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适应控制不确定耦合混沌系统的指数广义同步。 (英语) Zbl 1221.93244号

摘要:定义了一类不确定耦合系统的指数广义同步。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广义同步方法。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给出了误差系统指数稳定性的严格证明。与以往方案相比,该方法缩短了同步时间,更适合于实际应用。此外,还表明同步效果对不确定因素具有鲁棒性。以一些典型的混沌系统和超混沌系统为例说明了上述方法。通过相应的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MSC公司:

93D21号 自适应或鲁棒稳定
34立方厘米 常微分方程的非线性振动和耦合振子
37D45号 奇异吸引子,双曲行为系统的混沌动力学
37号35 控制中的动态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藤坂,H。;Yamada,T.,耦合振荡器系统中同步运动的稳定性理论,《物理学报》,69,32-47(1983)·Zbl 1171.70306号
[2] 佩科拉,L.M。;Carroll,T.L.,《混沌系统中的同步》,《物理评论》,第64期,第821-824页(1990年)·Zbl 0938.37019号
[3] 佩科拉,L.M。;卡罗尔·T·L。;约翰逊,G.A。;Mar,D.J。;Heagy,J.F.,《混沌系统同步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应用》,《混沌》,第7期,第520-543页(1997年)·Zbl 0933.37030号
[4] Pikovsky,A。;Rosenblum,M。;Kurths,J.,《同步——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普遍概念》(2001),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993.37002号
[5] 博卡莱蒂,S。;Kurths,J。;奥西波夫,G。;Valladares,D.L。;周春生,混沌系统的同步,物理代表,366,1-101(2001)·Zbl 0995.37022号
[6] 关,S.G。;李凯。;Lai,C.H.,通过耦合策略实现混沌同步,混沌,16,023107(2006)·Zbl 1146.37320号
[7] Sundar,S。;Minai,A.A.,《随机多路复用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Phys Rev Lett,85,5456-5459(2000)
[8] Wang,S.H。;Kuang,J.Y。;Li,J.H。;罗Y.L。;卢,H.P。;Hu,G.,大型社区中基于混沌的安全通信,Phys Rev E,66,065202(2002)
[9] 阿尔瓦雷斯,G。;埃尔南德斯,L。;穆奥兹(Muňoz,J.)。;蒙托亚,F。;Li,S.J.,基于不同阶混沌系统同步的通信系统安全性分析,Phys Lett A,345245-250(2005)·Zbl 1345.94032号
[10] Huang,D.B.,用于相同混沌同步的简单自适应反馈控制器,Phys Rev E,71,037203(2005)
[11] 王博士。;ZHong,Y.L。;Chen,S.H.,基于单控制器的滞后同步混沌系统,Commun非线性科学数字仿真,13637-64(2008)·Zbl 1130.34322号
[12] Wen,G.L。;Xu,D.L.,基于观测器的任意维一般混沌映射的全状态投影同步控制,Phys Lett a,333420-425(2004)·Zbl 1123.37326号
[13] 林,W。;何永斌,噪声扰动蔡氏电路的完全同步,混沌,15023705(2005)
[14] 奥西波夫,G.V。;Pikovsky,A.S。;Kurths,J.,混沌转子的相位同步,Phys Rev Lett,88,054102(2002)
[15] 黄,Z.X。;阮,J.,用线性反馈控制器同步混沌系统,公共非线性科学数字模拟,3,27-30(1998)·Zbl 0923.34050号
[16] 于海杰。;Liu,Y.Z.,基于线性系统稳定性判据的混沌同步,Phys-Lett A,314292-298(2003)·Zbl 1026.37024号
[17] Anteneodo,C。;巴蒂斯塔,A.M。;Viana,R.L.,长程耦合映象格子中的混沌同步,Phys-Lett A,326227-233(2004)·Zbl 1138.37338号
[18] 特里·J·R。;VanWiggeren,G.D.,使用广义同步的混沌通信,混沌孤子分形,12145-152(2001)
[19] Rulkov,N.F。;Sushchik,M.M。;尖岭,L.S。;Abarbanel,H.D.I.,定向耦合混沌系统中混沌的广义同步,Phys Rev E,51,980-994(1995)
[20] Kocarev,L。;Parlitz,U.,《单向耦合动力系统的广义同步、可预测性和等效性》,《物理评论-莱特》,761816-1819(1996)
[21] 阿巴巴内尔,H.D.I。;Rulkov,N.F。;Sushchik,M.M.,《混沌的广义同步:辅助系统方法》,Phys Rev E,53,4528-4535(1996)
[22] Yang,X.S.,关于单向耦合系统中广义同步的存在性,应用数学计算,122,71-79(2000)·Zbl 1036.34042号
[23] Yang,S.S。;Duan,C.K.,混沌系统中的广义同步,混沌孤子分形,91703-1707(1998)·Zbl 0946.34040号
[24] 卢,J.G。;Xi,Y.G.,连续时间混沌系统的线性广义同步,混沌孤子分形,17825-831(2003)·Zbl 1043.93518号
[25] Wang,Y.W。;Guan,Z.H.,连续混沌系统的广义同步,混沌孤子分形,27,97-101(2006)·Zbl 1083.37515号
[26] 右股骨。;Kocarev,L。;VanGerven,L。;Monsivais-Pérez,M.E.,《走向严格不同混沌系统的广义同步》,Phys-Lett A,342,247-255(2005)·Zbl 1222.37108号
[27] 张,G。;刘振荣。;Ma,Z.J.,不同维混沌动力系统的广义同步,混沌孤子分形,32773-779(2007)·兹伯利1138.37316
[28] 周,J。;Chen,T.P。;Xiang,L.,基于自适应控制和参数识别的延迟神经网络的鲁棒同步,混沌孤立子分形,27905-913(2006)·兹比尔1091.93032
[29] Hale,J。;Lunel,S.V.,《泛函微分方程导论》(1993),Springer:Springer New York·Zbl 0787.34002号
[30] Hassan,K.K.,非线性系统(2002),普伦蒂斯·霍尔:新泽西普伦蒂斯霍尔·Zbl 1003.34002号
[31] Lu,W.L.,评论“自适应反馈控制算法”,Phys Rev E,75,018201(2007)
[32] 林,W。;Ma,H.F.,基于自适应同步技术的参数识别失败,Phys Rev E,75,066212(2007)
[33] Yu,W.W。;陈光诚。;曹建德。;吕,J.H。;Parlitz,U.,从时间序列中识别动力系统的参数,Phys Rev E,75,067201(2007)
[34] Chen,S.H。;胡,J。;Wang,C.P。;Lü,J.H.,基于参数辨识的不确定Rossler超混沌系统自适应同步,Phys-Lett A,321,50-55(2004)·Zbl 1118.81326号
[35] 刘春霞。;刘,T。;刘,L。;刘凯,一种新的混沌吸引子,混沌孤子分形,221031-1038(2004)·Zbl 1060.37027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