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类二阶非线性系统的非正则反馈线性化。 (英语) Zbl 0987.93011号

本文研究仿射控制系统的非正则静态状态反馈线性化问题,即关于控制可能不可逆的反馈。更具体地说,已经证明,某些多输入系统可以通过非正则反馈转换为单输入系统,这些系统在经典意义上是反馈线性化的。这个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线性系统反馈镇定中著名的海曼引理。本文的主要结果保证了形式的光滑系统\[\ddot x=f(x,\dot x)+p(x,\ dot x,\]其中,矩阵(p(x,dot x)是带非零对角元素的上三角,矩阵(g(x,dot x))是带对角元素的严格上三角,根据反馈可以使单输入反馈线性化。该结果已应用于具有常惯性子矩阵反射杆-执行器耦合的柔性关节机械臂动力学的完整模型。这个模型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反馈线性化的。本文提出的线性化策略导致了非规则稳定静态反馈的详细说明。虽然很有启发性,但本文仍有两点需要改进:首先,仿真示例将有助于评估所提出的柔性关节机械臂稳定算法的质量。其次,在回顾关于动态反馈线性化的文献时,作者完全忽略了法国学派的基本结果。这意味着Automatica的编辑应该要求更高。

MSC公司:

93磅18英寸 线性化
93C85号 控制理论中的自动化系统(机器人等)
70E60型 机器人动力学与刚体控制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博德森,M。;Chiasson,J.,电机控制的微分几何方法,《鲁棒和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8,11,923-954(1998)·Zbl 0908.93051号
[2] Brockett,R.W.(1978年)。非线性系统的反馈不变量。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第六届世界大会会议记录; Brockett,R.W.(1978年)。非线性系统的反馈不变量。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第六届世界大会会议记录·Zbl 0457.93028号
[3] Canudas de Wit,C。;西西里亚诺,B。;Bastin,G.,《机器人控制理论》(1996),《施普林格:施普林格伦敦》·Zbl 0854.70001号
[4] Cheng,D.Z.,带动态补偿的线性化,系统科学和数学科学,7,2,200-204(1987)·Zbl 0631.93030号
[5] Ge,S.S.,柔性关节机械手的自适应控制器设计,Automatica,32,2,273-278(1996)·Zbl 0876.93066号
[6] Ge,S.S。;Lee,T.H。;Harris,C.J.,机器人操作器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1998),《世界科学:新泽西州世界科学》
[7] Guay,M。;麦克莱伦(McLellan,P.J.)。;Bacon,D.W.,控制仿射非线性系统动态反馈线性化的条件,国际控制杂志,68,1,87-106(1997)·兹伯利0882.93013
[8] Isidori,A.,《非线性控制系统》(1989),施普林格出版社:柏林施普林格·Zbl 0714.93021号
[9] Jakubczyk,B。;Respond,W.,《控制系统线性化》,《科学院波兰科学通报》,马特马提基科学院,28,517-522(1980)·Zbl 0489.93023号
[10] 凯利·R。;奥尔特加,R。;A.Ailon。;Loria,A.,使用近似微分法对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全球监管,IEEE自动控制汇刊,39,6,1222-1224(1994)·Zbl 0825.93486号
[11] Lee,S。;Cochran,J.E.,通过反馈线性化和砰砰控制进行轨道机动,制导、控制和动力学杂志,20,1,104-110(1997)·Zbl 0866.93070号
[12] 刘易斯,F.L。;阿卜杜拉,C.T。;Dawson,D.M.,《机器人操纵器的控制》(1993),麦克米伦出版社:麦克米伦纽约
[13] De Luca,A.,混合刚性/弹性关节机器人的解耦和反馈线性化,鲁棒和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8,11,965-977(1998)·Zbl 0914.93038号
[14] De Luca,A.(1998年b)。弹性关节机器人动态反馈线性化的通用算法。第三十七届决策和控制会议记录; De Luca,A.(1998年b)。弹性关节机器人动态反馈线性化的通用算法。第三十七届决策和控制会议记录
[15] 奥尔特加,R。;Loria,A。;凯利·R。;Praly,L.,关于欧拉-拉格朗日系统基于无源性的输出反馈全局镇定,鲁棒和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5,4,313-323(1995)·Zbl 0838.93060号
[16] Readman,M.C.,《柔性关节机器人》(1994),CRC出版社: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CRC出版社
[17] Sage,H.G。;De Mathelin,M.F。;Ostertag,E.,《机器人操纵器的鲁棒控制:一项调查》,《国际控制杂志》,72,161498-1522(1999)·Zbl 0941.93501号
[18] Sheen,J.J。;Bishop,R.,《航天器非线性控制》,《宇航科学杂志》,42,3,361-377(1994)
[19] Spong,M.W.,弹性关节机器人的建模和控制,《动态系统、测量和控制杂志》,109,4,310-319(1987)·Zbl 0656.93052号
[20] 斯波格,M.W.,《欠驱动机械系统》(Siciliano,B.;Valavanis,K.P.,《机器人和自动化中的控制问题》(1997),施普林格:施普林格伦敦)·Zbl 0879.93035号
[21] 海绵,M.W。;Vidyasagar,M.,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1989),威利:威利纽约
[22] 孙,Z。;Xia,X.,关于非正则反馈线性化,Automatica,33,7,1339-1344(1997)·兹比尔0879.93006
[23] Taylor,D.,电机的非线性控制:概述,IEEE控制系统,14,6,41-51(1994)
[24] Tomei,P.,柔性关节机器人观察员,IEEE自动控制汇刊,35,6,739-743(1990)·兹比尔0800.93836
[25] Tomei,P.,带弹性关节机器人的简单PD控制器,IEEE自动控制汇刊,36,10,1208-1213(199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