制(2002),Prentice Hall,首次出版·Zbl 0978.93002号
[2] Rossiter,J.A.,《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实用方法》(2003),CRC出版社
[3] 卡马乔,E.F。;Bordons,C.,《模型预测控制:实用方法》(2004),Springer-Verlag:Springer-Verlag London·Zbl 1080.93001号
[4] Mikles,J。;Fikar,M.,过程建模、识别和控制(2007),施普林格出版社:伦敦施普林格出版社·Zbl 1121.93004号
[5] Bao-Chang,D.,《现代预测控制》(2010),CRC出版社
[6] 克拉克·D·W·。;莫赫塔迪,C。;Tuffs,P.S.,《广义预测控制——第一部分:基本算法》,Automatica,23,2,137-148(1987)·Zbl 0621.93032号
[7] 克拉克·D·W·。;莫赫塔迪,C。;Tuffs,P.S.,广义预测控制——第二部分。扩展和解释,Automatica,23,2,149-160(1987)·Zbl 0621.93033号
[8] McIntosh,A.R。;Shah,S.L。;Fisher,D.G.,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的分析和调整,加拿大化学杂志。工程,69,97-110(1991)
[9] Ranit,K.Y。;Unbehauens,H.,预测控制器调整方法研究,Automatica,33,12,2243-2248(1997)·Zbl 0900.93084号
[10] Neshasteriz,A.R。;Khaki-Sedigh,A。;Sadjadian,H.,《具有二阶加滞后模型的工业过程的广义预测控制和调整》,《过程控制》,1,63-72(2010)
[11] Garriga,L.J。;Soroush,M.J.,《模型预测调整方法:综述》,工业工程化学。研究,49,3505-3515(2010)
[12] Normey-Rico,J.E。;Camacho,E.F.,《死时间过程的控制》(2007年),Springer-Verlag:Springer-Verlag London
[13] 韩凯,赵杰,钱杰,模型预测控制的新型鲁棒整定策略,载:第六届世界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论文集,2006。;韩凯,赵杰,钱杰,模型预测控制的新型鲁棒调节策略,载《第六届世界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论文集》,2006年。
[14] 范德李,J.H。;W.Y.Svrcek。;Young,B.R.,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决策的模型预测控制器调整算法,ISA Trans。,47, 53-59 (2008)
[15] Garriga,L.J。;Soroush,M.J。;Soroush,H.M.,《可调参数模型预测控制对闭环特征值位置的影响》,工业工程化学。研究,49,7951-7956(2010)
[16] Demircioglu,H。;Gawthrop,P.J.,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控制(CGPC),自动化,27,1,55-74(1991)·Zbl 0733.93040号
[17] Looze,D.P。;Feudenberg,J.S.,《反馈系统中的权衡与限制》(《控制手册》,第1卷(2000年),CRC出版社:佛罗里达州CRC出版社),537-550
[18] Demircioglu,H。;Karasu,E.,广义预测控制。离散和连续时间版本的实际应用和比较,IEEE控制系统。Mag.,20,5,36-47(2000)
[19] 本约,I。;Kovacs,J。;Paloranta,M。;Kortela,U.,级联广义预测控制器:二合一,国际控制杂志,79,8,866-876(2006)·Zbl 1330.93102号
[20] Yoon,T.W。;Clarke,D.W.,《滚动时域预测控制中的观测器设计》,《国际控制杂志》,61,1171-191(1995)·Zbl 0817.93026号
[21] 兰道,I.D。;Karimi,A.,使用极点配置和灵敏度函数成形方法的鲁棒数字控制,《国际鲁棒非线性控制》,8191-210(1998)·Zbl 0896.93017号
[22] 兰道,I.D。;Zito,G.,《数字控制系统:设计、识别和实现》(2006),Springer-Verlag:Springer-Verlag London
[23] 多伊尔,J。;弗朗西斯,B。;Tannenbaum,A.,《反馈控制理论》(1990),麦克米伦出版公司。
[24] 斯科格斯塔德,S。;Postlethwaite,I.,《多变量反馈控制:分析与设计》(2005),Wiley-Interscience:Wiley-Interscience纽约·Zbl 0842.93024号
[25] Sung,S.香港。;Hara,S.,《单输入单输出数字控制系统中灵敏度和互补灵敏度函数的特性》,《国际控制杂志》(1988)·Zbl 0656.93025号
[26] 宋,S.H.K。;Hara,S.,SISO数字系统中互补灵敏度函数的特性,国际期刊控制(1989)·Zbl 0686.93024号
[27] 尹锡悦。;Clarke,D.W.,具有指数权重的Receding-horizon预测控制,国际期刊系统。科学。,24, 9, 1745-1757 (1993) ·Zbl 0785.93008号
[28] T.W.Yoon,鲁棒自适应预测控制,D.Phil.论文,牛津大学,1994。;T.W.Yoon,鲁棒自适应预测控制,D.Phil.论文,牛津大学,1994年·兹比尔0808.93047
[29] Astrom,K.J。;Wittenmark,B.,自适应控制(1995),Addison-Wesley·Zbl 0217.57903号
[30] 克拉克·D·W·。;Mohtadi,C.,广义预测控制的性质,Automatica,25,6,869-876(1989)·Zbl 0699.93028号
[31] McIntosh,A.R。;Shah,S.L。;Fisher,D.G.,《存在干扰和模型失配时自适应控制的实验评估》,(Shah,S.L.;Dumont,G.,工业用自适应控制策略(1989),Springer-Verlag),145-172·Zbl 0686.93057号
[32] Bequette,B.W.,《过程控制:建模、设计和仿真》(2003),Prentice-Hall
[33] 罗德里格斯,P。;Dumur,D.,频域和时域约束下的广义预测控制鲁棒化,IEEE Trans。控制系统。Technol公司。(2006)
[34] C.Rowe,J.Maciejowski,使用(H_{∞;})调整MPC;C.Rowe,J.Maciejowski,使用(H_{∞;})调整MPC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