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公式的代数方法:直觉主义案例。 (英语) Zbl 1183.03065号

本文在Esakia空间之间引入了部分Esakia态射、良好部分Esakia-态射和强部分Esaki-态射,并证明了它们提供了\((\wedge,\rightarrow)\)同态、\(\weedge,\right arrow,0)同态和\(\widge,\ rightarro,\vee)同态的对偶描述\)Heyting代数之间的同态,从而建立了Esakia对偶的推广。这是Zakharyaschev的子约简、余尾子约简,稠密子约简和闭域条件的代数表征。因此,他们获得了Zakharyaschev定理的一个新的简化证明(本质上是代数的),即每个中间逻辑都可以通过规范公式公理化。作者通过展示如何获得Jankov公式、子框架公式和作为规范公式特例的余尾子框架公式来结束本文。
这些结果中的大多数是由Zakharyaschev使用模型理论技术获得的,但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Zakhariaschev的技术,将其简化为广义Esakia对偶的一部分,并获得了新的简化证明,这些证明本质上是代数的。

MSC公司:

03G25号 与逻辑相关的其他代数
03B55号 中间逻辑
06D20日 Heyting代数(格理论方面)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内政部:10.2307/2963526·兹伯利0108.00302 ·doi:10.2307/2963526
[2] Rasiowa,《元数学的数学》(1963)
[3] 内政部:10.1007/BF00373276·Zbl 0634.03021号 ·doi:10.1007/BF00373276
[4] 内政部:10.2307/1996095·Zbl 0265.08006号 ·doi:10.2307/1996095
[5] 内政部:10.2307/2269871·Zbl 0175.27103号 ·doi:10.2307/2269871
[6] 利塔克,《数理逻辑报告》,第36页,第131页–(2002年)
[7] 内政部:10.2307/1998339·Zbl 0473.06003号 ·doi:10.2307/1998339
[8] Jónsson,Mathematica Scandinavica 21 pp 110–(1967)·Zbl 0167.28401号 ·doi:10.7146/math.scanda.a-10850
[9] Jankov,SovietMathematics Doklady 9 pp 806–(1968年)
[10] Doklady Akademii Nauk Jankov SSSR 151第1293页–(1963)
[11] 内政部:10.2307/2274318·Zbl 0574.03008号 ·doi:10.2307/2274318
[12] Fine,Theoria 40第23页–(1974年)
[13] Fine,Theoria 40 pp 110–(1974)
[14] Esakia,Heyting代数I.对偶理论(俄语)(1985)·Zbl 0601.06009
[15] Esakia,《逻辑推理》(莫斯科,1974年)(1979年)
[16] Esakia,苏联数学Doklady 15 pp 147–(1974)
[17] 阿尔盖布雷斯·德·希尔伯特(1966)
[18] Zakharyaschev,《内涵逻辑的进展》7(1997)·doi:10.1007/978-94-015-8879-98
[19] 内政部:10.2307/2275669·Zbl 0884.03014号 ·doi:10.2307/2275669
[20] 内政部:10.2307/2275372·Zbl 0774.03005号 ·doi:10.2307/2257372
[21] DOI:10.1007/BF01982017年·Zbl 0708.03011号 ·doi:10.1007/BF01982017
[22] 查格罗夫,模态逻辑35(1997)
[23] Zakharyaschev,Matematicheskie Zametki 42 pp 729–(1987)
[24] 内政部:10.2307/2273184·兹伯利0436.03010 ·doi:10.2307/2273184
[25] 布洛克,波兰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逻辑部分公报7第167页–(1978)
[26] 扎克哈里亚舍夫,苏联数学Doklady 27 pp 274–(1983)
[27] Wronski,《数理逻辑报告1》,第39页–(1973)
[28] 内政部:10.1007/s11225-008-9147-0·Zbl 1172.03019号 ·doi:10.1007/s11225-008-9147-0
[29] 威拉德,《一般拓扑》(1970)
[30] 维瑟,模态逻辑与过程代数:一个相互模拟的观点,第289页–(1995)
[31] Bezhanishvili,分配半格和蕴涵半格的对偶性。提交时间(2008年)
[32] 内政部:10.2307/2964571·Zbl 0113.24203号 ·doi:10.2307/2964571
[33] DOI:10.1016/j.apal.2007.04.001·Zbl 1123.03055号 ·doi:10.1016/j.apal.2007.04001
[34] DOI:10.1007/s11083-008-9089-1·Zbl 1155.06007号 ·doi:10.1007/s11083-008-9089-1
[35] Shehtman,Doklady Akademii Nauk SSSR 235第542页–(1977年)
[36] Rieger,Acta Facultatis Re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Carolinae 189第1页–(1949)
[37] 内政部:10.2307/1994200·Zbl 0128.24804号 ·doi:10.307/199420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