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合逻辑中的范式。 (英语) Zbl 0830.03005号

小结:设(R)是一个收敛项重写系统,设(CR)-(简单类型)组合逻辑项上的等式是在这两个高阶推理框架之间的任何标准转换下,由(beta\eta R)-(简类型)lambda演算项上的等式导出的等式。我们将经典的强约简概念推广到一个生成CR-等式的约简关系,它的不可约项正好是长(βR)-正规形式的平移。组合逻辑中强范式的经典概念也得到了推广,从而产生了对这些转换的另一种描述。它们得到的三部特征扩展到组合的一阶代数和高阶设置,即lambda演算中长(β)正规形式的平移的经典组合逻辑描述。因此,长(βR)正规形式的翻译很容易被视为非空和空(R)组合逻辑项的(CR)等价类的典型代表。

MSC公司:

03B40型 组合逻辑与lambda演算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巴伦德雷格特,H.,《兰姆达演算,其语法和语义》,北荷兰,阿姆斯特丹,1984年·Zbl 0551.03007号
[2] Breazu-Tannen V.,“结合代数和高阶类型”,第82-90页,《第三届计算机科学逻辑年度研讨会论文集》,1988年。
[3] Breazu-Tannen,V.和J.Gallier,“多态重写守恒代数强正规化”,《理论计算机科学》,第83卷(1991年),第3-28页·Zbl 0745.68065号 ·doi:10.1016/0304-3975(91)90037-3
[4] Breazu-Tannen,V.和J.Gallier,“多态重写守恒代数合流”,《信息与计算》,第114卷(1994年),第1-29页·Zbl 0820.68059号 ·doi:10.1006/inco.1994.1078
[5] Curry,H.和R.Feys,《组合逻辑》,第一卷,荷兰北部,阿姆斯特丹,1958年·兹伯利0081.24104
[6] Curry,H.、J.Hindley和J.Seldin,《组合逻辑》,第二卷,荷兰北部,阿姆斯特丹,1972年·Zbl 0242.02029
[7] Dershowitz,N.和J.-P.Jouannaud,“重写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手册B:形式方法和语义学》第243-320页,J.van Leeuwen编辑,北荷兰,阿姆斯特丹,1990年·Zbl 0900.68283号
[8] Dougherty,D.,“将代数重写添加到非类型lambda演算”,第37–48页,《第四届重写技术和应用国际会议论文集》,Springer-Verlag LNCS 4881991年。另见《信息与计算》,第101卷,第102卷(1992年),第251-267页·Zbl 0769.68058号 ·doi:10.1016/0890-5401(92)90064-M
[9] Dougherty,D.和P.Johann,“高阶(E)统一的组合逻辑方法”,第79–93页,《第十一届自动演绎国际会议论文集》,Springer-Verlag LNAI 6071992年。扩展版本见《理论计算机科学》,第139卷(1995年),第207-242页·Zbl 0874.68271号 ·doi:10.1016/0304-3975(94)00210-A
[10] Gallier,J.和W.Snyder,“重新审视高阶统一:完整的变换集”,《符号计算杂志》,第8卷(1989年),第101-140页·Zbl 0682.03034号 ·doi:10.1016/S0747-7171(89)80023-9
[11] Hindley,R.,“组合逻辑强约简公理”,《符号逻辑杂志》,第32卷(1967年),第224-236页。JSTOR公司:·Zbl 0153.00603号 ·doi:10.2307/2271660
[12] Hindley,R.,“组合减少和λ减少的比较”,《Zeitschrift füR Mathematische Logik und Grundlagen der Mathematik》,第23卷(1977年),第169-180页·Zbl 0361.02035号 ·doi:10.1002/malq.19770230708
[13] Hindley,R.和B.Lercher,“Curry范式定理的简短证明”,第808–810页,《美国数学学会学报》,第24卷,1970年·Zbl 0195.02101号 ·doi:10.307/2037329
[14] Hindley,J.、B.Lercher和J.Seldin,《组合逻辑导论》,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1972年·Zbl 0269.02005
[15] 辛德利、J.和J.塞尔丁。《组合器和(lambda)-微积分导论》,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1986年·Zbl 0614.03014号
[16] Huet,G.,“类型演算的统一算法”,《理论计算机科学》,第1卷(1975年),第27–57页·Zbl 0337.68027号 ·doi:10.1016/0304-3975(75)90011-0
[17] Johann,P.,《统一问题的完整变换集》,卫斯理大学论文,1991年。
[18] Johann,P.,“组合逻辑中的范式”,《技术报告》,卫斯理大学,1992年·Zbl 0830.03005号 ·doi:10.1305/ndjfl/1040408614
[19] Klop,J.,“组合还原系统”,《数学中心第129卷》,阿姆斯特丹,1980年·兹伯利0466.03006
[20] Lercher,B.,“Hindley强约简公理的可判定性”,《符号逻辑杂志》,第32卷(1967年),第237-239页。JSTOR公司:·Zbl 0153.00701号 ·doi:10.2307/2271661
[21] Lercher,B.,“组合逻辑中的强约简和正规形式”,《符号逻辑杂志》,第32卷(1967年),第213-223页。JSTOR公司:·Zbl 0153.00602号 ·doi:10.2307/2271659
[22] Mezghiche,M.,“关于组合逻辑中的伪(c\beta)范式”,《理论计算机科学》,第66卷(1989年),第323–331页·Zbl 0673.03010号 ·doi:10.1016/0304-3975(89)90157-6
[23] Réty,P.,“改进基本缩小技术”,第228-241页,《第二届改写技术和应用国际会议论文集》,1987年·Zbl 0638.68101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