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基于属性顺序的不完备决策表规则归纳算法。 (英语) Zbl 1361.68258号

摘要:在数据挖掘中,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集不仅不完整,而且还包含各种知识,并被许多用户共享。不同的用户可能喜欢不同种类的知识。目前,如何从不完整的数据集中挖掘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规则已成为数据挖掘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考虑属性顺序,研究了不完备决策表中的决策规则归纳方法。用户的需求由属性顺序描述。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顺序的层次化决策规则挖掘算法,并对其性能和复杂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该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MLEM2算法相比,该算法是有效的。

MSC公司:

68层37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不确定性推理
68T05型 人工智能中的学习和自适应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Hirokane,使用粗糙集和遗传算法提取最小决策算法,《日本的系统与计算机》38(4),第39页–(2007)·doi:10.1002/scj.20405
[2] Hong,通过粗糙集学习跨层次的确定和可能规则,《应用专家系统》34(3),第1698页–(2008)·doi:10.1016/j.eswa.2007.01.038
[3] Feng,分层决策规则挖掘,应用专家系统37(3)pp 2081–(2010)·doi:10.1016/j.eswa.2009.06.065
[4] Pawlak,《粗糙集》,《国际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杂志》11,第341页–(1982)·Zbl 0501.68053号 ·doi:10.1007/BF01001956
[5] Grzymala-Busse,《第二届国际粗糙集与当前计算趋势会议论文集》(RSCTC’2000),第340页–(2001)
[6] 王,不完备信息系统中的粗糙集扩展,中国电工电子工程前沿3(4),第399页–(2008)·doi:10.1007/s11460-008-0070-y
[7] 王,基于粗糙集的面向领域的数据驱动数据挖掘,从粗糙集角度研究GrC理论国际论坛论文集(IFTGrCRSP’2006),第46–(2006)页
[8] Kryszkiewicz,不完备信息系统的粗糙集方法,《信息科学》112(1-4),第39页–(1998)·Zbl 0951.68548号 ·doi:10.1016/S0020-0255(98)10019-1
[9] Stefanowski,《不完整信息表和粗略分类》,《计算智能》17(3),第545页–(2001)·doi:10.1111/0824-7935.00162
[10] Grzymala-Busse,《人工智能课堂讲稿》,载于:第四届国际粗糙集与计算当前趋势会议(RSCTC’2004),第244–(2004)页·doi:10.1007/978-3-540-25929-9_29
[11] Stefanowski,《粗糙集与当前计算趋势》,第212页–(2001年)·doi:10.1007/3-540-45554-X_25
[12] Wang,基于扩展粗糙集的数据驱动值公差关系,《基础信息学》132第349页-(2014)
[13] 关,由非等价关系定义的广义近似,《信息科学》193(1)第163页–(2012)·Zbl 1248.68488号 ·doi:10.1016/j.ins.2012.01.009
[14] Salama,不完整信息表中缺失属性值问题的拓扑解决方案,《信息科学》180(5),第631页–(2010)·doi:10.1016/j.ins.2009.11.010
[15] Nakata,不完全信息中的Twofold粗糙集,《国际通用系统杂志》42(6),第546页–(2013)·Zbl 1268.93091号 ·doi:10.1080/17451000.2013.798898
[16] Grzymala-Busse,《粗糙集交易》I第78页–(2004)·Zbl 1058.68659号 ·doi:10.1007/978-3-540-27794-1_3
[17] Grzymala Busse,用于从具有缺失属性值的数据中归纳规则的修改算法LEM1和LEM2,第三届信息科学联合会议(JCIS’1997)第五届粗糙集和软计算国际研讨会(RSSC’1997)论文集,第69页–(1997)
[18] Grzymala-Busse,ISMIS-91会议记录,第六届智能系统方法学国际研讨会,人工智能讲义,第368页–(1991)
[19] Kryszkiewicz,《不完全信息系统中的规则》,《信息科学》113(3-4),第271页–(1999)·Zbl 0948.68214号 ·doi:10.1016/S0020-0255(98)10065-8
[20] 王,基于区分矩阵的约简算法:顺序属性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杂志》16(6),第489页–(2001)·Zbl 1014.68160号 ·doi:10.1007/BF02943234
[21] 胡,基于属性顺序的快速约简算法,中国计算机学报30(8)pp 1429–(1435)
[22] 姚,《粗糙集交易》第八卷第332页–(2008年)·Zbl 1170.68573号 ·doi:10.1007/978-3-540-85064-9_15
[23] 关,基于属性顺序的Pawlak约简增量算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46(3)pp 461–(2011)·Zbl 1249.68254号
[24] Guan,基于属性顺序的决策规则挖掘算法,Control and decision 27(2)pp 313–(2012)
[25] 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