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题动态逻辑与多角形模态逻辑的结合。 (英语) Zbl 1184.03012号

本文一方面探讨了PDL的融合与乘积之间的一些逻辑,另一方面也探讨了K45与S5之间的逻辑,主要给出了完备性和可判定性结果。这些结果是针对每个逻辑的强版本和弱版本建立的,其中弱版本没有统一的操作替代(别名程序)。作者特别指出,由于PDL测试的存在,他们研究的逻辑的强版本变得微不足道,并提出和研究了一种替代测试算子(这与动态认知逻辑中研究的公告算子不同)。它们表明,标准PDL可以嵌入到新逻辑中。

MSC公司:

03B45号 模态逻辑(包括规范的逻辑)
03B42号 知识和信念的逻辑(包括信念变化)
03B44号 时间逻辑
03B62号 组合逻辑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lackburn P.,de Rijke M.,Venema Y.(2001)。模态逻辑,剑桥理论计算机科学丛书第53卷。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988.03006号
[2] Fagin,R.、Halpern,J.Y.、Moses,Y.和Vardi,M.Y.(1995)。关于知识的推理。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Zbl 0839.68095号
[3] Fischer M.J.、Ladner R.E.(1979年)。正则程序的命题动态逻辑。计算机与系统科学杂志18(2):194–211·Zbl 0408.03014号 ·doi:10.1016/0022-0000(79)90046-1
[4] Gabbay,D.M.、Kurucz,A.、Wolter,F.和Zakharyaschev,M.(2003)。《多维模态逻辑:理论与应用》,逻辑与数学基础研究第148卷。霍兰德北部·Zbl 1051.03001号
[5] Gabbay D.M.,Shehtman V.(1998)。模态逻辑产品,第1部分。IGPL逻辑杂志6(1):73–146·兹比尔0902.03008 ·doi:10.1093/jigpal/6.1.73
[6] Harel D.、Kozen D.、Tiuryn J.(2000年)。动态逻辑,计算基础。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Zbl 0976.68108号
[7] Herzig A.、Longin D.(2000年)。合作对话中的信念动力。语义学杂志17(2):91–118·doi:10.1093/jos/17.291
[8] Kracht M.、Wolter F.(1991年)。独立公理化双模逻辑的性质。符号逻辑杂志56(4):1469–1485·Zbl 0743.03013号 ·doi:10.2307/2275487
[9] Kracht M.、Wolter F.(1997年)。模态逻辑中的模拟和传输结果——一项调查。逻辑研究59(2):149–177·Zbl 0960.03014号 ·doi:10.1023/A:100490300438
[10] Meyer J.J.C.、van der Hoek W.、van Linder B.(1999)。对承诺动态的逻辑方法。人工智能113(1-2):1-40·兹伯利0939.68831 ·doi:10.1016/S0004-3702(99)00061-2
[11] Ohlbach,H.J.(1996)。scan–消除谓词量词:系统描述。在M.A.McRobbie和J.K.Slaney(编辑),《第13届自动推理会议论文集》(CADE-13),人工智能讲义第1104卷(第161-165页)。斯普林格。
[12] Plaza,J.A.(1989)。公共传播的逻辑。参见:M.L.Emrich、M.S.Pfeifer、M.Hadzikadic和Z.W.Ras(编辑),第四届智能系统方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ISMIS’89),第201–216页。
[13] Rao,A.S.和Georgieff,M.P.(1991年)。在BDI架构中对理性代理进行建模。R.E.Fikes和E.Sandewall(编辑),《第二届知识表示和推理原则国际会议论文集》(KR’91),第473-484页·Zbl 0765.68194号
[14] Sahlqvist,H.(1975年)。模态逻辑的一阶和二阶语义的完整性和对应性。S.Kanger(编辑),第三届斯堪的纳维亚逻辑研讨会论文集,第110-143页·兹比尔0319.02018
[15] Schmidt R.A.,Tishkovsky D.(2002年)。关于PDL和S5的公理化产品:替代、测试和知识。逻辑部分公告31(1):27–36·Zbl 1037.03032号
[16] Schmidt,R.A.和Tishkovsky,D.(2003)。将动态逻辑与多道模态逻辑相结合。P.Balbiani、N.Y.Suzuki、F.Wolter和M.Zakharyaschev(编辑),《模态逻辑的进展》(第4卷,第371-392页)。国王学院出版社·Zbl 1081.03023号
[17] Schmidt,R.A.和Tishkovsky,D.(2004)。具有信息测试的多智能体动态逻辑。数学与人工智能年鉴,42(1-3),5-36。多智能体系统中计算逻辑专题·Zbl 1059.68131号
[18] van der Hoek,W.(2001)。基于代理计算的逻辑基础。M.Luck、V.Marík、O.Stepánková和R.Trappl(编辑),《多智能体系统和应用》,人工智能讲义第2086卷(第50-73页)。斯普林格·Zbl 0989.68137号
[19] Wolter F.(2000)。逆向PDL与多模K的乘积。逻辑与计算杂志10(2):223-251·Zbl 0959.03013号 ·doi:10.1093/log/10.2.223
[20] Zakharyaschev,M.、Wolter,F.和Chagrov,A.(2001)。高级模态逻辑。D.M.Gabbay和F.Guenthner(编辑),《哲学逻辑手册》(第3卷,第83-266页)。Kluwer(第2版)·Zbl 1003.03516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