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倍体群体的固定表现出密度依赖性。一: 非中性案例。 (英语) Zbl 1123.92020年

小结:我们扩展了单基因座双等位基因P.A.P.莫兰模型【Proc.Camb.Philos.Soc.54,60–71(1958;Zbl 0091.15701号)]单倍体种群的固定到种群总大小不固定的情况。该模型被定义为等位基因数量的二维生灭过程。等位基因数量的变化是通过密度无关的死亡事件和出生事件发生的,这些事件的人均发病率随总人口密度线性下降。对于这种类型的模型来说,后者是由这些相同的出生和死亡事件决定的。这为通过人口统计随机性研究总人口数量波动和平均密度的确定性密度依赖性变化对等位基因固定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框架。
我们使用数值支持的渐近解析近似组合来分析该模型。我们发现,对于优势突变体,常住种群的人口统计随机性不影响固定概率,但总密度的确定性变化会影响固定概率。相反,对于有害突变体,固定概率随着常住种群波动大小的增加而增加,但对初始密度相对不敏感。这些现象不能简单地用调和平均有效人口规模来描述。

MSC公司:

92D10型 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
60J85型 分支过程的应用
65C20个 概率模型,概率统计中的通用数值方法
92D15型 与进化有关的问题
60J70型 布朗运动和扩散理论的应用(种群遗传学、吸收问题等)

软件:

UMFPACK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克劳,J.F。;Morton,N.E.,小种群中基因频率漂移的测量,进化,9202-214(1955)
[2] Davis,T.A.,算法832:UMFPACK,一种非对称模式的多面方法,ACM Trans。数学。软件,30,196-199(2004)·Zbl 1072.65037号
[3] Ewens,W.J.,《新突变体在波动环境中生存的概率》,《遗传》,22438-443(1967)
[4] Ewens,W.J.,《数学种群遗传学》(1979年),施普林格出版社:柏林施普林格·Zbl 0422.92011号
[5] Feller,W.,《两个奇异扩散问题》,《数学年鉴》。,54, 1, 173-182 (1951) ·Zbl 0045.04901号
[6] Felsenstein,J.,世代重叠群体中的近亲繁殖和方差有效数,遗传学,68,581-597(1971)
[7] Fisher,R.A.,《关于优势比》,Proc。罗伊。爱丁堡州立大学,42,321-341(1922)
[8] Fisher,R.A.,《自然选择的遗传学理论》(1958),多佛:纽约多佛
[9] Gardiner,C.W.,《物理、化学和自然科学随机方法手册》(2004),施普林格:施普林格柏林,海德堡·Zbl 0862.60050号
[10] Grasman,J。;van Herwaarden,O.A.,Fokker-Planck方程的渐近方法和应用中的退出问题(1999),施普林格:施普林格-柏林,海德堡·Zbl 0928.35001号
[11] 格尼,W.S.C。;Nisbet,R.M.,《斑块环境中的单一物种种群波动》,《美国国家》,第112期,第1075-1090页(1978年)
[12] 霍尔丹,J.B.S.,《自然和人工选择的数学理论》。第五部分:选择与突变。剑桥菲洛斯。学会,23838-844(1927)
[13] Hinch,E.J.,《微扰方法》(1991),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746.34001号
[14] Jacquez,J.A。;Simon,C.P.,《招募和死亡的随机SI模型》。I.与封闭SIS模型的比较,数学。生物科学。,117, 77-125 (1993) ·Zbl 0785.92025号
[15] Jagers,P。;Sagitov,S.,《在大小基本不同的种群中融合到聚结物》,J.Appl。可能性。,41, 368-378 (2004) ·Zbl 1049.92026号
[16] Kevorkian,J.等人。;Cole,J.D.,《多尺度和奇异摄动方法》(1996),Springer,New York Inc:纽约Springer Inc·兹比尔0846.34001
[17] Kimura,M.,《遗传学中随机过程的一些问题》,《数学年鉴》。Stat.,28,882-901(1957)·Zbl 0085.14101号
[18] Kimura,M.,《关于群体中突变基因固定的可能性》,遗传学,47713-719(1962)
[19] 木村,M。;Ohta,T.,《在不断扩大的有限人群中基因固定的概率》,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71, 3377-3379 (1974) ·Zbl 0288.92014号
[20] Kingman,J.F.C.,《关于大种群的系谱》,J.Appl。可能性。,19A,27-43(1982)·Zbl 0516.92011号
[21] Lambert,A.,《弱选择下的固定概率:分支过程统一方法》,Theor。大众。《生物学》,69,419-441(2006)·Zbl 1121.92051号
[22] Lande,R.,新有害突变固定导致种群灭绝的风险,进化,481460-1469(1994)
[23] 林奇,M。;比尔格尔,R。;Butcher,D。;Gabriel,W.,《无性生殖群体中的突变熔解》,《遗传》,84,339-344(1993)
[24] 马可夫斯基,B.J。;舒斯,Z。;Tier,C.,《带临界点的特征边界扩散》,SIAM J.Appl。数学。,43, 673-695 (1983) ·Zbl 0519.60055号
[25] Moran,P.A.P.,《遗传学中的随机过程》,Proc。剑桥菲洛斯。《社会学杂志》,54,60-71(1958)·Zbl 0091.15701号
[26] Násell,I.,《Verhulst逻辑模型中的灭绝和准静态》,J.Theor。生物学,211,11-27(2001)
[27] 纽曼·T·J。;J.-B.费迪。;Quince,C.,随机逻辑过程中的消亡时间和矩闭合,Theor。大众。生物学,65,115-126(2004)·兹比尔1106.92060
[28] Nisbet,R.M。;Gurney,W.S.,《波动人口建模》(1982),威利出版社:威利纽约·兹比尔0593.92013
[29] Otto,S.P。;Whitlock,M.C.,在不断变化的种群中固定的概率,遗传学,146723-733(1997)
[30] Parsons,T.L.,Quince,C.提交。表现出密度依赖性的单倍体群体的固定II:准中性情况。西奥。大众。生物。;Parsons,T.L.,Quince,C.提交。表现出密度依赖性的单倍体群体的固定II:准中性情况。西奥。大众。生物·Zbl 1147.92027号
[31] Roozen,H.,种群动力学中二维退出问题的渐近解,SIAM J.Appl。数学。,49, 1810-1973 (1989) ·Zbl 0697.92022号
[32] 塞拉,G。;Hirsh,A.E.,《统计物理学在进化生物学中的应用》,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102, 9541-9546 (2005)
[33] Stewart,W.J.,《马尔可夫链数值解导论》(1994),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Zbl 0821.65099号
[34] van Kampen,N.G.,《物理和化学中的随机过程》(1992),Elsevier:Elsevier阿姆斯特丹,圣地亚哥,牛津,伦敦·Zbl 0974.60020号
[35] Wright,S.,孟德尔种群的进化,遗传学,1697159(193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