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口综合和协议转换。 (英语) 兹比尔1141.68036


MSC公司:

65年第68季度 形式语言和自动机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bramsky S(1997)《交互语义:游戏语义导论》。摘自:1996年CLiCS暑期学校会刊。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第1-31页·Zbl 0938.91500
[2] Alur R、Henzinger TA、Kupferman O、Vardi MY(1998)《交替求精关系》。CONCUR 98:并发理论。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1466卷。海德堡施普林格,第163-178页·Zbl 1070.68524号
[3] Berry G,Benveniste A(1991)反应式和实时系统的同步方法。IEEE 79(9)的程序
[4] Burch JR、Dill D、Wolf E、De Micheli G(1993)《分层组合电路建模》。收录:Lightner M(ed)IEEE/ACM计算机辅助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Los Alamitos,第612-617页
[5] Bhaduri P(2005)接口自动机的合成。参加:第三届核查和分析自动化技术国际研讨会(ATVA 2005)。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3707卷。海德堡施普林格,第338-353页·Zbl 1141.68427号
[6] Büchi JR,Landweber LH(1969)通过有限状态策略求解序列条件。泛美数学Soc 138:295–311·Zbl 0182.02302号
[7] Blass A(1992)线性逻辑的游戏语义。Ann Pure Appl Logic 56:183–220(纪念约翰·米希尔的特别卷)·Zbl 0763.03008号
[8] Burch JR,Passerone R,Sangiovanni-Vincentelli AL(2003)《关于代理代数的注释》。技术报告UCB/ERL M03/3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ECS系
[9] Bhaduri P,Ramesh S(2006)同步接口的综合。In:第六届并发应用于系统设计国际会议,ACSD 2006,IEEE计算机学会,洛斯阿拉米托斯,第208-216页
[10] Chakrabarti A、de Alfaro L、Henzinger TA、Mang FYC(2002)《同步和双向组件接口》。收录于:CAV 02:计算机辅助验证,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2404卷。海德堡施普林格,第208-216页·Zbl 1010.68518号
[11] Calvert KL,Lam SS(1990)协议转换的形式化方法。IEEE J塞尔区公社8(1):127–142·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49.46852
[12] de Alfaro L(2003)开放系统的游戏模型。摘自:国际核查研讨会论文集(理论与实践)。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2772卷。海德堡施普林格
[13] de Alfaro L,Henzinger TA(2001)接口自动机。In:《软件工程基础》,纽约ACM出版社,第109-120页
[14] de Alfaro L、Henzinger TA、Mang FYC(2000)《同步系统的控制》。收录于:CONCUR 00:并发理论,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1877卷,海德堡斯普林格,第458-473页
[15] Dill DL(1989)《速度相关电路自动分层验证的跟踪理论》。ACM杰出论文。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纽约
[16] D’Silva V,Ramesh S,Sowmya A(2004)《问题包装器上的桥梁:自动化界面合成》。收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IEEE计算机学会,洛斯阿拉米托斯,第189-194页
[17] D’Silva V,Ramesh S,Sowmya A(2004)《同步协议自动机:SoC通信体系结构建模和验证框架》。In:2004年欧洲会议和博览会设计、自动化和测试(日期2004),第390-395页
[18] Girard J-Y(1987)线性逻辑。理论计算科学50:1–102·Zbl 0625.03037号 ·doi:10.1016/0304-3975(87)90045-4
[19] Haghverdi E,Ural H(1999)《并行系统规范的子模块构建》。通知Softwar Technol 41(8):499–506·doi:10.1016/S0950-5849(99)00014-2
[20] Kumar R、Nelvagal S、Marcus SI(1997)协议转换的离散事件系统方法。离散事件动态系统7(3):295–315·Zbl 0960.93034号 ·doi:10.1023/A:1008258331497
[21] Lam SS(1988)协议转换。IEEE Trans-Softwar工程14(3):353–362·doi:10.1109/32.4655
[22] Lynch NA,Tuttle MR(1987)分布式算法的层次正确性证明。摘自:1987年8月10日至12日第六届ACM分布式计算原理年度研讨会论文集,第137–151页
[23] Larsen KG,Xinxin L(1990)使用模态转换系统求解方程。摘自:第五届IEEE计算机科学逻辑年会论文集。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Los Alamitos,第108–117页
[24] Milner R(1989)《沟通与并发》。新泽西州普伦蒂斯·霍尔·Zbl 0683.68008号
[25] Maler O,Pnueli A,Sifakis J(1995)关于定时系统离散控制器的综合。在: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方面,LNCS第900卷。施普林格,海德堡,第229–242页·Zbl 1379.68227号
[26] Madhusudan P,Thiagarajan PS(1998)《通过形态的离散事件系统控制器》。收录于:CONCUR’98:并发理论,第九届国际会议,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1466卷。海德堡施普林格,第18-33页·兹伯利0986.93041
[27] Merlin P,von Bochmann G(1983)《关于子模块规范和通信协议的构建》。j-toplas 5(1):1–25·Zbl 0498.68009号 ·doi:10.1145/357195.357196
[28] Parrow J(1989)CCS中作为方程求解的子模块构造。《计算机科学》68:175–202·Zbl 0686.68017号 ·doi:10.1016/0304-3975(89)90128-X
[29] Passerone R(2004)《异构系统的语义基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ECS系博士论文
[30] Passerone R、de Alfaro L、Henzinger TA、Sangiovanni-Vincentelli A(2002)《可兑换性验证和转换器合成:同一硬币的两面》。摘自:《计算机辅助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IEEE Comput Soc Press,第132–139页
[31] Pnueli A,Rosner R(1989)关于反应性模块的合成。In:POPL'89。1989年1月11日至13日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举行的第十六届美国计算机学会编程语言原则年会论文集,美国计算机学会出版社,纽约,第179-190页
[32] Ramadge PJG,Wonham WM(1989)离散事件系统的控制。IEEE会议记录。Dyn Disc事件系统77:1:81–98(特刊)
[33] Shields MW(1989)隐式系统规范和界面方程。计算J 32(5):399–412·doi:10.1093/comjnl/32.5.399
[34] Tabuada P(2004)开放图、交替模拟和控制合成。收录于:CONCUR’04,海德堡斯普林格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3170号,第466–480页·Zbl 1099.68073号
[35] Thomas W(1995)关于无限对策中策略的综合。在:第12届计算机科学理论方面年度研讨会。计算机科学讲义,第900卷。海德堡施普林格,第1-13页·Zbl 1379.68233号
[36] von Bochmann G(2002)《输入假设和输出保证规范的子模块构造》。摘自:Peled D,Vardi MY(eds)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的形式化技术–FORTE 2002。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2529卷。施普林格,海德堡,第17-33页·Zbl 1037.68551号
[37] Yevtushenko N,Villa T,Brayton RK,Petrenko A,Sangiovanni-Vincentelli A(2001)逻辑综合并行语言方程的求解。收录于:2001年计算机辅助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ICCAD-01)。IEEE计算机学会,洛斯阿拉米托斯,第103–111页
[38] Yevtushenko N,Villa T,Brayton RK,Petrenko A,Sangiovanni Vincentelli A(2002)用于逻辑合成的同步语言方程的解。摘自:第四届应用数学计算机辅助技术会议记录,第132-137页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