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机扰动下线性多智能体系统一致跟踪的全局可检测条件。 (英语) Zbl 1338.93015号

摘要:本文研究了具有一般线性动力学和随机扰动的连续和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在全局可检测条件下的一致性跟踪问题。假设存在动态领导者,并且描述跟随者之间通信拓扑的子图是无向和连通的。提出的全局可检测条件将传统的局部可检测条件扩展到网络情况。利用相邻追随者的相对状态和领导者的相对测量信息,构造了连续和离散时间下的分布式观测者型一致性协议,以保证所有追随者跟踪领导者。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领导者的相对状态是由一群追随者而不是任何单个追随者估计的。研究发现,即使任何跟随者都无法检测到先导,其均方跟踪误差也是有界的,其中唯一的要求是先导可以被跟随者全局检测到。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MSC公司:

93年第14页 分散的系统
68T42型 Agent技术与人工智能
93E03型 控制理论中的随机系统(一般)
93C05型 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
93C73号 控制/观测系统中的扰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Olfati‐SaberR.、J.A.Fax和R.M.Murray,“网络化多代理系统中的共识与合作”,Proc。IEEE,第95卷,第1期,第215-233页(2007年)·Zbl 1376.68138号
[2] RenW公司。,R.W.Beard和E.M.Atkins,“多车辆协同控制中的信息共识”,IEEE控制系统。Mag.,第27卷,第2期,第71-82页(2007年)。
[3] 贾德巴拜。,J.Lin和A.S.Morse,“使用最近邻规则协调移动自治代理组”,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48卷,第6期,第988-1001页(2003年)·Zbl 1364.93514号
[4] 维克多。,A.Czirók、E.B.Ben‐Jacob、I.Cohen和O.Shochet,“自驱动粒子系统中的新型相变”,《物理学》。修订稿。,第75卷,第6期,第1226-1229页(1995年)。
[5] Olfati‐SaberR.和R.M.Murray,“具有切换拓扑和时间延迟的代理网络中的共识问题”,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49卷,第9期,第1520-1533页(2004年)·Zbl 1365.93301号
[6] RenW公司。,和R.W.Beard,“动态变化交互拓扑下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共识寻求”,IEEE Trans。自动。对照,第50卷,第5期,第655-661页(2005年)·Zbl 1365.93302号
[7] 柳州。,G.Chen和M.Cao,“多智能体动力学系统中二阶一致性的一些充要条件”,Automatica,第46卷,第6期,第1089-1095页(2010)·Zbl 1192.93019号
[8] 主要客户Q.和J.‐F。张,“线性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55卷,第5期,第1263-1268页(2010年)·兹比尔1368.93383
[9] 利兹。,Z.Duan、G.Chen和L.Huang,“多智能体系统和复杂网络同步的共识:统一观点”,IEEE Trans。电路系统。I‐监管。爸爸。,第57卷,第1期,第213-224页(2010年)·Zbl 1468.93137号
[10] 张H。‐T.、M.Z.Q.Chen和G.‐B。Stein,“通过预测钉扎控制实现快速共识”,IEEE Trans。电路系统。I‐监管。爸爸。,第58卷,第9期,第2247-2258页(2011年)·Zbl 1468.93023号
[11] 张H。‐T.,C.Zhai和Z.Chen,“多智能体系统群集的通用对齐排斥算法”,IEEE Trans。自动。对照,第56卷,第2期,第430-435页(2011年)·Zbl 1368.93233号
[12] 苏伊士。,G.Chen、X.Wang和Z.Lin,“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的网络移动代理的自适应二阶一致性”,Automatica,第47卷,第2期,第368-375页(2011年)·兹比尔1207.93006
[13] 翁。,Z.Duan、G.Chen和W.Yu,“具有Lipschitz型节点动力学和交换拓扑的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跟踪”,IEEE Trans。电路系统。I‐监管。爸爸。,第61卷,第2期,第499-511页(2014年)·Zbl 1468.93037号
[14] 点燃。,和J.‐F。张,“测量噪声和固定拓扑下的均方平均一致性:必要和充分条件”,Automatica,第45卷,第8期,第1929-1936页(2009年)·Zbl 1185.93006号
[15] 成都。,Z.‐G.公司。Hou,M.Tan和X.Wang,“具有测量噪声的双积分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56卷,第8期,第1958-1963页(2011年)·Zbl 1368.93659号
[16] 赵勇。,G.Wen,Z.Duan,X.Xu和G.Chen,“线性多智能体动力学系统的一种新的观测器型一致性协议”,亚洲控制杂志,第15卷,第2期,第571-582页(2013)·Zbl 1327.93034号
[17] 柳州。,G.Chen和M.Cao,“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的有向代理网络共识”,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56卷,第6期,第1436-1441页(2011年)·兹比尔1368.93015
[18] 柳州。,G.Chen、M.Cao和J.Kurths,“具有定向拓扑和非线性动力学的多智能体系统的二阶一致性”,IEEE Trans。系统。人类网络。B部分:网络。,第40卷,第3期,第881-891页(2010年)。
[19] 友克。,和L.Xie,“离散时间多代理系统一致性的网络拓扑和通信数据速率”,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56卷,第10期,第2262-2275页(2011年)·Zbl 1368.93014号
[20] 利兹。,Z.Duan和G.Chen,“具有观测器型协议的离散时间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离散Contin》。动态。系统‐序列号。B、 第16卷,第2期,第489-505页(2011年)·Zbl 1222.93012号
[21] 宏毅。,G.Chen和L.Bushnell,“多智能体网络领导-跟随控制的分布式观测器设计”,Automatica,第44卷,第3期,第846-850页(2008年)·Zbl 1283.93019号
[22] 张先生。,F.L.Lewis和A.Das,“合作系统同步的优化设计:状态反馈、观测器和输出反馈”,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56卷,第8期,第1948-1952页(2011年)·Zbl 1368.93265号
[23] 亨斯特·莫弗里克。,K.You、F.L.Lewis和L.Xie,“使用Riccati设计实现图上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的同步”,《自动化》,第49卷,第2期,第414-423页(2013年)·Zbl 1259.93005号
[24] 柳州。,G.Chen、J.Lü和J.Kurths,“通过固定控制普通复杂网络实现同步”,SIAM J.control Optim。,第51卷,第2期,第1395-1416页(2013年)·Zbl 1266.93071号
[25] 翁。,Z.Duan、Z.Li和G.Chen,“具有非线性动力学和可修复致动器故障的有向代理网络中的随机一致性”,IET控制。理论应用。,第6卷,第11期,第1583-1593页(2012年)。
[26] 周Z。,H.Fang和Y.Hong,“基于状态一致性策略的运动目标分布式估计”,IEEE Trans。自动。对照,第58卷,第8期,第2096-2101页(2013年)·Zbl 1369.93665号
[27] 周Z。,Y.Hong和H.Fang,“交换互连网络下运动目标的分布式估计”,Proc。第十二届国际会议控制自动。机器人与Visio,中国广州,第1818-1823页(2012年)。
[28] 坎乌。A.和J.M.F.Moura,“为大规模系统分配卡尔曼滤波器”,IEEE Trans。信号处理。,第56卷,第10期,第4919-4935页(2008年)·Zbl 1390.94242号
[29] 卡尔斯。,J.M.F.Moura和K.Ramanan,“传感器网络中的分布式参数估计:非线性观测模型和不完美通信”,IEEE Trans。《信息论》,第58卷,第6期,第3575-3605页(2012年)·Zbl 1365.94021号
[30] DiaoM.、。,Z.Duan和G.Wen,“网络可观测性条件下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跟踪”,《国际控制杂志》,第87卷,第8期,第1478-1486页(2014年)·Zbl 1317.93011号
[31] DiaoM.、。,Z.Duan和G.Wen,“具有降阶协议的网络可检测性条件下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跟踪,网络控制和估计最新发展专题”,IET Contr。理论应用。,发布于2014年。(doi:10.1049/iet‐cta.2013.1069)。
[32] 陈特。,X.Liu和W.Lu,“通过单个控制器固定复杂网络”,IEEE Trans。电路系统。I‐法规。爸爸。,第54卷,第6期,第1317-1326页(2007年)·Zbl 1374.93297号
[33] 毛克斯。,《随机微分方程与应用》第二版,霍伍德出版社,奇切斯特出版社(2007)·Zbl 1138.60005号
[34] 博伊德·S。,L.E.Ghaoui、E.Feron和V.Balakrishnan,《系统和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SIAM,费城(1994)·Zbl 0816.93004号
[35] 郑德。,《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
[36] 利兹。,Z.Duan,L.Xie和X.Liu,“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鲁棒控制”,《国际控制杂志》,第85卷,第8期,第1039-1050页(2012年)·Zbl 1282.93096号
[37] SchenatoL.公司。,B.Sinopoli、M.Franceschetti、K.Poolla和S.S.Sastry,“有损网络控制和估计的基础”,Proc。IEEE,第95卷,第1期,第163-187页(2007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