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李群理论的非对称三自由度旋转平移并联运动学机构。 (英语) 邮编1128.7003

本文以李群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四类三自由度平移旋转并联运动学机构,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其中两个族是具有一个转动自由度和两个平移自由度的机构,另外两个族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个平移和两个旋转自由度。这四个家族由四种新颖的机制表示。尽管这些机制是不对称的,但用于实现它们的组件非常相似。

MSC公司:

70B15号机组 机构和机器人运动学
70G65型 力学问题的对称性、李群和李代数方法

关键词:

过约束机构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ngeles,J.,《并联机器人的定性综合》,ASME J.Mech。设计,126,4617-624(2004)
[2] Callegari,M。;Tarantini,M.,新型平移平台的运动分析,ASME J.Mech。设计,125,2,308-315(2003)
[3] Callegari,M。;马泽蒂,P。;Olivieri,B.,用于产生球面运动的并联机构运动学,(Lenarcic,J.;Galletti,C.,《机器人运动学进展》(2004),Kluwer:Kluwer-Dordrecht),449-458
[4] 邓洛普,G.R。;Jones,T.P.,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位置分析,机构与机器理论,903-920(1997)
[5] 方,Y。;Tsai,L.-W.,一类具有相同肢体结构的4-DoF和5-DoF并联机器人的结构综合,国际机器人研究杂志,21,9,799-810(2002)
[6] 戈塞林,C.M。;Angeles,J.,球面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最佳运动学设计,J.机械、传动和自动化设计,111,2,202-207(1989)
[7] Hervé,J.M.,刚体位移李群,机构设计的基本工具,机械与机器理论,34719-730(1999)·Zbl 1049.70506号
[8] Hervé,J.M.,2003年。http://www.parallemic.org/Reviews/Review013.html; Hervé,J.M.,2003年。http://www.parallemic.org/Reviews/Review013.html
[9] J.M.Hervé。;Sparacino,F.,生成空间平移的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合成,(高级机器人学第五届国际会议,第1卷(1991),IEEE),808-813
[10] 黄,Z。;Li,Q.C.,对称低机动性并联机器人和几种新型机器人类型综合的一般方法,国际机器人研究杂志,21,2,131-146(2002)
[11] 黄,Z。;Li,Q.C.,使用约束综合方法的对称低迁移率并联机构的类型综合,Int.J.Robotic Res.,22,1,59-82(2003)
[12] Hui,R.,1995年。触觉反馈机制。在:IEEE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名古屋,第2138-2143页;Hui,R.,1995年。触觉反馈机制。摘自: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名古屋,第2138-2143页
[13] 亨特,K.H.,《机构运动几何》(1978),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0401.70001号
[14] Hunt,K.H.,平行驱动机器人臂的结构运动学,Trans。ASME J.机械、传动和自动化设计,105,705-712(1983)
[15] Huynh,P。;Hervé,J.M.,带平面球键的三自由度三脚架机构的等效运动链,ASME机械设计杂志,127,95-102(2005)
[16] 卡鲁亚,M。;Hervé,J.M.,用于产生球面旋转的三脚架,(机器人运动学进展(2000),Kluwer:Kluwer-Dordrecht),395-402
[17] Karouia,M.,Hervé,J.M.,2002a。定向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在:第三届开姆尼茨平行运动学研讨会,第139-150页;Karouia,M.,Hervé,J.M.,2002a。定向三自由度并联机构。收录:第三届Chemnitz平行运动学研讨会,第139-150页
[18] 卡鲁亚,M。;Hervé,J.M.,《新型定向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家族》(Proc.RoManSy,第14卷(2002),Springer:Springer-Hidelberg)
[19] 卡鲁亚,M。;Hervé,J.M.,《非对称三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欧洲力学杂志。A固体,24,47-57(2004)·Zbl 1064.70003号
[20] 孔,X。;Gosselin,C.M.,基于螺旋理论的三自由度球面并联机器人的类型综合,ASME J.机械设计,126,1,101-108(2004)
[21] 孔,X。;Gosselin,C.M.,基于螺旋理论的三自由度平移并联机器人的类型综合,ASME J.Mech。设计,126,183-92(2004)
[22] Lee,C.-C.,Hervé,J.M.,2005年。具有双平面肢体的平移并联操纵器。机械和机器理论,在线阅读http://www.sciencedirect.com; Lee,C.-C.,Hervé,J.M.,2005年。具有双平面肢体的平移并联操纵器。机制与机器理论,可在线访问http://www.sciencedirect.com
[23] Lee,K.-M。;Shah,D.K.,并联驱动机械手三自由度运动学分析,IEEE J.Robotics and Automation,4,3354-360(1988)
[24] Liu,X.-J.、Kim,J.、Wang,J.,2002年。两种新型六自由度以下并联机构及其应用。收录人:Gosselin,C.M.,Ebert-Uphoff,I.(编辑),Proc。加拿大魁北克省魁北克市平行机构和机械手基本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研讨会;Liu,X.-J.、Kim,J.、Wang,J.,2002年。两种新型六自由度以下并联机构及其应用。收录人:Gosselin,C.M.,Ebert-Uphoff,I.(编辑),Proc。加拿大魁北克省魁北克市平行机构和机械手基本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研讨会
[25] 刘晓杰。;Wang,J。;Pritschow,G.,具有高旋转能力的空间三自由度全并联机械手新家族,《机械与机器理论》,40,454-475(2005)·Zbl 1116.70315号
[26] Merlet,J.-P.,1991年。用于微创手术的微型平行定位系统MIPS。在: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大会,尼斯,第141-147页;Merlet,J.-P.,1991年。用于微创手术的微型平行定位系统MIPS。摘自: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大会,尼斯,第141-147页
[27] Merlet,J.-P.,《并联机器人》(2000),Kluwer:Kluwer Dordrecht·Zbl 1110.70002号
[28] Refaat,S.,2004年。用于有效材料加工的基于直线电机的五轴并联机床,澳大利亚基隆迪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Refaat,S.,2004年。用于有效材料加工的基于直线电机的五轴并联机床,澳大利亚基隆迪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9] Selig,J.M.,机器人几何方法(1996),施普林格:施普林格-海德堡·Zbl 0861.93001号
[30] Tsai,L.-W.,《机器人分析:串行和并行机械手的力学》(1999),John Wiley&Sons:John Willey&Sons纽约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