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频率的多襟翼浮波能量转换系统研究。 (英语) Zbl 1481.74161号

小结:本文提出并初步研究了一种由浮式平台和多个旋转襟翼组成的新型浮波能量转换系统(FloWECS)。基于“干”模态叠加方法,在规则水头波和斜入射波作用下,在频域内进行了数值分析。在这种方法中,除了六个刚体模态外,广义模态概念还用于描述襟翼相对于平台的旋转。通过本文推导的适当的矢量形状函数,确定了广义模态所需的模态形状。采用基于传统边界积分方程方法的数值模型求解衍射/辐射问题。最初,通过与其他研究人员针对单个底部指状旋转板的数值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数值公式。接下来,评估“隔离”平台的激振力和响应,最后,研究FloWECS的水动力行为和能量吸收。结果表明,对于所检查的两个入射波方向,广义模态的响应以及系统的功率吸收的特征是,由于共振效应,在两个不同的波频率范围内存在不同的峰值,以及激活的襟翼之间的强大交互作用。

MSC公司:

74层10 流固相互作用(包括气动和水弹性、孔隙度等)
2015年1月74日 固体力学中的电磁效应
76B15号机组 水波、重力波;色散和散射,非线性相互作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F.de O.FalcáO,《波浪能利用:技术回顾》,《更新》。维持。能源修订版14(2010)899-918。doi:10.1016/j.rser.2009.11.003。
[2] B.Drew,A.R.Plummer,M.N.Sahinkaya,《波能转换器技术综述》,Proc。仪器机械。《能源工程杂志》第223卷(2009年)第887-902页。doi:10.1243/09576509JPE782。
[3] I.López、J.Andreu、S.Ceballos、I.Martínez De Alegría、I.Kortabarria,《波浪能技术和必要动力设备的审查》,《更新》。维持。《能源评论》27(2013)413-434。doi:10.1016/j.rser.2013.07.009。
[4] E.Rusu,F.Onea,《波浪能提取技术综述》,《清洁能源》2(2018)10-19。doi:10.1093/ce/zky003。
[5] D.Magagna,A.Uihlein,《欧洲海洋能源开发: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能源杂志》,第11期(2015年),第84-104页。doi:10.1016/j.ijome.2015.05.001。
[6] T.Whittaker,M.Folley,《近岸振荡波浪涌转换器和牡蛎的开发》,Philos。事务处理。R.Soc.A.370(2012)345-364。doi:10.1098/rsta.2011.0152。
[7] S.P.Gunawardane,C.J.Kankanamge,T.Watabe,阵列配置中“摆式”波能转换器性能研究,能量。9 (2016) 282. doi:10.3390/en9040282。
[8] J.Lucas,M.Livingstone,M.Vuorinen,J.Cruz,波能转换器(WEC)设计工具的开发——应用于WaveRoller WEC,包括数值估算的验证,第四届国际海洋能源会议论文集(2012)。
[9] M.Folley,T.J.T.Whittaker,A.Henry,《水深对小型涌浪能量转换器性能的影响》,海洋工程34(2007)1265-1274。doi:10.1016/j.oceaneng.2006.05.015。
[10] S.D.G.S.P.Gunawaldane,M.Folley,C.J.Kankanamge,四种不同振荡波浪涌转换器概念的流体动力学分析,更新。《能源》130(2019)843-852。doi:10.1016/j.renene.2018.06.115。
[11] A.Kurniawan,T.Moan,关于固定轴振动的吸波器的最佳几何结构,IEEE J.Ocean。工程38(2013)117-130。doi:10.1109/JOE.2012.2208666。
[12] C.Luan,C.Michailides,Z.Gao,T.Moan,《结合三个襟翼式波浪能转换器的5 MW半潜式风力涡轮机的建模与分析》,载于《第33届海洋机械与北极工程国际会议论文集》,2014年:第1-10页。
[13] C.Michailides,C.Luan,Z.Gao,T.Moan,襟翼式波浪能转换器对半潜式风力涡轮机在运行条件下响应的影响,收录于:《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海上机械与北极工程国际会议论文集》,2014年:第1-10页。
[14] C.Michailides,Z.Gao,T.Moan,结合襟翼式波能转换器的半潜式风力涡轮机功能的实验研究,更新。《能源》93(2016)675-690。doi:10.1016/j.renene.2016.03.024。
[15] C.Michailides,Z.Gao,T.Moan,海上联合风能/波浪能概念SFC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响应的实验和数值研究,3月结构。50 (2016) 35-54. doi:10.1016/j.mastruct.2016.06.005。
[16] R.H.Hansen、M.M.Kramer、E.Vidal,波星波能量转换器的离散位移液压动力输出系统,能源。6 (2013) 4001-4044. doi:10.3390/en6084001。
[17] R.H.Hansen,M.M.Kramer,Wavestar原型的建模和控制,载于:《欧洲波浪和潮汐能会议论文集》,2011年:第1-10页。
[18] 杨秀慧,王玉庆,何海舟,张杰,陈海珍,浮式多体波能转换器的动力学特性和能量转换效率,中国海洋工程32(2018)347-357。doi:10.1007/s13344-018-0036-7。
[19] R.Taghipour,T.Moan,《多向波中多体波能转换器动态响应的有效频域分析》,载于:《国际海洋和极地工程会议论文集》,2008年:第357-365页。
[20] W.Chen,F.Gao,X.Meng,B.Chen,A.Ren,W2P:海上风力发电和海浪能源的大功率集成发电机组,《海洋工程》128(2016)41-47。doi:10.1016/j.oceaneng.2016.10.017。
[21] H.Lee,S.K.Poguluri,Y.H.Bae,频域浮式平台上多波能量转换器的性能分析,能源。11 (2018) 406-419. doi:10.3390/en11020406。
[22] A.A.Shabana,《计算动力学》,第三版,威利出版社,2010年·邮编:1182.70002
[23] L.Sun,R.Eatock Taylor,Y.S.Choo,互联浮体的响应,IES J.第A部分民事。结构。工程4(2011)143-156。doi:10.1080/19373260.2011.577933。
[24] L.Sun,R.Eatock Taylor,Y.S.Choo,《浮式装置的多体动力学分析》,海洋工程51(2012)1-15。doi:10.1016/j.oceaneng.2012.05.017。
[25] M.O'Catháin,B.J.Leira,J.V.Ringwood,J.C.Gilloteaux,《应用于波能装置的多体系统建模方法》,《海洋工程》35(2008)1381-1387。doi:10.1016/j.oceaneng.2008.05.005。
[26] R.Eatock Taylor、P.H.Taylor和P.K.Stansby,M4波能量转换器的水动力-结构耦合模型,J.Fluids Struct。63 (2016) 77-96. doi:10.1016/j.jfluidstructs.2016.02.009。
[27] J.N.Newman,可变形物体上的波浪效应,应用。《海洋研究》16(1994)47-59。doi:10.1016/0141-1187(94)90013-2。
[28] C.Lee,J.N.Newman,《超大型铰接容器水弹性评估》,J.Fluids Struct。14 (2000) 957-970. doi:10.1006/j#s.2000.0305。
[29] C.Michailides,D.C.Angelides,柔性浮式防波堤能量提取和行为建模,应用。《海洋研究》35(2012)77-94。doi:10.1016/j.apor.2011.11.004。
[30] E.Loukogorgaki,C.Michailides,D.C.Angelides,斜波作用下柔性网状浮式防波堤的水弹性分析,J.流体结构。31 (2012) 103-124. doi:10.1016/j.jfluidstructs.2012.02.011。
[31] E.Loukogorgaki,C.Michailides,D.C.Angelides,《浮式结构水弹性分析的“干”和“湿”模态叠加方法》,摘自:《第九届结构动力学国际会议论文集》,2014年,波尔图,2014年:第3089-3096页。
[32] R.E.D.Bishop,W.G.Price,关于船舶响应理论中“干模式”和“湿模式”之间的关系,J.Sound Vib。45 (1976) 157-164. doi:10.1016/0022-460X(76)90595-2。
[33] C.-H.Lee,《WAMIT理论手册》,麻省理工学院海洋工程系,剑桥,1995年。
[34] C.-H.Lee,J.N.Newman,《使用面板法计算波浪效应》,载:S.Chakrabarti(编辑),《流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建模》,WIT出版社,英国南安普顿,2005年:第211-251页。doi:10.2495/978-1-85312-837-0/06·Zbl 1094.76012号
[35] E.Loukogorgaki,D.C.Angelides,系泊缆刚度和三维浮式防波堤性能,应用。《海洋研究》27(2005)187-208。doi:10.1016/j.apor.2005.12.002。
[36] R.P.F.Gomes、M.F.P.Lopes、J.C.C.Henriques、L.M.C.Gato、A.F.O.FalcáO,《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中底指板波能量转换器的动力学和功率提取》,《海洋工程》96(2015)86-99。doi:10.1016/j.oceaneng.2014.12.02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