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类具有不确定时滞的时变系统的自适应镇定。 (英语) Zbl 1346.93334号

摘要:处理控制系统中的延迟和不确定参数是一类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考虑了一类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变对象模型的“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化”问题,该模型的时滞裕度尽可能大,并且状态空间模型的输入矩阵中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该控制器虽然具有周期性和轻度非线性,但复杂度较低;它允许延迟和输入矩阵元素的缓慢变化,以及这些参数的偶尔跳跃,并保证即使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初始条件的影响也会指数衰减到零。

MSC公司:

93D21号 自适应或鲁棒稳定
93立方厘米 信息不完整的控制/观测系统
93C40型 自适应控制/观测系统
93二氧化碳 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
93立方厘米 由常微分方程控制的控制/观测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ekiaris-Liberis N,Krstic M(2013)非恒定时滞下的非线性控制。宾夕法尼亚州费城SIAM·Zbl 1417.93006号
[2] Bresch-Pietri D,Chauvin J,Petit N(2012)不确定时滞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案。自动化48:1536-1552·Zbl 1268.93080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12.05.056
[3] Bresch-Pietri D,Chauvin J,Petit N(2014)基于预测的积分型输入时滞线性系统的镇定。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59(9):2385-2399·Zbl 1360.34147号 ·doi:10.1109/TAC.2014.2322238
[4] Bresch Pietri D,Krstic M(2009)尽管输入延迟和设备参数未知,但自适应轨迹跟踪。Automatica 45(9):2074-2081·Zbl 1175.93081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9.04.027
[5] Bresch-Pietri D,Krstic M(2010)具有未知长执行器延迟的系统的延迟自适应预测反馈。IEEE跨自动控制55(9):2106-2112·Zbl 1368.93621号 ·doi:10.1109/TAC.2010.2050352
[6] Bresch-Pietri D,Petit N(2014)抖振时变输入延迟的鲁棒补偿。摘自:第53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记录,第457-462页·Zbl 1034.93026号
[7] Francis B,Georgiou T(1988)具有周期数字控制器的线性时不变对象的稳定性理论。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35(9):820-832·Zbl 0651.93053号 ·doi:10.1109/9.1310
[8] Gao H,Chen T,Lam J(2008)基于网络控制的新型延迟系统方法。自动化44(1):39-52·Zbl 1138.93375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7.04.020
[9] Gaudete D,Miller DE(2011),未知时滞系统的采样数据自适应控制器。摘自:IFAC世界大会会议记录,米兰,第7654-7659页·Zbl 1138.93375号
[10] Gaudete D,Miller DE(2014)存在不确定任意大延迟时的稳定性。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59(9):2234-2339·Zbl 1360.93541号 ·doi:10.1109/TAC.2014.2321037
[11] Gaudette DL,Miller DE(2012)用任意大的不确定增益和延迟稳定任何SISO LTI电厂。摘自:第51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记录,第1554-1559页·Zbl 1366.93446号
[12] Gaudette DL,Miller DE(2013)用任意大的未知延迟和未知B矩阵稳定任何单变量系统。摘自:第52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第1602-1607页·Zbl 1175.93081号
[13] Khargonekar P,Tannenbaum A(1985)非核素度量与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镇定。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30(10):1005-1013·Zbl 0592.93044号 ·doi:10.1109/TAC.1985.1103805
[14] Kitagawa G(1977)求解矩阵方程X=FXFT+S.Int J Control的算法25(5):745-753·Zbl 0364.65025号 ·doi:10.1080/00207177708922266
[15] Michiels W,Engelborghs K,Vansevenant P,Roose D(2002)延迟方程的连续极点配置。Automatica 38(5):747-761·Zbl 1034.93026号 ·doi:10.1016/S0005-1098(01)00257-6
[16] Middleton RH,Miller DE(2007),关于不稳定电厂使用LTI控制的可实现延迟裕度。IEEE自动变速器控制52(7):1194-1207·Zbl 1366.93446号 ·doi:10.1109/TAC.2007.900824
[17] Miller DE(2006)紧凑型机组的近似最优LQR性能。IEEE Trans自动控制51(9):1423-1439·Zbl 1366.93141号 ·doi:10.1109/TAC.2006.880961
[18] Miller DE,Davison DE(2005)存在不确定任意大延迟时的稳定性。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50(8):1074-1089·Zbl 1365.93452号 ·doi:10.1109/TAC.2005.852562
[19] Niculescu S,Annaswamy AM(2003)相对度为\[n^*\le 2\]n*≤2的时滞系统的自适应smith控制器。系统控制Lett 49(5):347-358·Zbl 1157.93392号 ·doi:10.1016/S0167-6911(03)00113-0
[20] 努努HN,努努MN(2008年12月)不确定时滞系统的弹性自适应控制——一种依赖时滞的方法。摘自:第47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记录,第4001-4006页
[21] Smith OJM(1957)用死区时间更紧密地控制循环。化学工程进展53(5):217-21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