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模糊概念表示不确定恒等式。 (英语) Zbl 0864.04002号

本文概述了由\(\nu(a,b)=(a\rightarrow b)\ast(b\rightarrow a)\)定义的模糊恒等式(这里称为不确定恒等式)的一些性质,其中\(\ast\)是单次乘积运算,\(\rightarrow)是相应的残差。证明了一些简单的定理,最后一个定理证明了\(\tilde{\nu}=\inf_u(X(u)\rightarrow Y(u))\ast\inf_u(Y(u)\rightarrow X(u))\)是不确定恒等式。动机基于概念的模糊集合表示。讨论了使用不定恒等式来指定复合特性的过程。

MSC公司:

03E72型 模糊集理论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Chakraborty M.K.,《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基于知识的系统》国际期刊。
[2] Chakraborty M.K.,模糊集与系统11,第185页–(1983)·Zbl 0526.04001号 ·doi:10.1016/S0165-0114(83)80079-7
[3] Dubois,D.和Prade,H.1980。”《模糊集与系统:理论与应用》,纽约学术出版社·Zbl 0444.94049号
[4] Goguen J.A.,Synthese 19,第325页–(1969年)·Zbl 0184.00903号 ·doi:10.1007/BF00485654
[5] Gottwald S.,《模糊系统数学》第143页–(1980)
[6] Jacas J.,《随机XII-1》,第49页–(1988)
[7] Kripke S.,自然语言语义·Zbl 0952.03513号
[8] Novak,V.1989年。”模糊集及其应用,Adam-Hilger,Bristol”。
[9] Novak V.,语言语义和语用的替代数学模型(1992)·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7/9781-4899-2317-2
[10] Pultr A.,《模糊性方面》第119页–(1984年)·doi:10.1007/978-94-009-6309-2_8
[11] 奎因·W.V.O.,《词语和物体》(1960)
[12] 托马森R.,《哲学研究》42(1982)·doi:10.1007/BF00714365
[13] Trillas E.,《模糊性方面》第231页–(1984年)·doi:10.1007/978-94-009-6309-2_12
[14] Vopenka P.,《替代集理论中的数学》(1979)·Zbl 0499.03042号
[15] Zadeh L.A.,信息科学。第3页177–(1971)·Zbl 0218.02058号 ·doi:10.1016/S0020-0255(71)80005-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声称其完整性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