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自然对流中多孔堆料的热点温度降至最低。 (英语) Zbl 1148.80350号

摘要:由于多孔结构(如金属泡沫)具有较大的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因此被认为是翅片的一种有趣的替代品。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多孔介质结构的最优配置,以最小化自然对流中的热点温度为目标。散热器与发热板相邻,由多孔层堆叠而成,其中冷却流体严格由自然对流驱动循环。这项工作的目标是将系统的热点温度降至最低。设计变量是每层的孔隙度和材料。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CFD程序评估热性能。在全局质量和成本约束下,采用遗传算法(GA)实现热点温度最小化。遗传算法确定最佳孔隙度,并选择每层最合适的材料。此外,堆叠的最佳总长度由遗传算法间接确定,因为可以添加或删除层,以提高全局性能和/或满足约束。GA生成的设计作为质量和成本约束组合的函数的映射表明,孔隙率和材料的适当分布有利于层状多孔介质的整体热性能。

理学硕士:

80A20型 传热传质、热流(MSC2010)
76兰特 自由对流
76S05号 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过滤;渗流
76个M12 有限体积法在流体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80毫米50 热力学和传热中的优化问题
90 C59 数学规划中的近似方法和启发式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Moore,G.E.:将更多的组件塞进集成电路中,《电子》38,第8期(1965年)
[2] Harvest,J。;Fleischer,A.S。;Weinstein,R.D.:用于热管理应用的垂直定向印刷电路板上紧邻的发热设备的热效应建模,Int.J.Therm。科学。46,第3期,253-261(2007)
[3] A.McWilliams,《热管理技术市场》,商业通信公司,GB-SMC024D,2006年,第281页。
[4] 克劳斯,A.D。;Bar-Cohen,A.:电子设备的热分析和控制,(1983年)
[5] Da Silva,A.K。;Gosselin,L.:关于自然对流中内翅片三维立方体外壳的热性能,国际J.Therm。科学。44,第6期,540-546(2005)
[6] Gosselin,L.:在传热系统的内部结构中拟合流动状态,国际公社。热质传递33,No.1,28-36(2006)
[7] Da Silva,A.K。;Bejan,A.:自然对流中最大传热密度的构造多尺度结构,《国际热流学杂志》26,第1期,34-44(2005)
[8] Bello-Ochende,T。;Bejan,A.:《带自然对流的构造多尺度圆柱体》,《国际传热杂志》第48期,第21–22期,4300-4306页(2005年)·Zbl 1189.76514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5.05.023
[9] Bejan,A.:《设计多孔介质:变长尺度下的最大传热密度》,《国际传热杂志》47,第14–16期,3073-3083(2004)·Zbl 1079.76648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4.02.025
[10] 洪,S。;Herling,D.R.:以相变材料填充的开孔泡沫铝作为紧凑的散热器,Scripta mater。55,第10号,887-890(2006)
[11] Fend,T。;Pitz-Paal,R。;鲁特,O。;鲍尔,J。;Hoffschmidt,B.:两种新型高孔隙度材料,作为集中太阳辐射的体积接收器,Sol。能量材料。解决方案。细胞84291-304(2004)
[12] Yang,Y.-T。;Hwang,C.-Z.:多孔支撑通道中湍流流动和传热的计算,《国际传热杂志》46,第5期,771-780(2003)·Zbl 1018.76510号 ·doi:10.1016/S0017-9310(02)00360-5
[13] Boomsma,K。;Poulikakos,D。;Zwick,F.:金属泡沫作为紧凑型高性能热交换器,机械。材料。35,第12期,1161-1176(2003)
[14] 赫茨罗尼,G。;Gurevich,M。;Rozenblit,R.:用于冷却高功率微型设备的烧结多孔介质散热器,《国际热流杂志》27,第2期,259-266(2005)
[15] Muzychka,Y.S.:作为热交换器的紧凑型微管散热器的结构多尺度设计,Int.J.Therm。科学。46,第3期,245-252(2007)
[16] 魏,X。;Joshi,Y.:用于微电子冷却的堆叠微通道散热器的优化研究,IEEE trans。康彭。打包。Technol公司。26,第1号,55-61(2003)
[17] Jeevan,K。;夸迪尔,G.A。;Seetharamu,K.N。;阿齐德,I.A。;Zainal,Z.A.:使用遗传算法优化堆叠微通道的热阻,国际期刊数字。方法热流体流动15,No.1,27-42(2005)·Zbl 1162.76390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8/09615530510571930
[18] Foli,K。;Okabe,T。;奥尔霍弗,M。;Jin,Y。;Sendhoff,B.:《微型热交换器的优化:CFD、分析方法和多目标进化算法》,《国际传热杂志》49,第5–6期,1090-1099(2006)·Zbl 1189.76446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5.08.032
[19] 江,P。;范,M。;Si,G。;Ren,Z.:《小型微通道和多孔介质换热器的热工水力性能》,《国际传热传质杂志》44,第5期,1039-1051(2001)
[20] Nield,D.A。;Bejan,A.:多孔介质中的对流,(1992年)·Zbl 1256.76004号
[21] M.A.Saada,S.Chikh,A.Campo,包裹纤维或多孔材料层的水平实心圆柱体周围的自然对流,国际热流杂志,doi:10.1016/J.ijheatfluidflow.2006.05.003。
[22] Bejan,A.:对流传热,(2004)·Zbl 1079.76648号
[23] Wildi Tremblay,P。;Gosselin,L.:最大冷却的层状多孔介质结构,国际期刊《热质传递》50,第3-4期,464-478(2007)·Zbl 1115.80303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6.07.031
[24] Leblond,G。;Gosselin,L.:非局部平衡对多孔层状系统最小热阻的影响,《国际热流学杂志》29,第1期,281-291(2008)
[25] Pham,D.C。;Torquato,S.:各向同性多相复合材料有效电导率的强控制展开,J.appl。物理学。94,第10号,6591-6602(2003)
[26] Kim,S.J。;Kim博士。;Lee,D.Y.:《微通道散热器中的局部热平衡》,《国际传热杂志》43,第10期,1735-1748(2000)·Zbl 0992.76090号 ·doi:10.1016/S0017-9310(99)00259-8
[27] O.M.哈达德。;Al-Nimr,文学硕士。;Al-Khateeb,A.N.:嵌入多孔介质的垂直板自然对流中局部热平衡假设的有效性,《多孔介质杂志》8,第1期,85-95(2005)·Zbl 1159.76380号 ·doi:10.1615/JPorMedia.v8.i1.80
[28] Incorpera,F.P。;Dewitt,D.P.:《传热传质基础》(2002)
[29] http://www.metalprices.com (08/2006).
[30] J.H.Ferziger,Milovan Peric,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第三版,Springer,2002年。
[31] Tannehill,J.C.(坦内希尔,J.C.)。;安德森,D.A。;Pletcher,R.H.: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1997)·Zbl 0569.76001号
[32] C.Villemure,《多孔换热器在自然对流中恒定热流下的遗传算法优化》,硕士学位论文,加拿大魁北克省魁北克市拉瓦尔大学,2007年。
[33] http://www.zalmanusa.com (09/2006).
[34] 《Fluent用户指南》,1998年&书信电报;http://www.fluent.com>.
[35] A.Chipperfield,P.Fleming,H.Pohlheim,C.Fonseca,用于Matlab的遗传算法工具箱,IEE关于使用Matlab应用控制技术的学术讨论会14(1995)10/10-14。
[36] J.Chen,X.Yang,基于灰度编码遗传算法的马斯京根模型最优参数估计,Commun。非线性科学。数字。模拟。,2005年,doi:10.1016/j.cnsns.2005.06.005。
[37] Bobaru,F。;Rachakonda,S.:《高、低电导率散热片的最佳形状轮廓》,《国际传热杂志》第47卷第23期,第4953-4966页(2004年)·Zbl 1098.76614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4.06.013
[38] Bello-Ochende,T。;Bejan,A.:混合对流的最佳间距,J.传热-传输。ASME 126,第6号,956-962(2004)
[39] Gosselin,L.:《无先验流态假设的最小泵送功率-流体树状网络》,《国际传热杂志》48,第11期,2159-2171(2005)·Zbl 1189.76167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4.12.03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