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临床试验中HIV动态研究的统计方法。 (英语) Zbl 1122.62378号

总结:艾滋病研究中HIV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理解HIV感染的发病机制和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力非常重要。自Ho等人和Wei等人首次发表临床数据的病毒动力学结果以来,HIV-1体内动力学研究引起了艾滋病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虽然HIV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发现已在许多著名的科学期刊上发表,但估计病毒动力学参数的统计方法尚未受到HIV动力学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许多病毒动力学研究中的估计方法非常粗糙且效率低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IV动态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我们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并分享了我们在病毒动力学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面的经验。为病毒动力学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一些原则和指南。本文综述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病毒的研究,如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我们还提出了这一领域中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统计问题,以促进统计研究界的进一步研究。

MSC公司:

62页第10页 统计学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元分析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哈尔

参考文献:

[1] Ho DD,《自然》373第123页–(1995)·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38/373123a0
[2] Wei X,Nature 373第117页–(1995)·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38/373117a0
[3] Perelson AS,《科学》271第582页–(1996)·doi:10.1126/science.271.5255.1582
[4] Perelson AS,《自然》第387页,第188页–(1997年)·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38/387188a0
[5] 吴浩,《传染病杂志》179页799页–(1999)·doi:10.1086/314670
[6] Luzuriga K,《病毒学杂志》73第362页–(1999)
[7] Essunger P,第一届艾滋病毒耐药性、治疗策略和根除国际研讨会,第48页-
[8] 丁AA,生物统计学2,第13页–(2001)·Zbl 1017.62110号 ·doi:10.1093/biostatistics/2.1.13
[9] 丁AA,《数学生物科学》160页63–(1999)·Zbl 0944.92024号 ·doi:10.1016/S0025-5564(99)00021-8
[10] 安德森·RM,《皇家统计学会杂志:A辑161,第161页–(1998)》·网址:10.1111/1467-985X.00095
[11] 加利福尼亚州唐纳利,《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10,第83页–(2001)·Zbl 1121.62596号 ·doi:10.1177/096228020101000205
[12] Donnelly CA,《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第10页,第141页–(2001年)·Zbl 1121.62596号 ·doi:10.1177/096228020101000205
[13] Raab GM,《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第10页,101–(2001)·Zbl 1121.62653号 ·doi:10.1177/096228020101000203
[14] Cooper有限公司。,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第83页,第9159页–(1986年)·doi:10.1073/pnas.83.23.9159
[15] Reibnegger G,《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84 pp 7270–(1987)·doi:10.1073/pnas.84.20.7270
[16] Dolezal J,Folia Biol 34,第336页–(1988年)
[17] Intrator N,理论免疫学,第2部分(1988年)
[18] McLean AR,理论免疫学第2部分(1988年)
[19] Merrill S.,理论免疫学,第二部分(1988年)
[20] Hraba T,Folia Biol 35第156页–(1989)
[21] Merrill S.,艾滋病流行病学的数学和统计方法,第83卷(1989年)
[22] Perelson AS,《艾滋病流行病学的数学和统计方法》,第83卷(1989年)
[23] Perelson AS,《数学生物科学》114 pp 81–(1993)·兹伯利0796.92016 ·doi:10.1016/0025-5564(93)90043-A
[24] Kirschner DE,《数学种群动力学:异质性分析》,第1卷,第295页–(1995)
[25] 麦克莱恩AR,《理论生物学杂志》147 pp 177–(1990)·doi:10.1016/S0022-5193(05)80051-7
[26] 麦克莱恩AR,《理论生物学杂志》155页69–(1992)·doi:10.1016/S0022-5193(05)80549-1
[27] Nowak MA,《科学》254,第963页–(1991)·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26/science.1683006
[28] Nowak MA,数学生物学106第1页–(1991)
[29] Schenzle D.,《医学统计》,第13页,2067–(1994)·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2/sim.4780131916
[30] Stilianakis NI,《数学生物学》121第235页–(1994)
[31] 黄毅,《数学生物科学》184,第165页–(2003)·Zbl 1030.92016年 ·doi:10.1016/S0025-5564(03)00058-0
[32] Herz AVM,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93页7247–(1996)·doi:10.1073/pnas.93.14.7247
[33] Wu H,《生物识别》55,第410页–(1999)·Zbl 1059.62735号 ·doi:10.1111/j.0006-341X.1999.00410.x
[34] 吴华,艾滋病13,第429页-(1999)·doi:10.1097/00002030-199902250-00022
[35] 吴浩,《医学统计》,第21页,第3655页——(2002年)·doi:10.1002/sim.1317
[36] Perelson AS,SIAM评论41第3页–(1999年)·兹比尔1078.92502 ·doi:10.1137/S0036144598335107
[37] Nowak MA,《病毒动力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的数学原理》(2000年)·Zbl 1101.92028号
[38] Callaway DS,《数学生物学公报》64,第29页–(2002年)·Zbl 1334.92227号 ·doi:10.1006/bulm.2001.0266
[39] Ratkowsky DA,非线性回归建模(1983)
[40] Bates DM,非线性回归分析及其应用(1988)·doi:10.1002/9780470316757
[41] Seber GAF,非线性回归(1989)·doi:10.1002/0471725315
[42] Wu H,《医学统计学》,第17页,第2463页——(1998年)·doi:10.1002/(SICI)1097-0258(19981115)17:21<2463::AID-SIM939>3.0.CO;2-A型
[43] Davidian M,重复测量数据的非线性模型(1995)
[44] Vonesh EF,重复测量分析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1996)
[45] Beal SL,《CRC生物医学工程评论》,第8页,195–(1982)
[46] Vonesh EF,《生物统计学》48第1页–(1992年)·doi:10.2307/2532734
[47] Lindstrom MJ,《生物统计学》第46页第673页–(1990年)·doi:10.2307/2532087
[48] Pinheiro J,S和S-plus中的混合效应模型(2000)·Zbl 0953.62065号 ·doi:10.1007/978-1-4419-0318-1
[49] Beal SL,NONMEM用户指南(1992年)
[50] Rice JA,生物统计学57,第253页–(2001年)·Zbl 1209.62061号 ·doi:10.1111/j.0006-341X.2001.00253.x
[51] Eubank RL.,样条平滑和非参数回归(1988)·Zbl 0702.62036号
[52] Eubank RL.,《统计科学》3,第425页–(1988年)·doi:10.1214/ss/1177012763
[53] 弗罗斯特SDW。,艾滋病网络杂志4(2)(2001)
[54] Han C,人口HIV动态模型的贝叶斯分析。贝叶斯统计案例研究,第6卷(2002年)
[55] 推杆H,《医学统计》21页2199–(2002)·doi:10.1002/sim.1211
[56] Geman S,《IEEE模式识别和机器智能汇刊》,第721页(1984年)·兹比尔0573.62030 ·doi:10.1109/TPAMI.1984.4767596
[57] Hastings WK,Biometrika 57第97页–(1970)·Zbl 0219.65008号 ·doi:10.1093/biomet/57.1.97
[58] 大都会N,《物理化学杂志》,第21页,第1087页–(1953年)·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63/1.1699114
[59] Smith AFM,《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辑55页,第3页–(1993)
[60] 马萨诸塞州诺瓦克,《自然》375,第193页–(1995年)·doi:10.1038/375193a0
[61] 黄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系统分析高级方法,第3卷,第221页-
[62] Brooks SP,《统计计算》4,第173页–(1994年)·doi:10.1007/BF00142569
[63] Brooks SP,《统计学家》44第241页–(1995年)·doi:10.2307/2348448
[64] Wood SN.,生物统计学57,第240页–(2001)·Zbl 1209.62368号 ·doi:10.1111/j.0006-341X.2001.00240.x
[65] Small CG,《统计科学》,第15页,第313页–(2000年)·doi:10.1214/ss/1009212672
[66] Ding AA,《生物统计学》第56页,第16页–(2000年)
[67] Wu H,《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人类逆转录病毒学杂志》,21 pp 426–(1999)·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97/00042560-199908150-00013
[68] 吴华,《生物医学杂志》第46卷第233页–(2004年)·doi:10.1002/bimj.200310019
[69] Diggle PJ,纵向数据分析(1994年)
[70] Maitre PO,《药物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学杂志》,第19页,第377页–(1991年)·doi:10.1007/BF01061662
[71] Mandema JW,《药物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学杂志》,20 pp 511–(1992)·doi:10.1007/BF01061469
[72] 吴浩,《医学统计》21,第753页–(2002)·doi:10.1002/sim.1015
[73] 吴华,《医学统计学》,第20页,1755–(2001)·doi:10.1002/sim.816
[74] Wu L,《皇家统计学会杂志》,C辑(应用统计学)51 pp 297–(2002)·Zbl 1111.62360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1/1467-9876.00270
[75] 鲁宾数据库。,Biometrika 63第581页–(1976年)·兹伯利0344.62034 ·doi:10.1093/biomet/63.3.581
[76] Weinberg JM,《医学统计》,第20页,第705页–(2000年)·doi:10.1002/sim.708
[77] McCullagh P,广义线性模型(1989)·Zbl 0588.62104号 ·doi:10.1007/9781-4899-3242-6
[78] 马施纳公司。,医学统计17 pp 2421–(1998)·doi:10.1002/(SICI)1097-0258(19981115)17:21<2421::AID-SIM930>3.0.CO;2-A型
[79] 吴华,《生物医学杂志》第2期,第175页–(2000年)
[80] Wu H.,《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人类逆转录病毒学杂志》,第20页,第97页–(1999)·doi:10.1097/00042560-199901010-00017
[81] 约翰逊SCD。,《药物信息杂志》32页961页–(1998年)·doi:10.1177/009286159803200414
[82] Bonate PL.,《药物研究》17,第252页–(2000年)·doi:10.1023/A:1007548719885
[83] Holford NHG,药物开发模拟:良好实践(1999年)
[84] Holford NHG,《药理学和毒理学年度评论》40,第209页–(2000)·doi:10.1146/annurev.pharmtox.40.1.209
[85] Krall RL,《药物信息杂志》,第32页,第971页–(1998年)·doi:10.1177/009286159803200415
[86] Kowalski KG,《医学统计》,第20页,第75页–(2001年)·doi:10.1002/1097-0258(20010115)20:1<75::AID-SIM602>3.0.CO;2-C型
[87] 吴华,《传染病杂志》189,第593页–(2004)·doi:10.1086/381500
[88] Nowak MA,《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93 pp 4398–(1996)·doi:10.1073/pnas.93.9.4398
[89] Neumann AU,《科学》282第103页–(1998年)·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26/science.282.5386.103
[90] 吴华,《数学与计算机建模》32页197–(2000)·doi:10.1016/S0895-7177(99)00232-0
[91] Tan WY.,艾滋病流行病学和HIV发病机制的随机建模(2000)·Zbl 0962.92036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