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动态模糊结构和动态系统辨识。 (英语) Zbl 1081.93013号

小结:在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系统结构,用于动态系统辨识应用,减少了输入的数量。代数模糊系统由于输入多而存在一些缺点。随着输入数量的增加,训练过程中的参数数量增加,因此经典模糊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在传统的模糊系统结构中,输入和输出的过去信息也被视为动态系统的输入,因此即使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输入的数量也可能无法管理。本文提出的新型动态模糊系统模块(DFM)只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我们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辨识仿真,结果表明,DFM能够成功辨识非线性动态系统,其性能优于经典模糊系统。

MSC公司:

93立方厘米 模糊控制/观测系统
93立方厘米30 系统标识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软件:

ANFIS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Bellazzi R,Guglielmann R,Ironi L(2000)《如何通过定性模拟改进模糊神经系统建模》。IEEE Trans神经网络11:249–253·doi:10.1109/72.822528
[2] Chen MS(1999)《模糊隶属函数、系统、人和控制论参数调整中学习方法的比较研究》。IEEE SMC 1999会议程序3:40–44
[3] Chen CL,Chen WC(1994)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设计模糊控制器。IEEE Trans Fuzzy系统2:235–244·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1.298452
[4] Duan JC,Chung FL(2002)多级模糊关系系统:结构与识别,软计算6:71–86,DOI 10.1007/s005000100144·Zbl 1001.68101号
[5] Figueiredu M,Gomide F,Rocha A,Yager R(1993)模糊逻辑控制的Yager水平集方法与Mamdani和Larsen方法的比较。IEEE Trans Fuzzy系统1:156–159·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1.227382
[6] 高XZ,Ovaska SJ(2003a)基于语言信息前馈的动态模糊系统。一、理论。在:2003年IEEE工业应用软计算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MCia/03,第1卷,第73–79页
[7] 高XZ,Ovaska SJ(2003b)基于语言信息前馈的动态模糊系统。I.评估。2003年IEEE工业应用软件计算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SMCa/03,第1卷,第81–84页。
[8] 高XZ,Ovaska SJ,Dote Y(2001)DFSLIF:具有语言信息反馈的动态模糊系统。收录:2001年IEEE工业应用软件计算山区研讨会论文集SMCa/01,第1卷,第121-126页
[9] Giles CL、Omlin CW、Thornber KK(1999)《知识表示的等价性:自动机、递归神经网络和动态模糊系统》。程序IEEE 87:1623–1640·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5.784244
[10] Guillaume S(2001)《从数据设计模糊推理系统:面向可解释性的综述》。IEEE跨模糊系统9:426–443·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1.928739
[11] Hagenblad A,Ljung L(2000)Wiener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摘自:第39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记录,第32417-32418页
[12] Haverkamp BRJ,Chou CT,Verhaegen U(1998)连续时间Wiener模型的子空间识别,In:第37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第2卷,pp:1846–1847
[13] Hojati M,Gazor S(2002)非线性系统的混合自适应模糊辨识和控制。IEEE Trans Fuzzy系统10:198–210·doi:10.1109/91.9995121
[14] 华光Z,永兵Q(2001)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建模、辨识与控制。IEEE Trans Fuzzy系统9:349–354·Zbl 1041.93537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1.919256
[15] Jang JSR(1993)ANFIS:基于自适应网络的模糊推理系统IEEE Trans-Syst Man Cybernet 23:665–684
[16] Jang JSR,Mizutani E(1996)Levenberg–Marquardt anfis学习方法,北美模糊信息处理协会两年一度会议。IEEE 1:87–91标准
[17] Jang JSR,Sun CT(1995),神经模糊建模与控制。程序IEEE 83:378–405·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5.364486
[18] Jin Y,Jiang J,Zhu J(1995)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辨识及其在复杂系统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IEEE Trans、Syst Man和Cybernet 25:990–997·doi:10.1109/21.384264
[19] Lee CC(1990)控制系统中的模糊逻辑:模糊逻辑控制第一部分IEEE Trans-Syst Man Cybernet 20:404–418·Zbl 0707.93036号 ·doi:10.1109/21.52551
[20] Lee CC(1990)控制系统中的模糊逻辑:模糊逻辑控制第二部分。IEEE Trans-Syst Man网络20:419–435·Zbl 0707.93037号 ·doi:10.1009/21.52552
[21] Lee C-H,Teng C-C(2000)使用递归模糊神经网络识别和控制动态系统。IEEE Trans Fuzzy系统8:349–366·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1.868943
[22] Leu YG,Lee TT,Wang WY(1997)非线性动力系统自适应控制的模糊神经网络在线调整。IEEE Trans-Syst,Man Cybernet 27:1034–1043·doi:10.1109/3477.650065
[23] Lin Y,Gunningham III GA(1995)模糊神经系统建模的新方法。IEEE Trans Fuzzy系统3:190–198·doi:10.1109/91.388173
[24] Man Z,Yu X,Zang X,Gao XZ(2003)SISO复杂系统的新型动态模糊建模与控制,工业电子学会,IECON 2003。在:IEEE第29届年会第3卷,第2995–3000页
[25] Nauck D(2000)神经模糊系统中的自适应规则权重。神经计算应用程序9:60–70·doi:10.1007/s005210070036
[26] Wang LX(1994)自适应模糊系统和控制:设计和稳定性分析。PTR 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新泽西州)
[27] 王LX(1995)非线性动力系统模糊辨识器的设计与分析。IEEE自动变速器控制40:11-23·Zbl 0823.93037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362903
[28] 王LX(1997)模糊系统与控制课程。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新泽西州)
[29] Wu S,Er MJ,Gao Y(2001)利用广义动态模糊神经网络自动生成模糊规则的快速方法。IEEE Trans Fuzzy系统9:578–594·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1.940970
[30] Yamakawa T,Uchino E(1997)新模糊神经元及其学习算法及其在非线性系统建模中的应用。In:Jamshidi M,Titli A,Zadeh L,Boverie S(eds)模糊逻辑的应用:面向高机器智能商系统。普伦蒂斯·霍尔,上鞍河(新泽西州),第223-243页
[31] Yip PPC,Pao YH(1994)一步超前控制问题的递归网方法。IEEE Trans-Syst Man网络24:678–683·doi:10.1109/21.286388
[32] 于晓华,陈嘉华,程秀霞(1995)反向传播算法的动态学习速率优化。IEEE Trans神经网络6:669–677·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72.37797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