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级活动是合作发展的催化剂。 (英语) Zbl 1348.92132号

摘要:群体级事件,如裂变和灭绝,通过创造从不合作的种群状态到更合作的状态的新路径,催化了群体结构种群中合作的进化。团体级活动使合作能够在不利条件下蓬勃发展,如团体内部分类低、迁移率适中,并且可以在条件更有利时大大加快合作的发展。本文使用基于狩猎采集部落人口的群体结构人口PDE模型,研究并说明了裂变和灭绝事件的时间相关效应。通过数值求解PDE,我们可以比较有和没有群体级事件的模型,并明确计算与动力学相关的量,例如小群体合作者成为多数所需的时间,以及平衡群体密度。

MSC公司:

92D25型 人口动态(一般)
92D15型 与进化有关的问题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阿尔切蒂,M。;Scheuring,I.,《公共物品游戏中合作与背叛的共存》,《进化》,65,4,1140-1148(2010)
[2] 艾伦。,B。;Nowak,医学硕士。;Dieckmann,U.,《具有交互结构的自适应动力学》,《美国国家》,181,E139-E163(2013)
[3] 艾伦,B。;Nowak,M.A.,《亲友间的游戏重访》,J.Theor。生物学,378103-116(2015)·Zbl 1343.91004号
[4] 青木,K.A.,群体选择战胜个体选择的条件,进化,36832-842(1982)
[5] Bettinger,R.,《猎人-采集者:考古学和进化论》(1991),阻燃出版社:阻燃出版社纽约
[6] Birdsell,J.R.,《影响澳大利亚土著人口结构的一些环境和文化因素》,美国自然主义者,87,171-207(1953)
[7] Bowles,S.,《群体竞争、生殖水平和人类利他主义的演变》(及其支持材料),《科学》,3141569-1572(2006)
[8] 北卡罗来纳州香槟。;费里尔,R。;Meleard,S.,统一从单个随机过程到宏观模型的演化动力学,Theor。大众。《生物学》,69,297-321(2006)·Zbl 1118.92039号
[9] Damuth,J。;Heisler,I.L.,多层选择的替代配方,生物。菲洛斯。,3, 407-430 (1988)
[10] 达尔文,C.,《物种起源》(1859),哈佛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剑桥
[11] 达尔文,C.,《人类的后裔和与性别相关的选择》,166(1871),穆雷:穆雷伦敦
[12] 道金斯,R.,《自私的基因》(1976),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
[13] 多贝尔,M。;Hauert,C。;Killingback,T.,《合作者和叛逃者的进化起源》,《科学》,306859-862(2004)
[14] 伊舍尔,I。;Cavalli-Sforza,L.L.,《相遇的分类和合作性的演变》,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79,1331-1335(1982)·Zbl 0491.92024号
[15] Fisher,R.A.,《自然选择的遗传学理论》(1930),克兰顿出版社:牛津克兰顿出版社
[16] 弗莱彻,J.A。;Doebeli,M.,利他主义进化的一个简单而通用的解释,Proc。R.Soc.B,276,13-19(2009年)
[17] Frank,S.A.,《自然选择IV.价格方程》,J.Evolut。生物学,251002-1019(2012)
[18] Frank,S.A.,《自然选择》。七、。亲属选择理论的历史与解释,J.Evolut。生物学,261151-1184(2013)
[19] 加德纳,A。;West,S.A.,《人口学、利他主义和萌芽的好处》,Eur.Soc.Evolut。生物学,191707-1716(2006)
[20] 加德纳,A。;南美洲西部。;Wild,G.,《亲属选择的遗传学理论》,J.Evolut。生物学,24,1020-1043(2011)
[21] Gilpin,M.E.,《捕食动物群落中的群体选择》(1975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22] Grafen,A.,《相关性的几何视图》,Oxf。Surv公司。进化。生物学,228-90(1985)
[23] Grafen,A.,关于莱曼和凯勒的文章的各种评论,J.Evolut。《生物学》,1397-1399(2006)
[24] 晚安,C。;施瓦茨,J.M。;Stevens,L.,群体选择、软选择、硬选择和利他主义进化模型的上下文分析,美国国家科学院,140743-761(1992)
[26] Hamilton,W.D.,《社会行为的遗传进化》,J.Theor。生物学,7,1-16(1964)
[27] Hamilton,W.D.,《生物社会人类学》(Fox,R.(1975),Wiley:Wiley N.Y.),133-155
[28] 莱曼,L。;凯勒,L。;西,南部。;Roze,D.,《群体选择和亲属选择》,两个概念,但一个过程,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104, 6736-6739 (2007)
[29] 莱曼,L。;Rousset,F.,《生活史和人口统计学如何促进或抑制帮助行为的演变》,Philos。事务处理。R.Soc.序列。B: 生物。科学。,365, 1553, 2599-2617 (2010)
[30] Luo,S.,一个统一的框架揭示了多级选择的关键特性,J.Theor。生物学,341,41-52(2013)·Zbl 1411.92216号
[32] Smith,J.Maynard,《群体选择和亲属选择》,《自然》,2011145-1146(1964)
[33] Maynard,Smith,J.,Group selection,Q.Rev.Biol.,小组选择,生物学报。,51, 277-283 (1976)
[34] 史密斯·J·梅纳德。;Szathmary,E.,《进化中的主要转变》(1997),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英国牛津
[35] Nowak,M.A.,《进化动力学》(2006),哈佛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剑桥·Zbl 1098.92051号
[37] 普莱斯,G.R.,协方差选择数学的推广,《遗传学年鉴》。,35, 485-490 (1972) ·Zbl 0231.92006号
[38] Puhalskii,A。;Simon,B.,《离散进化的出生-死亡过程及其大规模种群限制》,Stoch。模型,28399-412(2012)·Zbl 1402.92365号
[40] Simon,B.,两级选择的动力学模型,Evolut。经济。研究,12,555-588(2010)
[41] 西蒙,B。;弗莱彻,J.A。;Doebeli,M.,朝向群体选择的一般理论,进化,671561-1572(2013)
[42] 西蒙,B。;弗莱彻,J.A。;Doebeli,M.,《多层选择模型中的汉密尔顿法则》,J.Theor。生物学,29955-63(2012)·Zbl 1337.91065号
[43] Simon,B.,《群体选择的连续时间模型和亲属选择模型的动态不足》,J.Theor。生物学,349,22-31(2014)·兹比尔1412.92228
[44] 西蒙,B。;Nielsen,A.,《群体选择动力学的数值解和动画》,Evolut。经济。研究,14757-768(2012)
[45] Sober,E。;Wilson,D.S.,《Unto Others》(1998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马萨诸塞州剑桥
[46] 斯特拉斯曼,J.E。;Zhu,Y。;Queller,D.C.,社会阿米巴盘基网柄菌中的利他主义和社会欺骗,《自然》,408965-967(2000)
[47] Tarnita,C.E。;Taubes,C.H。;Nowak,M.A.,《团结一致的进化构建》,J.Theor。生物学,320,10-22(2013)·Zbl 1406.92440号
[48] van Veelen,M。;加西亚,J。;兰德·D·G。;Nowak,M.A.,结构化人群中的直接互惠,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1099929-9934(2012)·Zbl 1355.91062号
[49] van Veelen,M。;罗,S。;Simon,B.,无法用包容性适应度分析的简单群体选择模型,J.Theor。生物学,360,279-289(2014),(补充材料)·Zbl 1343.92372号
[50] 特拉尔森,A。;Nowak,M.A.,通过多级选择进行合作的演变,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103,10952-10955(2006)
[51] 南美洲西部。;格里芬,A.S。;加德纳,A。;Diggle,S.P.,《微生物的社会进化理论》,《微生物自然评论》。,4.8, 597-607 (2006)
[52] Wilson,E.O.,《社会生物学:新合成》(1975),哈佛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马萨诸塞州剑桥
[54] Wilson,D.S.,《群体选择理论》,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72, 143-146 (1975) ·Zbl 0299.92007号
[55] Wilson,D.S。;Wilson,E.O.,《重新思考社会生物学的理论基础》,Q.Rev.Biol。,82, 4, 327-348 (2007)
[56] Wright,S.,《远距离隔离》,《遗传学》,第28期,第114-138页(1943年)
[57] Wynne-Edwards,V.C.,《动物扩散与社会行为的关系》(1962),《奥利弗与博伊德:奥利弗和博伊德·爱丁堡》
[58] 耶伦,J。;Harpending,H.C.,《狩猎采集人群与考古推断》,《世界考古学》,4244-253(197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