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布里丹的结果理论和他的八边形对立。 (英语) Zbl 1270.03015号

贝齐奥,让-伊夫(编辑)等人,《反对派广场周围和广场之外》。巴塞尔:Birkhä用户(ISBN 978-3-0348-0378-6/pbk;978-3-0.348-0379-3/ebook)。《通用逻辑研究》,93-110(2012)。
摘要:布里丹的手稿之一总结包含三个数字,每个数字都是八角形。每个八角形的每个节点都有九个命题。布里丹用这些数字来说明他的三段论学说,修正了亚里士多德的模态三段论理论,并增加了含有斜项的命题(如“人的驴”)和“非正规结构”的命题(谓词在连接词之前)的三段论。非正规结构的O-命题(即“Some”(S)(Some)(P)is not”)允许布里丹扩展和系统化资产(即非模态)三段论的理论。Buridan指出了三个八边形之间的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类比。为了理解它们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演练中世纪的意义、假设、真理和结果理论。
关于整个系列,请参见[Zbl 1242.03009号].

MSC公司:

03年3月 数学逻辑和基础的历史
01A35型 古代晚期和中世纪欧洲的数学史
03A05号 逻辑和基础的哲学和批判性方面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dams,M.M.,William Ockham,第2卷(1987),《圣母院:圣母大学出版社》,圣母院
[2] 匿名;De Rijk,L.M.,Ars Burana,175-213(1967),阿森:范·戈库姆,阿森
[3] Bochenski,I.M.,《形式逻辑史》(1962),纽约:切尔西,纽约
[4] 波伊修斯(Boethius),A.M.S.,《亚里士多德·佩里·赫尔梅尼亚斯(Aristotelis Peri Hermeneias)》(1877),莱比锡:特伯纳
[5] 波伊修斯(Boethius),A.M.S.,《亚里士多德·佩里·赫尔梅尼亚斯(Aristotelis Peri Hermeneias)(1880)》(Commentarii in librum),莱比锡:Teubner,Leipzig
[6] Buridan,J.,《辩证法总结》(2001),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纽黑芬
[7] De Morgan,A.,《论三段论和其他逻辑写作》(1966),伦敦:劳特利奇和凯根·保罗出版社,伦敦·Zbl 0168.0106号
[8] De Rijk,L.M.,《西班牙的彼得:Tractatus》(1972),阿森:范·戈库姆,阿森
[9] Hubien,H.,Iohanni Buridani:《后果研究》(1976年),卢浮宫:出版大学,卢浮
[10] Hughes,G.,《约翰·布里丹的模态逻辑》,《国际国会逻辑故事:模型理论》,93-111(1989),博洛尼亚:CLUEB,博洛纳
[11] Karger,E。;布拉克胡伊斯,H.A.G。;Kneepkens,C.H.,John Buridan关于一般模态公式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拉丁中世纪的Peri Hermeneias》,429-444(2003),格罗宁根:Ingenium,Groningen
[12] Keele,R.,《应用逻辑和中世纪推理:迭代和无限回归》,Walter Chatton,Proc。Soc.Mediev公司。日志。Metaphys.、。,6, 23-37 (2006)
[13] 凯恩斯,N.J.,《形式逻辑研究与练习》(1884),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伦敦
[14] 金,P.,让·布里丹的《逻辑:关于假设的论述和关于结果的论述》(1985),《多德雷赫特:莱德尔,多德雷希特》
[15] Lagerlund,H。;Zalta,E.N.,中世纪三段论,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2010)
[16] Londey,D。;Johanson,C.,《Apuleius的逻辑》(1987),莱顿:布里尔,莱顿
[17] 牧师,G。;Read,S.,《奥卡姆假设理论的形式化》,《心灵》,86,109-113(1977)·doi:10.1093/分钟/LXXVI.341.109
[18] Thom,P.,《中世纪模态系统》(Medieval Modal Systems)(2003),Farnham:Ashgate,Farnham
[19] Thomsen Thörnqvist,C.,Anicii Manlii Severini Boethii De Syllogismo Categorico(2008),哥德堡:哥德堡大学学报
[20] 温格特,R.G.,《设计德摩根的论点》,圣母院J.Form.Log。,15, 165-166 (1974) ·Zbl 0236.02008号 ·doi:10.1305/ndjfl/1093891210
[21] Zupko,J.,《它如何在福亚雷街发挥作用:十四世纪中叶,巴黎艺术学院接受亚当·沃德哈姆的复杂意义理论》,方济各会。螺柱,54,211-225(199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