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两个时延和时延调度的定向通信下的一致性协议。 (英语) Zbl 1317.93009号

摘要:本文研究了由二阶动力学驱动的一组代理上的一致性协议。假设群成员之间的通信受到两个合理独立的时间延迟的引导和影响,一个在位置上,另一个在速度信息通道上。这些延迟是未知的,但在整个系统中被认为是恒定和一致的。使用简化因子分解过程和部署特征根聚类处理(CTCR)范式研究了一致性协议的稳定性。这种努力导致了对延迟域中精确稳定边界的独特描述。CTCR需要了解该领域内潜在的稳定性转换位点。这些轨迹的创建是这项工作的重要贡献。它是在一个新的代理坐标系中完成的,称为光谱延迟空间。对于这类系统,还研究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即达到共识的速度。基于这项工作的结果,引入了一个矛盾的控制设计概念。它被称为延迟调度,这是本文的另一个重要贡献。结果表明,增加延迟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然而,增加的数量仅由CTCR显示。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潜在的分析推导。

MSC公司:

93甲14 分散的系统
68T42型 Agent技术与人工智能
93立方厘米 由常微分方程控制的控制/观测系统
93二氧化碳 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
93D99型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DOI:10.1016/j.laa.2004.09.003·Zbl 1076.15012号 ·doi:10.1016/j.laa.2004.09.003
[2] 内政部:10.2307/2313703·Zbl 0134.02003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2307/2313703
[3] Biggs N.,代数图论(1993)·Zbl 0284.05101号
[4] 内政部:10.1137/030601600·Zbl 1092.65054号 ·doi:10.1137/030601600
[5] 内政部:10.1109/TAC.2011.2152510·Zbl 1368.93591号 ·doi:10.1109/TAC.2011.2152510
[6] DOI:10.1137/06065180X·Zbl 1136.93029号 ·doi:10.1137/06065180X
[7] Fazelinia H.,多时滞系统的新型稳定性分析及其在高速铣削颤振中的应用(2007)
[8] 内政部:10.1109/TAC.2007.898076·Zbl 1366.93461号 ·doi:10.1109/TAC.2007.898076
[9] 内政部:10.1137/0207024·Zbl 0379.68031号 ·doi:10.1137/0207024
[10] Godsil C.,代数图论(2004)
[11] DOI:10.1016/j.automatica.2009.05.002·Zbl 1175.93078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9.05.002
[12] DOI:10.1049/iet-cta.2008.0116·doi:10.1049/iet-cta.2008.0116
[13] DOI:10.1002/asjc.24·doi:10.1002/asjc.24文件
[14] DOI:10.1016/j.sysconle.2008.01.002·Zbl 1140.93355号 ·doi:10.1016/j.sysconle.2008.01.002
[15] Marcus M.,矩阵理论和矩阵不等式综述(1996)
[16] 内政部:10.1109/TSMCB.2010.2045891·doi:10.1109/TSMCB.2010.2045891
[17] 内政部:10.1109/TAC.2004.834113·Zbl 1365.93301号 ·doi:10.1109/TAC.2004.834113
[18] DOI:10.1016/j.mechantronics.2010.08.007·doi:10.1016/j.技术支持:2010.08.007
[19] DOI:10.1016/j.automatica.2005.03.022·Zbl 1086.93049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5.03.022
[20] DOI:10.1016/j.physa.2008.10.09·doi:10.1016/j.physa.2008.10.09
[21] DOI:10.1049/iet-cta:20050401·doi:10.1049/iet-cta:20050401
[22] 内政部:10.1109/TAC.2005.846556·Zbl 1365.93302号 ·doi:10.1109/TAC.2005.846556
[23] Schaefer R.D.,非结合代数导论(1996)
[24] 内政部:10.1109/TAC.2010.2090734·Zbl 1368.93610号 ·doi:10.1109/TAC.2010.2090734
[25] 内政部:10.1109/TAC.2009.2017963·兹比尔1367.93574 ·doi:10.1109/TAC.2009.2017963
[26] 内政部:10.1080/00207170902838269·Zbl 1178.93013号 ·doi:10.1080/00207170902838269
[27] 内政部:10.1007/BF01211858·Zbl 0878.93050号 ·doi:10.1007/BF01211858
[28] DOI:10.1103/物理版次75.1226·doi:10.1103/PhysRevLett.75.1226
[29] 内政部:10.1109/TAC.2008.2008345·Zbl 1367.65076号 ·doi:10.1109/TAC.2008.2008345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