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线性混合系统的跨域可达性和可观测性。 (英语) Zbl 1194.93098号

摘要:本文给出了无防护双线性混合系统(即连续动力学由双线性控制系统决定,离散跃迁由外部触发的混合系统)的可观测性和跨越可达性的代数表征。根据广义可观测性和可控性矩阵的秩条件,所提出的表征为可观测性和跨度可达性提供了充要条件。该特征对于双线性混合系统的系统理论是有用的,特别是在双线性混合体系的实现理论中。

理学硕士:

93立方 由微分方程以外的函数关系控制的控制/观测系统(例如混合系统和开关系统)
93个B07 可观察性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阿卢尔,R。;Dang,T。;Ivancic,F.,使用谓词抽象的混合系统可达性分析进展,(混合系统:计算和控制(2003))·Zbl 1032.93033号
[2] Asarin,E。;马勒,O。;Pnueli,A.,具有分段常数导数的动力系统的可达性分析,理论计算机科学,138,35-65(1995)·Zbl 0884.68050号
[3] 巴格利托,M。;巴蒂斯特利,G。;Scardovi,L.,切换线性系统的主动模式可观测性,Automatica,43,1442-1449(2007)·Zbl 1130.93318号
[4] Cheng,D.,切换双线性系统的可控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50,4,511-515(2005)·Zbl 1365.93039号
[5] 柯林斯,P。;van Schuppen,J.H.,分段仿射混合系统的可观测性,(混合系统:计算和控制(2004))·Zbl 1135.93321号
[8] Dieudonné,J.,《无穷小演算》(1973),科尔肖出版公司:伦敦科尔肖出版公司
[9] 塞缪尔·艾伦伯格(Samuel Eilenberg),《自动化,语言和机器》(1974),学术出版社:纽约学术出版社,伦敦·Zbl 0317.94045号
[10] Gécseg,F。;佩克,I.,《自动机代数理论》(1972),阿卡德迈亚·基亚多:阿卡德米亚·基亚多布达佩斯·Zbl 0246.94029号
[11] 哈贝茨,L.C.G.J.M。;柯林斯,P.J。;van Schuppen,J.H.,单纯形分段仿射混合系统的可达性和控制综合,IEEE自动控制汇刊,51,938-948(2006)·兹比尔1366.93348
[12] Isidori,A.,从非线性输入输出映射直接构造最小双线性实现,IEEE自动控制汇刊,626-631(1973)·Zbl 0273.93004号
[13] Isidori,A.,非线性控制系统(1989),Springer Verlag·Zbl 0714.93021号
[14] 伊西多里,A。;D’Alessandro,P。;Ruberti,A.,双线性动力系统的实现和结构理论,SIAM控制杂志,12,3(1974)·Zbl 0254.93008号
[15] Krener,A.,输入输出图的双线性和非线性实现,SIAM控制杂志,13,4(1975)·Zbl 0306.93010号
[16] 拉弗里尔,G。;帕帕斯,G.J。;Yovine,S.,线性向量场族的符号可达性计算,符号计算杂志,32,231-253(2001)·Zbl 0983.93004号
[18] Mohler,R.,《非线性系统》,第二卷(1991年),《普伦蒂斯·霍尔:普伦蒂斯霍尔·恩格尔伍德·克利夫斯》,新泽西州·Zbl 0752.93032号
[19] Mohler,R.R.,《双线性控制过程》(1975),学术出版社·Zbl 0204.46205号
[20] 莫勒,R.R。;Kolodziej,W.J.,《双线性系统理论和应用概述》,IEEE Transactions Systems Man and Control netics,SMC-10,683-688(1980)·兹比尔0458.93030
[26] Rugh,W.J.,《非线性系统理论:Volterra/Wiener方法》(1981),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Zbl 0666.93065号
[27] 孙,Z。;Ge,S.S.,《切换线性系统——控制和设计》(2005),施普林格出版社·Zbl 1074.93025号
[28] 范德沙夫特(van der Schaft),阿尔扬(Arjan);汉斯·舒马赫(Hans Schumacher),《混合动力系统导论》(2000),施普林格-弗拉格:施普林格伦敦·Zbl 0940.93004号
[29] 维达尔,R。;Sastry,S。;Chiuso,A.,线性混合系统的可观测性,(混合系统:计算和控制(2003))·Zbl 1032.93024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