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性的双峰理论。二: 极性材料响应。 (英语) Zbl 1360.74034号

摘要:基于张量表示不变量理论的论点,本研究的第一部分[作者,同上,第59号,1576-1595(2011;Zbl 1270.74033号)]概括了实验建立的双峰塑性理论,阐明了其与理想纤维增强固体塑性理论的物理和数学联系。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涉及一个尚未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即塑性应变矢量在实验中从法线方向到屈服面方向出现的相当大的偏差。本文通过重新考虑理想柔性纤维的标准假设,解决了所述的流动规律差异。所有先前建立的涉及双峰塑性的实验和理论结果及观察结果保持完整,并指导本研究,然而,这进一步假设了强纤维具有弯曲刚度。反过来,弯曲时的纤维阻力意味着存在耦合应力和非对称应力,因此,纤维复合材料的塑性响应具有极性材料行为的特征。由此产生的双峰塑性模型的极性材料版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以及对称应力(非极性材料)塑性无法符合众所周知且公认的塑性流动原理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用对称应力塑性的论据错误地描述了极性塑性行为,则相应的实验或理论测量值将与比例屈服面而非实际屈服面相关。这两个表面彼此非常相似,但与现有的实验证据一致,它们的法线方向通常不同。因此,通过在相关纤维复合材料试样的整个加载过程中同时测量沿纤维和跨纤维作用的剪切应力分量的值,可以对这种极性塑性行为进行实验验证。

MSC公司:

74立方厘米 大应变率相关塑性理论(包括非线性塑性)
74E30型 复合材料和混合物特性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Mulhern JF、Rogers TJ、Spencer AJM(1967)纤维增强塑料材料的连续体模型。程序R Soc A 301:473-492·Zbl 0161.44701号 ·doi:10.1098/rspa.1967.0220
[2] Mulhern JF、Rogers TJ、Spencer AJM(1969)塑性弹性纤维增强材料的连续理论。国际工程科学杂志7:129-152·兹伯利0165.28702 ·doi:10.1016/0020-7225(69)90053-6
[3] Spencer AJM(1972)《纤维增强材料的变形》。牛津大学出版社,伦敦·Zbl 0238.73001号
[4] Dvorak GJ,Bahei-El-Din YA(1987)纤维复合材料的双峰塑性理论。机械学报69:219-241·Zbl 0633.73049号 ·doi:10.1007/BF01175723
[5] Dvorak GJ,Bahei-El-Din YA,Macheret Y,Liu CH(1988)纤维硼铝复合材料弹塑性行为的实验研究。机械物理固体杂志36:655-687·doi:10.1016/0022-5096(88)90003-8
[6] GJ德沃夏克;亚利桑那州Bahei-El-Din;沙阿,RS;Nigam,H。;Dvorak,GJ(ed.),纤维复合材料塑性实验和建模,283-306(1991),纽约·doi:10.1007/978-1-4613-9109-8_14
[7] Nigam H,Dvorak GJ,Bahei-El-Din YA(1994)纤维硼铝复合材料弹塑性行为的实验研究:I.矩阵主导模式。国际石膏杂志10:23-48·doi:10.1016/0749-6419(94)90052-3
[8] Nigam H,Dvorak GJ,Bahei-El-Din YA(1994)纤维硼铝复合材料弹塑性行为的实验研究:II。光纤主导模式。国际石膏杂志10:49-62·doi:10.1016/0749-6419(94)90053-1
[9] Dvorak GJ(2000)《复合材料:非弹性行为、损伤、疲劳和断裂》。国际J固体结构37:155-170·Zbl 1075.74030号 ·doi:10.1016/S0020-7683(99)00085-2
[10] Spencer AJM(199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塑性理论。英国数学杂志26:107-118·兹比尔07457.3007 ·doi:10.1007/BF00043230
[11] Soldatos KP(2011)《塑性双峰理论:形式变量的推广》。机械物理固体杂志59:1576-1595·Zbl 1270.74033号 ·doi:10.1016/j.jmps.2011.04.019
[12] Adkins JE,Rivlin RS(1955)。各向同性材料的大弹性变形X。不可拉伸绳索加固。Philos Trans R Soc公司A 248:201-223·Zbl 0066.18802号 ·doi:10.1098/rsta.1955.0014
[13] Rivin RS(1955)不可拉伸绳索形成的网中的平面应变。《定量机械分析杂志》4:951-974·Zbl 0065.40202号
[14] Truesdell C,Noll W(1965)力学的非线性场论。收录于:弗吕格·S(ed)物理学百科全书。纽约州施普林格·Zbl 0779.73004号
[15] Soldatos KP(2013)由理想纤维增强材料制成的薄壁复合材料的极塑性。国际J固体结构50:1078-1092·doi:10.1016/j.ijsolstr.2012.12.010
[16] Spencer AJM,Soldatos KP(2007),纤维增强弹性固体的有限变形与纤维弯曲刚度。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42:355-368·doi:10.1016/j.ijnonlinme.2007.02.015
[17] Soldatos KP(2009)《薄壁纤维增强结构构件力学中的新一代2D数学模型》。国际工程科学杂志47:1346-1356·Zbl 1213.74208号 ·doi:10.1016/j.ijengsci.2008.07.004
[18] Soldatos KP(2009)根据第二梯度超弹性理论,理想纤维增强管的方位剪切变形。收件人:Ambrósio JAC,Silva MPT(eds)Proc 7th EUROMECH固体力学会议,葡萄牙里斯本,2009年9月7日至11日,论文编号:0017·Zbl 0066.18802号
[19] Soldatos KP(2010)《理想纤维增强材料的二次平面变形——超弹性理论的含义》。工程数学杂志68:99-127·Zbl 1267.74006号 ·doi:10.1007/s10665-009-9353-4
[20] Soldatos KP(2010)理想纤维增强材料的二次颗粒平面变形II:纤维抗弯时纤维-树脂系统的形成流动。工程数学杂志68:179-196·Zbl 1310.74004号 ·doi:10.1007/s10665-010-9366-z
[21] Soldatos KP(2012)关于纤维增强材料第二梯度超弹性中椭圆度的损失。Int J非线性机械47:117-127·doi:10.1016/j.ijnonlinme.2011.03.012
[22] Korsgaard J(1990)关于二维各向同性函数的表示。国际工程科学杂志28(7):653-662·Zbl 0715.73004号 ·doi:10.1016/0020-7225(90)90093-X
[23] Zheng Q-S(1994)张量函数表示理论。Appl Mech修订版47:554-587·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5/1.3111066
[24] Dagher MA,Soldatos KP(2011)《关于纤维增强圆柱管的小方位剪切变形》。机械材料结构杂志6:143-168·doi:10.2140/jomms.2011.6.141
[25] Soldatos KP(2014)《纤维增强材料的极性线弹性基础》。《弹性力学杂志》114:155-178·Zbl 1451.74049号 ·doi:10.1007/s10659-013-9433-6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