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相输运过程中梯度形式的源项近似。 (英语) Zbl 0638.76113号

选择一组多相流的两个模型方程来研究近似公式的影响。这些近似值已应用于使用控制体积界面值预测Peclet数,以及作为源项出现的梯度。对梯度源项使用指数近似,而不是传统的中心差分近似,可以显著减少所需的控制体积数。发现网格Peclet数预测的不同近似公式对结果影响不大。还对模型方程的形式进行了研究。模型中梯度形式的源项与对流和扩散项相结合,成为离散方案的一部分。

MSC公司:

76T99型 多相多组分流动
76兰特 扩散
76M99型 流体力学基本方法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Elghobashi,S。;Abou-Arab,T。;Rizk,M。;Mostafa,A.(1984):用双方程湍流模型预测粒子激光射流。国际J多相流10,697-710·doi:10.1016/0301-9322(84)90006-5
[2] Han,T。;汉弗莱,J.A.C。;Launder,B.E.(1981):高雷诺数椭圆流中混合和二次上游差分的比较。计算。方法。申请。机械。工程29,81-95·doi:10.1016/0045-7825(81)90016-5
[3] Hinze,J.O.(1972):湍流流体和颗粒相互作用。《传热和传质进展》,第6卷,第433-452页。纽约:佩加蒙出版社
[4] 黄,P.G。;朗德,B.E。;Leschziner,M.A.(1985):非线性对流过程的离散化:四种方案的大范围比较。计算。方法。申请。机械。工程48,1-24·Zbl 0559.76079号 ·doi:10.1016/0045-7825(85)90065-9
[5] Leonard,B.P.(1979):基于二次上游插值的稳定准确对流建模程序。计算。方法。申请。机械。工程19,59-98·Zbl 0423.76070号 ·doi:10.1016/0045-7825(79)90034-3
[6] Leschziner,M.A.(1980):计算稳态再循环流的三种有限差分格式的实际评估。计算。方法。申请。机械。工程23,293-312·Zbl 0462.76084号 ·doi:10.1016/0045-7825(80)90011-0
[7] Patankar,S.V.(1980):数值传热和流体流动。纽约:麦格劳·希尔·Zbl 0521.76003号
[8] Pourahmadi,F。;Humphrey,J.A.C.(1983):应用于预测侵蚀磨损的固液湍流建模。物理学。化学。Hydrodyn公司。4, 191-219
[9] Raithby,G.D.(1976):流体流动问题的斜迎风差分格式。计算。方法。申请。机械。工程9,153-164·Zbl 0347.76066号 ·doi:10.1016/0045-7825(76)90058-X
[10] Wong,H.H。;Raithby,G.D.(1979):基于近似误差的临界评估改进的有限差分方法。数字。传热2,139-163·doi:10.1080/104077879090891340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