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约束编程设计网络芯片架构。 (英语) Zbl 1401.90184号

摘要:NoC技术由基于数据包的互连组成,其中通信资源分布在网络上。因此,优化资源利用率是高效架构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本文研究了约束编程(CP)模型在NoC架构设计中的实用性,该架构设计有效地使用了带有虫洞交换和XY路由的规则网格。将CP模型的复杂性与早期的混合整数规划(MIP)模型进行了比较。开发了实用的基于CP的映射和调度模型,并在基准数据集上报告了结果。结果表明,与MIP模型要求的运行时间相比,即使在相对较短的运行时间限制下,映射和调度问题也可以在接近最优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MSC公司:

90C27型 组合优化
68平方米 计算机系统中的性能评估、排队和调度
47N10号 算子理论在最优化、凸分析、数学规划、经济学中的应用
47号70 算子理论在系统、信号、电路和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软件:

TGFF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aptiste P、Laborie P、Pape CL、Nuijten W(2006)《约束编程手册》,第22章。基于约束的调度和规划。阿姆斯特丹爱思维尔,第761-799页
[2] Benini L、Bertozzi D、Guerri A、Milano M(2005)《通过分解和非好的生成为mpsoc分配和调度》。In:van Beek P(ed)约束编程原理与实践-CP 2005。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3709卷。柏林施普林格,第107-121页。doi:10.1007/11564751_11·Zbl 1153.68448号
[3] De Micheli G、Seiculescu C、Murali S、Benini L、Angiolini F、Pullini A(2010)《芯片网络:从研究到产品》。收件人:Sapatnekar SS(ed)DAC。ACM,第300-305页
[4] Demiriz A、Bagherzadeh N、Alhussein A(2013)Cpnoc:关于在网络芯片架构设计中使用约束编程。摘自:《并行、分布式和基于网络的处理(PDP)》,2013年第21届欧洲显微国际会议,第486-493页。doi:10.1109/PDP.2013.78
[5] Dick RP、Rhodes DL、Wolf W(1998)《免费任务图》。收录人:Borriello G、Jerraya AA、Lavagno L(eds)CODES、IEEE计算机学会,第97-101页
[6] Ghosh P,Sen A(2010)设计约束下noc中能量最小化的高效映射和电压孤岛技术。收件人:Shin、SY Ossowski、S Schumacher、M Palakal、MJ Hung CC(编辑)SAC。ACM,纽约,第535-541页
[7] 何欧,董S,张伟,卞杰,潘德泽(2011)《Unism:通用芯片网络的统一调度和映射》(Unism:unified scheduling and mapping for general networks on chip)。IEEE超大规模集成(VLSI)系统汇刊,PP(99):1-14。doi:10.1109/TVLSI.2011.2159280·Zbl 1188.90146号
[8] van Hoeve WJ,Katriel I(2006)《约束规划手册》,第6章《全局约束》。阿姆斯特丹爱思唯尔出版社,第169-208页
[9] Hu J,Marculescu R(2005)常规noc架构的能量和性能软件映射。IEEE Trans CAD集成电路系统24(4):551-562·doi:10.1109/TCAD.2005.844106
[10] Liu W,Xu J,Wu X,Ye Y,Wang X,Zhang W,Nikdast M,Wang Z(2011)基于实际应用的noc流量套件。参见:VLSI(ISVLSI),2011年IEEE计算机学会年会,第66-71页。doi:10.1109/ISVLSI.2011.49
[11] Loiola EM、de Abreu NMM、Netto POB、Hahn P、Querido TM(2007)二次分配问题调查。欧洲运营研究杂志176(2):657-690·Zbl 1103.90058号 ·doi:10.1016/j.ejor.2005.09.032
[12] Lombardi M,Milano M(2012)《资源分配和调度的最佳方法:跨学科调查》。约束条件17(1):51-85。doi:10.1007/s10601-011-9115-6
[13] Marculescu R、OgrasüY、Peh LS、Jerger NDE、Hoskote YV(2009)《noc设计中的突出研究问题:系统、微体系结构和电路观点》。IEEE Trans CAD集成电路系统28(1):3-21·doi:10.1109/TCAD.2008.2010691
[14] Michel L,Van Hentenryck P(2010)《威利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百科全书》,第章:基本CP理论:搜索。纽约威利,doi:10.1002/9780470400531.eorms0088
[15] OgrasüY、Marculescu R、Marcules cu D、Jung EG(2009)《电压频率岛分区网络的设计和管理——芯片上》。IEEE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17(3):330-341·doi:10.1109/TVLSI.2008.2011229
[16] Ruggiero M、Guerri A、Bertozzi D、Milano M、Benini L(2008)在具有通信意识的流式mpsoc平台上映射并行应用程序的快速准确技术。国际J并行程序36:3-36。doi:10.1007/s10766-007-0032-7·Zbl 1138.68335号
[17] Shcherbina O.二次分配测试问题。http://www.mat.univie.ac.网址:/oleg/TEST/第13章/HCP13.5.1.mod。2013年4月访问
[18] Srinivasan K,Chatha KS,Konjevod G(2006)基于线性编程的网络芯片架构合成技术。IEEE Trans VLSI系统14(4):407-420·doi:10.1109/TVLSI.2006.871762
[19] Zhang H,Beltran-Royo C,Constantino M(2010)二次分配问题的有效公式约简。计算OR 37(11):2007-2016·Zbl 1188.90146号 ·doi:10.1016/j.cor.2010.02.00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