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超声速非平衡流中钝体和圆锥体上的激波层。 (英语) Zbl 1267.76043号

摘要:众所周知,钝体和尖体的流场对高焓高超声速流动的非平衡现象非常敏感。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实验和建模都与基本上由离解速率控制的流动有关。然而,在再入低密度流的实际情况中,激波形状和位置等空气动力学量也可能受到振动松弛、离解和化学反应的强烈影响。因此,利用作者最近提出的化学模型,并考虑振动弛豫和化学动力学之间的耦合,重新计算了球体、半球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各种物体的流动。然后,将空气流动中计算的激波形状与最近在弹道范围内获得的实验结果(飞行速度在2500至4000 m/s之间)以及在激波风洞中获得的焓接近5至10 MJ/kg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还将计算的半球体周围密度场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和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很好,在5%以内。还与另一个著名(经验)模型的结果进行了一些比较。还将使用本模型获得的圆柱形和球形物体上沿驻点线的流量与最近开发的准一维模型得出的流量进行了比较,结果也令人满意。

MSC公司:

76升05 流体力学中的冲击波和爆炸波
76J20型 超音速流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Hornung H.G.:非平衡离解氮在球体和圆柱体上的流动。J.流体力学。53, 149–176 (1972) ·Zbl 0235.76035号 ·doi:10.1017/S0022112072000084
[2] Wen C.Y.,Hornung H.G.:球体上的非平衡解离流。J.流体力学。299, 389–405 (1995) ·兹比尔0849.76098 ·doi:10.1017/S0022112095003545
[3] Lobb R.K.:超高速空中发射球体激波脱离距离的实验测量。收录:Nelson,W.C.(编辑)《超音速流的高温方面》,第519-527页。纽约佩加蒙出版社(1964)
[4] Furudate M.,Nonaka S.,Sawada K.:中等高超声速状态下双温度模型的行为。《热力学杂志》。热传输。13, 424–430 (1999)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2514/2.6480
[5] 桥本,T.:自由活塞激波风洞中高超音速喷嘴流动的分析和实验研究。日本仙台东北大学A0TD1606博士论文(2003)
[6] 公园C:电离空气双温动力学模型评估。《热力学杂志》。热传输。3, 233–244 (1989)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2514/3.28771
[7] Belouaggadia N.,Brun R.:非平衡流中的化学速率常数。《热力学杂志》。热传输。12, 482–488 (1998)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2514/2.6393
[8] Belouaggadia N.,Brun R.:振动-化学反应相互作用的统计模型:气体混合物的延伸。《热力学杂志》。热传输。20, 148–150 (2006)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2514/1.14426
[9] Olivier H.:冻结流和平衡流中激波距离的理论模型。J.流体动力学。413, 345–353 (2000) ·Zbl 0954.76037号
[10] Belouaggadia N.,Olivier H.,Brun R.:非平衡流中冲击停止距离的数值和理论研究。J.流体力学。607, 167–197 (2008) ·Zbl 1146.76029号 ·doi:10.1017/S0022112008001973
[11] Hayes W.D.、Probstein R.F.:高超音速流动理论。纽约学术出版社(1959年)·Zbl 0084.42202号
[12] Candler,G.V.:《热化学非平衡中弱电离高超音速流的计算》,博士论文。斯坦福大学(1988年)
[13] Klomfass A.,Müller S.,Ballmann J.:非平衡分析,用局部相似法分析高超音速钝体流,激波I,第741-747页。《世界科学》,新加坡(1996年)
[14] William J.:物理化学过程练习曲(Etude des processus physico-chimiques dans lesécoulements détendusáhaute焓):F4弧的应用。马赛普罗旺斯大学博士(1999)
[15] Kogan M.N.,Galkin V.S.,Makashev N.K.:广义Chapman-Enskog方法:非平衡气体动力学方程的推导。摘自:Camparge,R.(编辑)《稀薄气体动力学》,第693-734页。CEA,巴黎(1979)
[16] Park,C.:高温空气中反应速率综述。AIAA论文89-7740(1989)
[17] 密立根R.C.,怀特D.R.:振动弛豫的系统学。化学杂志。物理学。39(12), 3209–3213 (1969) ·doi:10.1063/1.1734182
[18] Stupochenko Y.V.,Losev S.A.,Osipov A.I.:《冲击波中的放松》,第313–322页。柏林施普林格(1967)
[19] Brun R.:反应气体动力学导论。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2009)·Zbl 1167.82001
[20] MacCormack R.W.,Candler G.:用高斯-赛德尔线松弛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公司。流体17,135–155(1989)·Zbl 0664.76031号 ·doi:10.1016/0045-7930(89)90012-1
[21] Nonaka,S.:弹道范围内高超音速流动的实验和数值研究,报告和博士论文。日本仙台东北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系(2003年)
[22] Anderson J.D.Jr:高超音速和高温气体动力学。纽约麦格劳希尔出版社(1989年)
[23] Olivier,H.:典型再引擎飞行器周围高超音速流场的细节。参加:第25届冲击波国际研讨会,班加罗尔(2005)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