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弹塑性双材料界面的动态裂纹扩展。 (英语) Zbl 0884.73055号

我们研究了沿不同弹塑性双材料界面动态扩展的裂纹的近端应力场和变形率场。弹塑性材料的特征是具有线性塑性硬化的J_2流动理论。假设解为变分形式,在径向上具有幂律奇异性。动态裂纹分析表明,近尖端场的混合度主要由给定的材料参数决定,受裂纹扩展速度的影响较小。在拉伸溶液和剪切溶液的聚结点附近观察到混合物的显著变化。奇异性的强度仅由较小的应变决定,而动态惯性会降低应力强度。渐近解表明,裂纹扩展速度仅显著改变拉伸模式的应力场。

MSC公司:

74卢比99 断裂和损坏
74小时99 固体力学中的动力学问题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Ponte Castaneda,P.,Mataga,P.A.:沿脆性/延性界面的稳定裂纹扩展?I.近端场。《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7,105-133(1991)。 ·doi:10.1016/0020-7683(91)90148-9
[2] Drugan,W.J.:沿延性-脆性界面准静态裂纹扩展的近尖端场。ASME J.应用。机械58111-119(1991)。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5/12897136
[3] Bose,K.,Ponte Castaneda,P.:混合模式条件下的稳定裂纹扩展。J.机械。物理学。固体401053-1103(1992)。 ·doi:10.1016/0022-5096(92)90062-7
[4] Yuan,H.:线性硬化弹塑性界面稳态裂纹扩展的平面应力近尖端场分析。《机械学报》109,207-226(1995)·Zbl 0861.73059号 ·doi:10.1007/BF01176823
[5] Yuan,H.,Cornec,A.:稳态界面裂纹扩展分析。在:焊缝错配,ESIS 17(Schwalbe,K.-H.,Kocak,M.,eds.),第141-159页。伦敦:机械工程出版物1994。
[6] Yuan,H.,Schwalbe,K.-H.:沿韧性双材料界面的静态和动态裂纹扩展的渐近分析?防平面机箱。收录于:《断裂力学:第二十三届研讨会》,ASTM STP 1189,第208-226页。费城:ASTM 1993。
[7] Ponte Castaneda,P.:线性应变强化稳态裂纹扩展的渐近分析。J.机械。物理学。固体35227-268(1987)·Zbl 0601.73101号 ·doi:10.1016/0022-5096(87)90037-8
[8] Tippur,V.H.,Rosakis,A.J.:沿双材料界面的准静态和动态裂纹扩展:关于使用相干梯度传感进行裂纹尖端测量的注释。摘自:加州理工学院1990年SM报告90-17。
[9] Yang,W.,Suo,Z.,Shih,C.F.:动力学脱粘力学。程序。R.Soc.伦敦Ser。A 433679-697(1991)·Zbl 0726.73058号 ·doi:10.1098/rspa.1991.0070
[10] Liu,C.,Lambros,J.,Rosakis,A.:双材料界面中的高瞬态弹性动力学裂纹扩展:高阶渐近分析和光学实验。J.机械。物理学。《固体》411887-1954(1993)·Zbl 0803.73058号 ·doi:10.1016/0022-5096(93)90074-P
[11] Aravas,N.、Sharma,S.M.:接触区界面裂纹的弹塑性分析。J.机械。物理学。Solids39311-344(1991年)。 ·doi:10.1016/0022-5096(91)90016-H
[12] Ùstlund,S.,Gudmundson,P.:线性应变硬化固体动态断裂的渐近裂纹尖端场。《国际固体结构杂志》第24卷,第1141-1158页(1988年)·Zbl 0676.73063号 ·doi:10.1016/0020-7683(88)90011-X
[13] Freund,L.B.:动态断裂力学。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90年·Zbl 0712.73072号
[14] Sharma,S.M.,Aravas,N.:关于界面裂纹可变可修复渐近弹塑性解的发展。《国际固体结构杂志》391043-1072(1993)·Zbl 0761.73090号
[15] 袁浩:压敏膨胀材料的弹塑性裂纹分析?第二部分:界面裂纹。《国际分形杂志》69,167-187(1994)。 ·doi:10.1007/BF00035028
[16] Drugan,W.J.,Shen,Y.:弹塑性固体中强不连续准静态运动表面的限制。J.机械。物理学。固体35771-787(1987)·Zbl 0627.73025号 ·doi:10.1016/0022-5096(87)90054-8
[17] Shih,C.F.:混合型平面应变裂纹问题的小尺度屈服分析。In:断裂分析,ASTM STP 560,第187-210页。费城:ASTM,1974年。
[18] 威廉姆斯:不同介质中断层或裂纹周围的应力。牛市。地震波。Soc.Am.49199-204(1959)。
[19] Hutchinson,J.W.,Suo,Z.:层状材料中的混合型裂纹。摘自:《应用力学进展》29,第63-191页。纽约:学术出版社,1991年·Zbl 0790.73056号
[20] Deufhard,P.,Bader,G.:修改了多种射击技术。海德堡大学技术报告163,SFB 123(1982)。
[21] Yuan,H.:I型和III型组合载荷条件下弹塑性动态裂纹场的摄动分析。《机械学报》104,27-63(1994)·Zbl 0812.73048号 ·doi:10.1007/BF01170276
[22] Achenbach,J.D.,Bazant,Z.P.:正交异性材料中快速扩展裂纹的弹性动力学近尖端应力和位移场。ASME J.应用。机械师第42期,183-189年(1975年)·Zbl 0313.73084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5/1.3423513
[23] Shih,C.F.:双材料界面上的裂纹:弹性和塑性方面。材料科学。工程A 143,77-90(1991年)。 ·doi:10.1016/0921-5093(91)90727-5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