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方双晶中周期界面楔向偏斜偶极子的精确解。 (英语) Zbl 1133.74011号

摘要:利用象位错方法,我们导出了任意面内轴取向的六角形双晶中无限周期界面楔向位移偶极子阵列的弹性应力和应变能密度的精确闭合解。这些解被证明是复参数双曲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对数形式。通过密度场的数值积分计算了偶极子阵列的应变能。结果表明,应力、应变能密度和应变能均与取向和材料的不均匀性密切相关,并强调了使用各向异性双晶模型进行计算的重要性。对于具有对称c轴取向的双晶,还表明偶极阵列的应变能可以是取向的强函数,在特定取向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决于双晶材料。

MSC公司:

74E15型 晶体结构
74G05型 固体力学平衡问题的显式解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Romanov,A.E.,《固体位错》,第191页–(1992年)
[2] Shenderova,O.A.,《固态现象87》,第205页–(2002)·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SPSP.87.205
[3] Li,J.C.M.,《表面科学》,第31页,第12页–(1972年)·doi:10.1016/0039-6028(72)90251-8
[4] Müllner,P.,《Scripta冶金与材料》31第1657页–(1994)·doi:10.1016/0956-716X(94)90459-6
[5] Wu,M.S.,《国际工程科学杂志》第38期第1811页–(2000)·Zbl 1210.74035号 ·doi:10.1016/S0020-7225(99)00077-4
[6] Wu,M.S.,《固体数学与力学》,第7页,第541页–(2002年)·Zbl 1072.74017号 ·doi:10.1177/108128650200700505
[7] Wu,M.S.,《国际工程科学杂志》39,第1459页–(2001)·doi:10.1016/S0020-7225(00)00086-0
[8] Smirov,B.I.,《固态现象87》,第301页–(2002年)·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SPSP.87.301
[9] Valiev,R.Z.,《固态现象87》,第255页–(2002)·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SPSP.87.255
[10] Kolesnikova,A.L.,《固态现象87》,第265页–(2002)·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SPSP.87.265
[11] Klemm,V.,《固态现象87》,第57页–(2002年)·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SPSP.87.57
[12] Murayama,M.,《科学》295,第2433页–(2002年)·doi:10.1126/science.1067430
[13] Huang,W.,《应用物理杂志》41,第5175页–(1970)·doi:10.1063/1.1658641
[14] Kuo,H.H.,《应用物理杂志》第43页,第1454页–(1972年)·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63/1161341
[15] Kuo,H.H.,《国际工程科学杂志》11,第193页–(1973)·Zbl 0255.73014号 ·doi:10.1016/0020-7225(73)90078-5
[16] de Wit,R.,《国家标准局研究杂志》77 pp 359–(1973)·doi:10.6028/jres.077A.024
[17] Yu,H.Y.,哲学杂志A 70 pp 725–(1994)·doi:10.1080/01418619408242927
[18] Povstenko,Y.Z.,《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37 pp 6419–(2000)·兹伯利0968.74013 ·doi:10.1016/S0020-7683(99)00280-2
[19] Zubov,L.M.,弹性体位错和位移的非线性理论(1997)·Zbl 0899.73001号
[20] Yu,H.Y.,《实体物理状态a 126》,第355页–(1991)·doi:10.1002/pssa.2211260207
[21] A.Yu Belov。,哲学杂志A 68第1215页–(1993年)·doi:10.1080/1418619308222928
[22] Kirchner,H.O.K.,哲学杂志B 60 pp 423–(1989)·doi:10.1080/13642818908205917
[23] Nazarov,A.A.,材料科学与工程A 281第148页–(2000)·doi:10.1016/S0921-5093(99)00727-3
[24] Wu,M.S.,《国际工程科学杂志》40 pp 873–(2002)·doi:10.1016/S0020-7225(01)00090-8
[25] Stroh,A.,《哲学杂志》3,第625页–(1958)·Zbl 0080.23505号 ·网址:10.1080/14786435808565804
[26] Hirth,J.P.,《错位理论》(1982)·Zbl 0213.28105号
[27] Wu,M.S.,《哲学杂志》,第84页,785页–(2004)·doi:10.1080/14786430310001646817
[28] 吴。材料力学硕士35 pp 913–(2003)·doi:10.1016/S0167-6636(02)00292-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