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silon)-间隙的最优激励信号迭代辨识与控制设计。 (英语) Zbl 1182.93039号

小结:为了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的提高,提出了一种基于(upsilon)-间隙的迭代辨识与控制设计方法。整个迭代过程包括三个部分:最优激励信号设计、不确定性模型集辨识和稳定控制器设计。首先以最坏情况下的(upsilon)-间隙作为最优激励信号设计的准则,通过功率谱优化进行设计。然后,根据测量信号,通过系统辨识得到不确定性模型集。控制器的设计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闭环性能的提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闭环控制性能。

MSC公司:

93B30型 系统标识
93D15号 通过反馈实现系统的稳定
93B35型 灵敏度(稳健性)
93B52号 反馈控制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Lecchini A,Lanzon A,Anderson B D O。迭代识别和控制中安全控制器变更者的模型参考方法。自动化,2006,42(2):193–203·Zbl 1123.93041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5.08.022
[2] Bazanella S,Gevers M,Mickovic L。H2控制性能标准的迭代最小化。自动化,2008,44(10):2549–2559·Zbl 1155.93351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8.03.014
[3] Hjalmarsson H,Jansson H。线性定常动力系统的LMI闭环实验设计。自动化,2008,44(3):623–636·Zbl 1283.93089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7.06.022
[4] Bitmead R,Zang Z.一种迭代辨识和控制策略。摘自:《欧洲控制会议论文集》,法国格勒诺布尔:EUCA,1991年。1395–1400
[5] Partanen A G,Bitmead R.迭代辨识和控制器设计在甘蔗压榨机中的应用。Automatica,1995,31(8):1547–1563·doi:10.1016/0005-1098(95)00077-A
[6] Callafon R A DE,Van Den Hof P M J.通过迭代辨识和控制设计方案实现次优反馈控制。数学模型系统,1997,3(1):77–101·Zbl 0868.93020号
[7] Holmberg U、Valentinotti S、Bonvin D。具有稳健性能的控制程序识别。《控制工程实践》,2000,8(10):1107–1117·doi:10.1016/S0967-0661(00)00049-6
[8] Date P,Lanzon A.识别和控制重新设计的组合迭代方案。国际J自适应控制信号程序,2004,18(8):629–644·Zbl 1055.93027号 ·doi:10.1002/acs.824
[9] Li T,Georgakis C.约束系统辨识的动态输入信号设计。《过程控制杂志》,2008,18(3-4):332–346·doi:10.1016/j.jprocont.2007.08.006
[10] Lindqvist K,Hjalmarsson H。控制识别:使用凸优化的自适应输入设计。收录于:第40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记录,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2001年。4326–4331
[11] Jansson H,Hjalmarsson H。通过LMI的输入设计,在置信区域中承认频率-方向模型规范。IEEE Trans Autom Control,2005,50(10):1534–1549·Zbl 1365.93029号 ·doi:10.1109/TAC.2005.856652
[12] Bombois X、Scorletti G、Gevers M等。控制成本最低的识别实验。自动化,2006,42(10):1651–1662·兹比尔1130.93352 ·doi:10.1016/j.automatica.2006.05.016
[13] Vinnicombe G.频域不确定性和图形拓扑。IEEE Trans Autom Control,1993,38(9):1371–1383·Zbl 0787.93076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237648
[14] Gevers M,Bombois X,Codrons B。预测误差识别框架中控制和控制器验证的模型验证。第二部分:图解。自动化,2003,39(3):417–427·Zbl 1015.93012号 ·doi:10.1016/S0005-1098(02)00235-2
[15] Bombois X.连接预测误差识别和鲁棒控制分析:一个新框架。博士学位论文。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2000年。42–50
[16] Hildebrand R,Gevers M.通过优化输入设计最小化最坏情况{\(upsilon\)}差距。摘自:2003年荷兰鹿特丹第13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系统识别研讨会论文集。665–670
[17] 宗Q,窦立群,孙立群。闭环系统辨识的迭代激励信号设计(中文)。系统工程电子,2008,30(8):1530–1534
[18] Jansson H.实验设计及其在控制识别中的应用。博士学位论文。瑞典:皇家理工学院,2004年。152–165
[19] Dehghani A,Lanzon A,Anderson B D O。帆板方法自适应鲁棒控制的H算法。国际J自适应控制信号程序,2004,18(8):607–626·Zbl 1055.93021号 ·doi:10.1002/acs.82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