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度还是韧性?缺口处裂纹萌生的标准。 (英语) Zbl 1061.74047号

总结:能量和应力标准都是断裂的必要条件,但两者都不充分。交叉层压板中的横向裂纹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设。由于缺口尖端的奇异性,能量准则的增量形式给出了允许裂纹长度的下限。相反,应力标准导致上限。这两个条件之间的一致性提供了裂纹形核标准的一般形式。它具有与研究裂纹扩展的常用Griffith准则和沿直边均匀牵引的应力准则相一致的理想特性。与在均匀缺口材料和双材料结构上进行的实验进行的比较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

MSC公司:

74兰特 脆性断裂
74-05 可变形固体力学相关问题的实验工作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veston,J。;Kelly,A.,纤维复合材料的多重断裂理论,J.Mater。科学。,8, 352-362 (1973)
[2] 邓恩,M.L。;苏维托,W。;坎宁安,S.,《尖锐缺口处的断裂萌生:使用临界应力强度的相关性》,《国际固体结构杂志》,34,29,3873-3883(1997)·兹比尔0942.74632
[3] Francfort,G。;Marigo,J.J.,《将脆性断裂重新视为能量最小化问题》,J.Mech。物理。固体,81319-1342(1998)·Zbl 0966.74060号
[4] Grenestedt,J.L。;Hallstrom,S.,《均质和双材料角部裂纹萌生》,J.Appl。机械。,64, 811-818 (1997) ·Zbl 0899.73427号
[5] Hashin,Z.,有限热弹性断裂准则及其在层压板裂纹分析中的应用,J.Mech。物理。固体,44,7,1129-1145(1996)
[6] 他,M.Y。;Hutchinson,J.W.,不同弹性材料界面处的裂纹偏转,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51053-1067(1989)
[7] 哈钦森,J.W。;Evans,A.G.,《材料力学:自上而下的断裂方法》,《材料学报》。,48, 125-135 (2000)
[8] Isupov,L.P。;Mikhailov,S.E.,几种非局部断裂标准的比较分析,Arch。申请。机械。,68, 597-612 (1998) ·Zbl 0927.74061号
[9] Leblond,J.B。;Mouro,P.,缺口根部预先存在缺陷的裂纹扩展-I:初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介绍和概述-II:初始裂纹末端应力强度系数的详细形式和结论,国际分形杂志。,104、211-224(2000)和225-239
[10] Leguillon,D.,Calcul du taux de recomination de l’energie au voisinage D'une singularité,C.R.学院。科学。巴黎。二、 309945-950(1989)·Zbl 0677.73069号
[11] Leguillon,D.,《自发裂纹扩展的渐近分析——钝裂纹的应用》,(德班,D.;Pearson,J.R.a,IUTAM变形和流动非线性奇异性研讨会论文集(1999),Kluwer:Kluwer-Dordrecht),169-180·Zbl 0993.74057号
[12] Leguillon,D.,基于奇异理论预测层压板边缘分层的方法,《国际断裂杂志》,100,1,105-120(1999)
[13] Leguillon,D。;Abdelmoula,R.,《接缝内或接缝沿线裂纹的模式III近场和远场》,《国际固体结构杂志》,37,2651-2672(2000)·Zbl 0994.74057号
[14] Leguillon,D。;拉克鲁瓦,C。;Martin,E.,刚性基体和软夹杂物之间界面处的基体裂纹偏转,C.R.Acad。科学。巴黎。IIb,328,19-24(2000)·兹伯利0985.74060
[15] Leguillon,D。;拉克鲁瓦,C。;Martin,E.,《先验裂纹前的界面脱胶》,J.机械。物理。固体,48,2137-2161(2000)·Zbl 0986.74061号
[16] Leguillon,D。;Sanchez-Palencia,E.,椭圆问题和弹性力学奇异解的计算(1987),Wiley:Wiley New York和Masson,Paris·Zbl 0647.73010号
[17] Leguillon,D。;Sanchez-Palencia,E.,非均匀材料中的断裂,弱奇异和强奇异,(Ladevèze,P.;Zienkiewicz,O.C.,《计算结构力学的新进展》,计算结构力学新进展,应用力学研究,32(1992),Elsevier:Elsevier Amsterdam),423-434
[18] Leguillon,D。;Siruguet,K.,《有限断裂力学——在双材料拐角处裂纹萌生的应用》,(IUTAM非均质材料分析和计算断裂力学研讨会,加的夫,2001年6月18日至22日(2001))·Zbl 1053.74632号
[19] 穆罕默德一世。;Liechti,K.M.,双材料拐角处裂纹形核的粘结区建模,J.Mech。物理。固体,48735-764(2000)·Zbl 0963.74503号
[20] Nairn,J.,《复合微裂纹的应变能释放率:变分方法》,J.Comp。材料。,23, 1106-1129 (1989)
[21] Needleman,A.,《沿界面的拉伸脱粘分析》,J.Mech。物理。固体,38,289-324(1990)
[22] Parvizi,A。;加勒特,K.W。;Bailey,J.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交叉层压板的约束开裂》,J.Mater。科学。,13, 195-201 (1978)
[23] 钱,Z。;Akisanya,A.R.,《粘结接头失效萌生的实验研究》,《材料学报》。,46, 14, 4895-4904 (1998)
[24] E.D.里迪。;Guess,T.R.,《对接抗拉强度数据与界面角应力强度因子预测的比较》,《国际固体结构杂志》,30,21,2929-2936(1993)
[25] E.D.里迪。;Guess,T.R.,《接头强度的界面角失效分析:被粘物位置的影响》,《国际断裂杂志》,88,305-314(1997)
[26] E.D.里迪。;Guess,T.R.,《粘接对接接头的附加界面角韧性数据》,《国际断裂杂志》,98,L3-L8(1999)
[27] Seweryn,A.,《带尖锐缺口结构的脆性断裂标准》,《工程分形》。机械。,47, 5, 673-681 (1994)
[28] 王,A.S.D;Crossman,F.W.,复合材料层压板中横向裂纹和边缘分层的萌生和生长,第1部分。能量法,J.Comp。马特。补遗,14,71-108(1980)
[29] 惠特尼,J.M。;Nuismer,R.J.,含有应力集中的层压复合材料的应力断裂标准,J.Comp。材料。,8, 253-265 (1974)
[30] Yosibash Z.,2001年。私人通信;Yosibash Z.,2001年。私人通信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