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纤维增强材料的梯度增强大变形连续损伤模型。 (英语) 兹比尔1295.74007

总结:提出了几何非线性环境中基于非局部梯度的损伤公式。局部材料点水平的超弹性本构响应由应变能控制,应变能分别由各向同性矩阵和各向异性纤维增强材料组成。非弹性本构响应由标量([1-d])型损伤公式控制,其中假设只有各向异性弹性部分受到损伤的影响。遵循中的概念B.J.DimitrijevićK.哈克尔【“连续损伤模型的梯度增强方法”,Technische Mechanik 28,43–52(2008)】,局部自由能函数通过梯度项增强。该项本质上包含非局部损伤变量的梯度,该变量本身作为附加自变量引入。为了保证局部和非局部损伤变量之间的等效性,在自由能函数中加入了惩罚项。基于最小总势能原理,得到了一个欧拉-拉格朗日方程耦合系统,即线性动量平衡和非局部损伤场平衡,并以弱形式求解,高度非线性方程组是对称的,可以用标准的增量迭代Newton-Raphson型解方案方便地求解。一些三维位移和力驱动的边界值问题(部分由生物力学应用驱动)突出了模型的网格-目标特性和本构特性,并说明了所提出公式的能力。

MSC公司:

74A50型 结构化表面和界面,共存相
74兰特 脆性断裂
74升15 生物力学固体力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6] Abu Al-Rub,R。;Voyiadjis,G.,使用粘度和梯度组合局部化限制器的高速冲击有限应变塑性损伤模型:第一部分-理论公式,国际损伤力学杂志,15,293-334(2006)
[7] Aifantis,E.,《关于梯度在变形和断裂局部化中的作用》,国际工程科学杂志,3011279-1299(1992)·Zbl 0769.73058号
[8] Aifantis,E.,《关于梯度方法——与Eringen非局部理论的关系》,《国际工程科学杂志》,49,1367-1377(2011)
[9] 阿拉斯特鲁,V。;马丁内斯,M。;M.Doblaré。;Menzel,A.,《各向异性微球有限弹性在血管建模中的应用》,固体力学和物理杂志,57178-203(2009)·Zbl 1198.74049号
[10] 阿拉斯特鲁,V。;佩尼亚,E。;马丁内斯,M。;Doblaré,M.,《评估开口角法在患者特定动脉中施加残余应力的应用》,《生物医学工程年鉴》,351821-1837(2007)
[11] 阿拉斯特鲁,V。;罗德里格斯,J。;卡尔沃,B。;Doblaré,M.,纤维生物软组织的结构损伤模型,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445894-5911(2007)·Zbl 1142.74041号
[12] Ask,A。;丹泽,R。;Menzel,A。;Ristinmaa,M.,《基于逆运动的准不可压缩有限电弹性找形》,《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94554-572(2013)·Zbl 1352.74114号
[13] 巴尔扎尼,D。;Brinkhues,S。;Holzapfel,G.,胶原软组织损伤建模的本构框架及其在动脉壁中的应用,应用力学和工程中的计算机方法,213-216,139-151(2012)·Zbl 1243.74119号
[14] Bathe,K.J.,《有限元程序》(1996),普伦蒂斯·霍尔
[15] 巴托兹,J.L。;Dhatt,G.,非线性问题的增量位移算法,《工程数值方法国际期刊》,第14期,第1262-1267页(1979年)·Zbl 0423.73061号
[16] Baíant,Z.,《为什么连续损伤是非局部的:微观力学论点》,《工程力学杂志》,1171070-1087(1991)
[17] 巴彦,Z。;Di Luzio,G.,具有应变软化屈服极限的非局部微平面模型,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417209-7240(2004)·Zbl 1179.74008号
[18] 巴彦,Z。;Oíbolt,J.,结构断裂、损伤和尺寸效应的非局部微平面模型,《工程力学杂志》,1162485-2505(1990)
[19] Bonet,J。;Wood,R.D.,《有限元分析的非线性连续力学》(2008),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1142.74002号
[20] de Borst,R.,应变软化固体的分叉后和失效后行为计算,计算机与结构,25211-224(1987)·Zbl 0603.73046号
[21] de Borst,R。;Pamin,J.,梯度相关塑性有限元程序的一些新发展,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392477-2505(1996)·Zbl 0885.73074号
[22] 卡尔沃,B。;佩尼亚,E。;马丁内斯,M。;Doblaré,M.,纤维生物软组织的非耦合定向损伤模型。公式和计算方面,《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69,2036-2057(2007)·Zbl 1194.74197号
[25] Crisfield,M.A.,处理“snap-through”的快速增量/迭代解决方案程序,《计算机与结构》,13,55-62(1981)·Zbl 0479.73031号
[26] Dhondt,G.,三维热力学应用的有限元方法(2004),Wiley·Zbl 1093.74001号
[28] Dimitrijević,B.J。;Hackl,K.,《连续损伤模型的梯度增强方法》,技术力学,28,43-52(2008)
[29] Dimitrijević,B.J。;Hackl,K.,《通过自由能梯度增强的损伤塑性模型正则化框架》,《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数值方法杂志》,271199-1210(2011)·Zbl 1358.74050号
[31] Eringen,A.,非局部连续场理论(2002),Springer·Zbl 1023.74003号
[32] Forest,S.,梯度弹性、粘塑性和损伤的微观方法,《工程力学杂志》,135117-131(2009)
[33] 弗莱蒙德,M。;Nedjar,B.,《损伤、损伤梯度和虚功原理》,《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第33期,第1083-1103页(1996年)·Zbl 0910.73051号
[34] Gasser,T。;Holzapfel,G.,考虑病变中残余非病变组织过度拉伸的球囊血管成形术有限元建模,计算力学,40,47-60(2007)·Zbl 1175.74055号
[35] Gasser,T.等人。;奥格登,R。;Holzapfel,G.,《胶原纤维定向分布的动脉层超弹性建模》,《皇家学会界面杂志》,3,15-35(2006)
[36] Gurtin先生。;Francis,E.,损伤的简单速率依赖模型,美国航空航天局航天器杂志,18,285-288(1981)
[37] Holzapfel,G。;Gasser,T。;Ogden,R.,《动脉壁力学的新本构框架和材料模型的比较研究》,《弹性杂志》,61,1-48(2000)·Zbl 1023.74033号
[39] Holzapfel,G。;Ogden,R.,《动脉的本构建模》。英国皇家学会学报A,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4661551-1597(2010)·Zbl 1197.74075号
[40] Holzapfel,G。;斯塔德勒,M。;Schulze Bauer,C.,使用磁共振成像和机械测试模拟球囊血管成形术的层特异性三维模型,生物医学工程年鉴,30753-767(2002)
[42] Jirásek,M.,《损伤和断裂的非局部模型:方法的比较》,《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35,4133-4145(1998)·Zbl 0930.74054号
[45] Krajcinovic,D.,《损伤力学》(1996),荷兰北部:荷兰阿姆斯特丹北部·Zbl 1111.74491号
[47] 科尔,E。;Ramm,E.,用梯度增强损伤模型模拟应变局部化,计算材料科学,16,176-185(1999)
[48] 科尔,E。;Ramm,E。;de Borst,R.,《准脆性材料的各向异性梯度损伤模型》,《应用力学与工程中的计算机方法》,183,87-103(2000)·Zbl 0992.74060号
[49] Lasry,D。;Belytschko,T.,瞬态问题中的局部化限制器,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24581-597(1988)·Zbl 0636.73021号
[51] Lemaitre,J。;Chaboche,J.L.,《固体材料力学》(1990),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743.7302号
[52] Leukart,M。;Ramm,E.,《不同材料尺度下损伤模型的比较》,计算材料科学,28749-762(2003)
[53] Liebe,T。;Menzel,A。;Steinmann,P.,几何非线性梯度塑性热力学一致框架的理论和数值,国际工程科学杂志,411603-1629(2003)·Zbl 1211.74042号
[54] Liebe,T。;Steinmann,P.,《几何非线性各向同性梯度损伤的两种策略》,《材料力学行为杂志》,第13期,第175-194页(2002年)
[55] Liebe,T。;斯坦曼,P。;Benallal,A.,几何线性梯度损伤热力学常数框架的理论和计算方面,应用力学和工程中的计算机方法,1906555-6576(2001)·Zbl 0991.74010号
[56] 马肯,R。;Kuhl,E.,用有限元方法识别梯度增强损伤模型的参数,《欧洲力学杂志-A/固体》,18,819-835(1999)·Zbl 0966.74065号
[58] 马丁斯,P。;佩尼亚,E。;Jorge,R.N。;桑托斯,A。;桑托斯,L。;Mascarenhas,T。;Calvo,B.,直肌鞘损伤过程的力学表征和本构模型,生物医学材料力学行为杂志,8,111-122(2012)
[59] Menzel,A。;埃克,M。;斯坦曼,P。;Runesson,K.,《与塑性耦合的各向异性损伤:基于有效配置概念的建模》,《工程数值方法国际期刊》,54,1409-1430(2002)·Zbl 1034.74004号
[60] Menzel,A。;Harrysson,M。;Ristinmaa,M.,《朝向基于定向分布的多尺度方法重塑生物组织》,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中的计算机方法,11,505-524(2008)
[61] Menzel,A。;Steinmann,P.,《大应变各向异性连续损伤力学的理论和计算框架》,《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38,9505-9523(2001)·兹比尔1045.74006
[62] Menzel,A。;Steinmann,P.,《各向异性有限超塑性的观点》,《欧洲力学杂志A/固体》,22,71-87(2003)·Zbl 1026.74013号
[63] Menzel,A。;Steinmann,P.,《关于各向异性乘法弹塑性的空间公式》,《应用力学与工程中的计算机方法》,1923431-3470(2003)·Zbl 1054.74533号
[64] 穆尔豪斯,H.B。;Aifantis,E.,梯度塑性变分原理,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28845-857(1991)·Zbl 0749.73029号
[65] Miehe,C.,《大应变各向同性弹性的公式和有限元实现方面》,《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371981-2004(1994)·Zbl 0804.73067号
[66] Miehe,C.,Ogden型大应变弹性材料中的不连续和连续损伤演化,欧洲力学杂志A/Solids,14697-720(1995)·Zbl 0837.73054号
[67] Miehe,C.,梯度扩展标准耗散固体的多场增量变分框架,固体力学和物理杂志,59898-923(2011)·Zbl 1270.74022号
[68] Nedjar,B.,几何非线性梯度损伤建模框架的理论和计算设置,计算力学,30,65-80(2002)·Zbl 1054.74004号
[69] Pamin,J.,《梯度塑性和损伤模型:简短比较》,《计算材料科学》,32,472-479(2005)
[70] Peerlings,R.H.J。;德博斯特,R。;布雷克尔曼斯,W.A.M。;Geers,M.G.D.,混凝土断裂的梯度增强损伤模型,粘性摩擦材料力学,3,323-342(1998)
[71] Peerlings,R.H.J。;德博斯特,R。;布雷克尔曼斯,W.A.M。;de Vree,J.H.P.,准脆性材料的梯度增强损伤,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39,3391-3403(1996)·Zbl 0882.73057号
[72] 培尼亚,E。;阿拉斯特鲁,V。;拉博达,A。;马丁内斯,M。;Doblaré,M.,《血管组织力学的本构公式,包括粘弹性和软化行为》,《生物力学杂志》,43,984-989(2010)
[73] Pijaudier-Cabot,G。;Baíant,Z.,非局部损伤理论,《工程力学杂志》,1131512-1533(1987)
[74] Polizzotto,C。;鲍里诺,G。;Fuschi,P.,非局部和梯度塑性的热力学一致公式,力学研究通讯,25,75-82(1998)·Zbl 0923.73014号
[75] 鲍威尔,G。;Simons,J.,《非线性结构的改进迭代策略》,《工程数值方法国际期刊》,171455-1467(1981)·Zbl 0462.73065号
[76] Ramm,E.,追踪极限点附近非线性响应的策略,(Wunderlich,W.;Stein,E.;Bathe,K.J.,结构力学中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1981),施普林格:施普林格-柏林-海德堡),63-89·Zbl 0474.73043号
[77] Ramm,E.,《Riks/Wempner方法——位移控制方法在非线性分析中的扩展》(Hinton,E.,非线性计算力学(1982),Pinerdge:Pinerdge Swansea),63-86·Zbl 0539.73099号
[79] Riks,E.,牛顿法在弹性稳定性问题中的应用,ASME应用力学杂志汇刊,391060-1066(1972)·Zbl 0254.73047号
[80] Riks,E.,《解决断裂和屈曲问题的增量方法》,《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第15期,第529-551页(1979年)·Zbl 0408.73040号
[82] Sáez,P。;阿拉斯特鲁,V。;佩尼亚,E。;多布拉雷,M。;Martínez,M.,基于各向异性微球的软纤维组织损伤方法,机械生物学中的生物力学和建模,11,595-608(2011)
[83] Schriefl,A。;Zeindlinger,G。;皮尔斯,D。;Regitnig,P。;Holzapfel,G.,《人体胸腹主动脉和髂总动脉中胶原纤维分层分布方向的测定》,《皇家学会界面杂志》,9,1275-1286(2012)
[84] Schweizerhof,K。;Ramm,E.,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与位移相关的压力载荷,计算机与结构,181099-1114(1984)·Zbl 0554.73069号
[85] Sewell,M.,《关于配置依赖加载》,《理性力学和分析档案》,23327-351(1967)·Zbl 0166.43406号
[86] Simo,J.,《全三维有限应变粘弹性损伤模型:公式和计算方面》,《应用力学和工程中的计算机方法》,60,153-173(1987)·Zbl 0588.73082号
[88] 西蒙,A。;Askes,H。;Peerlings,R。;Sluys,L.,隐式梯度增强连续损伤模型的插值要求,工程中数值方法的通信,19563-572(2003)·Zbl 1113.74313号
[89] 斯坦因,E。;Sagar,G.,Neo-Hookean材料三维有限元的收敛行为,工程计算,25,220-232(2008)·Zbl 1257.74167号
[90] Steinmann,P.,几何非线性梯度损伤的公式和计算,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46,757-779(1999)·Zbl 0978.74006号
[91] 斯维德伯格,T。;Runesson,K.,梯度调节塑性与损伤耦合的热力学一致性理论,国际塑性杂志,13,669-696(1997)·Zbl 0897.73023号
[92] Volokh,K.,《模拟材料失效的软化超弹性》,固体力学和物理杂志,552237-2264(2007)·Zbl 1170.74048号
[93] Voyiadjis,G。;Abu Al-Rub,R.,使用粘度和梯度组合局部化限制器的高速冲击有限应变塑性损伤模型:第二部分-数值方面和模拟,国际损伤力学杂志,15,335-373(2006)
[94] de Vree,J。;布雷克尔曼斯,W。;van Gils,M.,《连续损伤力学、计算机与结构中非局部方法的比较》,55,581-588(1995)·Zbl 0919.73187号
[95] Waffenschmidt,T。;Menzel,A.,双层厚壁管的能量极限状态-应用于残余应力动脉,生物医学材料力学行为杂志(2013年),在线提供
[97] Wcisło,B。;Pamin,J。;Kowalczyk-Gajewska,K.,弹塑性材料大变形的梯度增强损伤模型,力学档案,65407-428(2013)·Zbl 1446.74208号
[100] Wempner,G.,与固体非线性理论相关的离散近似,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71581-1599(1971)·兹比尔0222.73054
[101] Wriggers,P.,非线性有限元方法(2008),Springer·Zbl 1153.74001号
[102] 齐恩基维茨,O。;Taylor,R.,《固体和结构力学的有限元方法》(2000),Elsevier·Zbl 0991.74003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