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变时滞耦合微分微分方程的正性和稳定性。 (英语) Zbl 1330.93200号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内部正性质的耦合时滞微分方程的渐近稳定性。首先给出了耦合微分方程正性的一个显式刻画。然后,基于常时滞耦合微分微分方程的正性,从适当选择的初始条件出发,研究了其状态轨迹的入口单调性和渐近性。此外,通过与相应的常时滞系统的比较,对时变时滞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只要相应的无时滞系统是渐近稳定的,一个具有有界时变时滞的内正耦合微分微分方程是渐进稳定的。

MSC公司:

93D20型 控制理论中的渐近稳定性
93立方厘米 由常微分方程控制的控制/观测系统
93二氧化碳 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it Rami,M.,时变时滞线性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控制与信息科学讲稿,第389卷(2009),Springer-Verlag:Springer-Verlag Berlin),205-215·Zbl 1182.93051号
[2] 艾特·拉米,M。;Napp,D.,自治正描述符系统的特征和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57,10,2668-2673(2012)·兹比尔1369.93432
[3] 艾特·拉米,M。;Napp,D.,离散奇异系统的正性及其稳定性:基于LP的方法,Automatica,50,1,84-91(2014)·Zbl 1298.93177号
[4] Aleksandrov,A.余。;Mason,O.,时滞切换非线性系统的绝对稳定性和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富兰克林研究所杂志,351,8,4381-4394(2014)·Zbl 1294.93067号
[5] 伯曼,A。;Plemmons,R.J.,非负矩阵(1994),SIAM:SIAM Philadelphia,PA·Zbl 0815.15016号
[6] Caswell,H.,《矩阵人口模型:构建、分析和解释》(Matrix population models:construction,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2001年),西努埃尔协会:西努埃尔学会桑德兰,马萨诸塞州
[7] Farina,L。;Rinaldi,S.,《正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2000),Wiley-Interscience:Wiley-Interscience,纽约·Zbl 0988.93002号
[8] 顾克。;Liu,Y.,Lyapunov-Krasovskii泛函耦合微分泛函方程一致稳定性,Automatica,45,3,798-804(2009)·Zbl 1168.93384号
[9] 顾克。;Zhang,Y。;Xu,S.,耦合微分微分方程、时变时滞和直接Lyapunov方法中的小增益问题,鲁棒和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21,4,429-451(2011)·Zbl 1213.93085号
[10] Haddad,W.M。;Chellaboina,V.S。;Hui,Q.,非负动力系统和分区动力系统(2010),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新泽西州普林斯顿·Zbl 1184.93001号
[11] Jacquez,J.,《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分区分析》(1985年),密歇根大学出版社:密歇根州安阿伯大学出版社
[12] Kaczorek,T.,《积极的1D和2D系统》(2002),施普林格出版社:伦敦施普林格·Zbl 1005.68175号
[13] 李,H。;Gu,K.,多延迟通道耦合微分微分方程的离散Lyapunov-Krasovskii泛函,Automatica,46,5,902-909(2010)·Zbl 1191.93120号
[14] 李,P。;Lam,J。;Shu,Z.,《正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正滤波:一种增强方法》,IEEE自动控制学报,55,10,2337-2342(2010)·Zbl 1368.93719号
[15] 李,P。;Lam,J。;王,Z。;Date,P.,正系统的正性保持模型约简,Automatica,47,7,1504-1511(2011)·Zbl 1220.93036号
[16] 刘,X。;Dang,C.,带时滞正切换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IEEE自动控制汇刊,56,7,1684-1690(2011)·Zbl 1368.93599号
[17] 刘,X。;于伟(Yu,W.)。;Wang,L.,时变时滞连续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IEEE自动控制汇刊,55,4,1024-1028(2010)·Zbl 1368.93600号
[18] Ngoc,P.H.A.,时滞正微分系统的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58,1,203-209(2013)·Zbl 1369.34094号
[19] 尼古列斯库,S.-I.,《稳定性的延迟效应:鲁棒控制方法》(控制与信息科学讲义,第269卷(2001),施普林格:施普林格伦敦)·Zbl 0997.93001号
[20] Pepe,P.,关于耦合时滞微分方程和连续时间差分方程的渐近稳定性,Automatica,41,1,107-112(2005)·Zbl 1155.93373号
[21] 佩佩,P。;Verriest,E.,关于耦合延迟微分方程和连续时间差分方程的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48,8,1422-1427(2003)·Zbl 1364.34104号
[22] 雷斯凡,V。;Niculescu,S.-I.,《无损传播模型中的振荡:Lyapunov-Krasovskii方法》,IMA数学控制与信息杂志,19,1-2,157-172(2002)·Zbl 1020.93010号
[23] X.赵。;刘,X。;尹,S。;Li,H.,关于连续切换正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改进结果,Automatica,50,2,614-621(2014)·Zbl 1364.93583号
[24] X.赵。;张,L。;施,P。;Liu,M.,具有平均停留时间切换的切换正线性系统的稳定性,Automatica,48,6,1132-1137(2012)·Zbl 1244.93129号
[25] 朱,S。;韩庆林。;Zhang,C.,(l_1)-正离散时间Markov跳跃线性系统的增益性能分析和正滤波器设计:线性规划方法,Automatica,50,8,2098-2107(2014)·兹比尔1297.93168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