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线性观测器:圆准则设计和鲁棒性分析。 (英语) Zbl 0996.93010号

针对一类单调非线性系统,设计了全局收敛观测器。该设计消除了全局Lipschitz限制,避免了高增益。它做了两个限制,使观测器误差系统满足众所周知的多变量圆准则。如喷气发动机压缩机示例所示,通过小增益分配设计实现了对未建模动态的鲁棒性。

MSC公司:

93个B07 可观察性
93D10号 反馈系统的Popov型稳定性
93B35型 灵敏度(稳健性)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Arcak,M.(2000)。鲁棒非线性控制中的未建模动力学。; Arcak,M.(2000)。鲁棒非线性控制中的未建模动力学。·Zbl 0985.93050号
[2] Arcak,M。;Kokotović,P.V.,单调非线性系统的基于观测器的镇定,亚洲控制杂志,142-48(1999)
[3] Banks,S.P.,关于非线性观测者的说明,《国际控制杂志》,34185-190(1981)·Zbl 0466.93013号
[4] Bestle,D。;Zeitz,M.,非线性时变系统的规范形式观测器设计,国际控制杂志,38,419-431(1983)·Zbl 0521.93012
[5] Esfandiari,F。;Khalil,H.K.,完全线性化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国际控制杂志,561007-1037(1992)·Zbl 0762.93069号
[6] Freeman,R.A。;Kokotović,P.V.,鲁棒非线性控制设计,状态空间和Lyapunov技术。(1996),Birkhauser:Birkhauser Boston·Zbl 0863.93075号
[7] Gauthier,J.P。;哈穆里,H。;Othman,S.,非线性系统的简单观测器,生物反应器的应用,IEEE自动控制汇刊,37875-880(1992)·Zbl 0775.93020号
[8] Isidori,A.,《非线性控制系统II》。(1999),《施普林格·弗拉格:施普林格尔·弗拉格伦敦》·Zbl 0924.93038号
[9] 江,Z.-P。;特尔,A.R。;Praly,L.,ISS系统和应用的Small-gain定理,控制、信号和系统数学,795-120(1994)·Zbl 0836.93054号
[10] 寇,S.R。;Elliott,D.L。;Tarn,T.J.,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指数观测器,信息与控制,29204-216(1975)·Zbl 0319.93049号
[11] Krener,A.J。;Isidori,A.,通过输出注入和非线性观测器进行线性化,《系统与控制快报》,347-52(1983)·Zbl 0524.93030号
[12] Krstić,M。;Fontaine,D。;Kokotović,P。;Paduano,J.,喷气发动机失速和喘振的有用非线性和全局分岔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431739-1745(1998)·兹比尔1056.93608
[13] Krstić,M。;Kanellakopoulos,I。;Kokotović,P.,非线性和自适应控制设计。(1995),威利:威利纽约·Zbl 0763.93043号
[14] Maggiore,M.和Passno,K.(2000年)。可稳定和不完全可观测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喷气发动机失速和喘振控制。在:2000年美国控制会议记录; Maggiore,M.和Passno,K.(2000年)。可稳定和不完全可观测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喷气发动机失速和喘振控制。在:2000年美国控制会议记录
[15] 马里诺,R。;Tomei,P.,《非线性控制设计:几何、自适应和鲁棒性》。(1995),普伦蒂斯·霍尔:伦敦普伦蒂斯霍尔·Zbl 0833.93003号
[16] Mazenc,F。;普拉,L。;Dayawansa,W.P.,《通过输出反馈实现全球稳定:示例和反例》,《系统与控制快报》,23119-125(1994)·Zbl 0816.93068号
[17] 摩尔,F.K。;Greitzer,E.M.,轴向压缩系统失速后瞬态理论——第一部分:方程的发展,涡轮机械杂志,108,68-76(1986)
[18] 普拉,L。;蒋志平,具有ISS逆动力学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系统与控制快报》,21,19-33(1993)·Zbl 0784.93088号
[19] Raghavan,S。;Hedrick,J.K.,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国际控制杂志,59515-528(1994)·Zbl 0802.93007号
[20] Rajamani,R.,Lipschitz非线性系统观测器,IEEE自动控制汇刊,43,397-401(1998)·Zbl 0905.93009号
[21] 苏斯曼,H.J。;Kokotović,P.V.,非线性系统的峰值现象和全局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36424-439(1991)·Zbl 0749.93070号
[22] Teel,A.R.,分析饱和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小增益定理,IEEE自动控制汇刊,41,9,1256-1271(1996)·Zbl 0863.93073号
[23] Thau,F.E.,《观察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状态》,《国际控制杂志》,17,471-479(1973)·Zbl 0249.93006号
[24] Tsinias,J.,《非线性系统的观测者设计》,《系统与控制快报》,13,135-142(1989)·Zbl 0684.93006号
[25] Tsinias,J.,Sontag的“状态稳定条件输入”和使用状态检测的全局稳定,《系统与控制快报》,20,219-226(1993)·Zbl 0768.93063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