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逻辑来解决子模块的构造问题。 (英语) Zbl 1266.93095号

摘要:子模块构造是指找到一个新的子模块,该子模块与给定的子模块一起提供符合给定的期望全局行为的行为。本文提出了这个问题的一种新形式及其在一阶逻辑中的解决方案,并说明了如何在各种通信范式和规范形式的背景下导出这个问题的已知解决方案。通信范式有:在多个接口上同步会合;交错交会;输入/输出自动机,具有完整或部分行为规范以及同步或交错通信。还提出了一种求渐进解的新算法。

MSC公司:

93元65角 离散事件控制/观测系统
93B40码 系统理论中的计算方法(MSC2010)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badi M,Lamport L(1995)《连接规范》。ACM Trans程序语言系统17(3):507–534·doi:10.1145/203095.201069
[2] Aho AV、Sethi R、Ullman JD(1986)《编译器、原理、技术和工具》。艾迪森维斯理
[3] Bhaduri P,Ramesh S(2008)接口综合和协议转换。表Asp计算20(2):205–224·Zbl 1141.68036号 ·doi:10.1007/s00165-007-0045-4
[4] Bochmann GV(2002a)《子模块构建和监控:概述》。在:关于自动机的实现和应用的int-conf会议过程(受邀论文)。施普林格讲座笔记·Zbl 1015.68115号
[5] Bochmann GV(2002b)具有输入假设和输出保证的规范的子模块构造。摘自:Proc FORTE’02(第22届IFIP WG 6.1国际会议,关于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的正式技术)。查普曼&霍尔·Zbl 1037.68551号
[6] Bochmann GV(2009)使用一阶逻辑推理子模块构造。In:Proc IFIP int conf on formal technologies for distributed systems,LNCS 5522。葡萄牙里斯本施普林格
[7] Bochmann GV,Merlin PM(1980)《通信协议的构建》。In:ICCC,第371–378页(转载于Sunshine C(ed)(1981)《通信协议建模》,Artech House Publ。;俄语翻译:实习生问题。科学和技术信息中心,莫斯科,1981年,第2期,第146-155页。另见Merlin P,Bochmann G V(1983)《关于子模块规范和通信协议的构建》。ACM Trans程序语言系统5(1):1–25)
[8] Brandin BA,Wonham WM(1994)定时离散事件系统的监督控制。IEEE Trans Automat控制39(2):329–342·Zbl 0801.93002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272327
[9] Broy M(1995)《高级组件接口规范》。In:94年TPPP程序。CS 907中的课堂讲稿,第369–392页
[10] Buffalov S,El-Fakih K,Yevtushenko N,Bochmann GV(2003)并行自动机方程的渐进解。收录:Proc FORTE conf(IFIP),柏林,LNCS 2767,施普林格,第367-382页·Zbl 1279.68135号
[11] Daou B,Bochmann GV(2005),扩展状态机模型的子模块构造。In:网络和分布式系统形式化技术国际会议程序-FORTE 2005,台湾,Springer LNCS 3731,第396–410页·Zbl 1169.68463号
[12] De Luca A,Henzinger TA(2001)接口自动机。In:与第九届ACM SIGSOFT FSE 2001联合举办的第八届欧洲软件工程会议,第109-120页
[13] Drissi J,Bochmann GV(1999),子模块构建工具。In:Mohammadian M(ed)Proc int conf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for modeling,control and automation,维也纳,IOS出版社,第319–324页
[14] Drissi J,Bochmann GV(2000),定时I/O自动机系统的子模块构造。技术报告(另见蒙特利尔大学博士论文《Drissi J》,法语版)
[15] Haghverdi E,Ural H(1999)《并行系统规范的子模块构建》。Inform Software Tech(Elsevier)41(1999):499–506·doi:10.1016/S0950-5849(99)00014-2
[16] Hoare CAR(1985)通信顺序过程。普伦蒂斯·霍尔·Zbl 0637.68007号
[17] Kelekar SGH(1994)使用子模块构造方法合成协议和协议转换器。收录:Danthoure A等人(编辑)PSTV Proc,XIII
[18] Kim T、Villa T、Brayton R、Sangiovanni-Vincentelli A(1997)《FSM的合成:功能优化》。Kluwer学术出版社·Zbl 0876.94056号
[19] Kumar R、Nelvagar S、Marcus SI(1997)协议转换的离散事件系统方法。离散事件动态系统7(3):295–315。doi:10.1023/A:1008258331497·Zbl 0960.93034号 ·doi:10.1023/A:1008258331497
[20] Larsen KG,Xinxin L(1990)使用模态转换系统求解方程。摘自:计算机科学中的IEEE模拟逻辑程序,第108–117页
[21] Lynch NA,Tuttle MR(1989)《输入/输出自动机简介》。CWI季度2(3):219–246·Zbl 0677.68067号
[22] Maler O,Pnueli A,Sifakis J(1995)关于定时系统离散控制器的综合。在:STACS 95,年度研讨会。《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方面》,柏林,施普林格,第229-242页·Zbl 1379.68227号
[23] Misra J,Chandy KM(1991)《过程网络的证明》。IEEE Trans Softw Eng 7(4):417–426·Zbl 0468.68030号
[24] Parrow J(1989)CCS中作为方程求解的子模块构造。Theor Comp Sci公司68(2):175–202·Zbl 0686.68017号 ·doi:10.1016/0304-3975(89)90128-X
[25] Petrenko A,Yevtushenko N(1998)求解异步方程。In:IFIP FORTE/PSTV’98 conf,巴黎,查普曼霍尔
[26] Petrenko A、Yevtushenko N、Bochmann GV、Dssouli R(1996)《上下文中的测试:框架和测试派生》。《计算机通信杂志》,协议工程特刊19:1236–1249
[27] Qin H,Lewis P(1991)强等价和观测等价下有限状态机的因式分解。J表Asp计算3(2):284–307。doi:10.1007/BF01245634·Zbl 0738.68029号 ·doi:10.1007/BF01245634
[28] Ramadge PJG,Wonham WM(1989)离散事件系统的控制。程序IEEE 77(1):81–98·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5.21072
[29] Tao ZP,Bochmann GV,Dssouli R(1995)子系统构建的模型和算法。摘自:第八届并行和分布式计算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1995年9月21日至23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第619-622页
[30] Tao Z,Bochmann GV,Dssouli R(1997)合成优化协议转换器的形式化方法及其在移动数据网络中的应用。出版商:Baltzer,荷兰ACM出版社。Mob Netw应用程序2(3):259–269
[31] Thistle JG(1995),关于确定性拉宾自动机系统的控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5(4):357–381。doi:10.1007/BF01439153·Zbl 0853.93008号 ·doi:10.1007/BF01439153
[32] Tretmans J(1996)用输入、输出和静止测试生成。In:第二届系统构建和分析工具和算法国际研讨会(TACAS),Springer,第127-146页
[33] Yevtushenko N,Villa T,Brayon R,Petrenko A,Sangiovanni Vincentelli A(2000)语言方程求解综合(已出版摘要)。In:逻辑综合年度实习生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11月14日,计算机辅助设计会议(ICCAD’01),2001年,第103页;另请参见求解逻辑综合中的方程。托木斯克州立大学技术报告,托木克1999年,27 p(俄语)或通过语言方程求解的顺序合成。网址:http://www.cs.berkeley.edu/\(\sim\)bodik/teaching/cs294/papers/language.pdf
[34] Yevtushenko N,Villa T,Brayton R,Petrenko A,Vincentelli AS(2008)同步FSM方程的组合渐进解。离散事件动态系统18(1):51–89·Zbl 1161.93322号 ·文件编号:10.1007/s10626-007-0031-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