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LCVM型混合规则扩展到混合物汽液平衡的三参数状态方程。 (英语) Zbl 1082.76099号

小结:本文将LCVM混合规则扩展到多参数状态方程,将无穷压和零压混合规则模型结合起来。将新的LCVM型混合规则与Patel-Teja状态方程相结合,应用于不同极性和非极性体系的汽液平衡,其中NRTL活度系数模型用于计算过剩吉布斯自由能。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测试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与范德瓦尔斯混合规则相比,新的混合规则为非极性和极性系统的汽液平衡提供了更好的关联。

MSC公司:

76T10型 液气两相流,气泡流
80A22型 Stefan问题、相位变化等。
第82页第15页 液体统计力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Bobbo,S.、Roman,S.,Nicola,E.、Alberto,B.,1998年。用于测量制冷剂汽液平衡的再循环装置。R600a、R134a、R236fa的二元混合物。流体相平衡,150-151:343-352·doi:10.1016/S0378-3812(98)00334-3
[2] Boulouvalas,C.、Spiliotis,N.、Coutsikos,P.、Tzouvaras,N.,1994年。用LCVM模型预测汽液平衡:Huron-Vidal和Michelsen混合规则与原始UNIFAC和t-mPR状态方程的线性组合。流体相平衡,92:75-106·doi:10.1016/0378-3812(94)80043-X
[3] Coquelet,C.,Hong,D.N.,Chareton,A.,Baba-Ahmed,A.,Richon,D.,2003年。二氟甲烷+1,1,1,2,3,3,3-七氟丙烷系统在283.2至343.38 K温度和4.5 MPa压力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参考国际期刊。,26: 559-565. ·doi:10.1016/S0140-7007(02)00164-0
[4] 韩晓华、王琦、陈国美、崔晓乐,2005。将休伦型混合规则推广到三参数Harmens-Knapp立方状态方程。中国大学化学研究,21(3):209-212。
[5] Holderbaum,T.,Gmehling,J.,1991年。PSRK:一种基于UNFIAC的群贡献状态方程。流体相平衡,70:251-265·doi:10.1016/0378-3812(91)85038-V
[6] 休伦,M.,维达尔,J.,1979年。简单状态方程中新的混合规则,用于表示强非理想混合物的汽液平衡。流体相平衡,3:225-271·doi:10.1016/0378-3812(79)80001-1
[7] Jong,S.L.,Quang,N.H.,Ji,Y.P.,Lee,B.G.,2004年。丙烷(R-290)+异丁烷(R-600a)二元混合物的汽液平衡测量。化学杂志。工程数据,49:192-198·doi:10.1021/je030106k
[8] Kagan,B.B.,Fuliteran,B.M.,Kafalafu,B.B..,广水,P.T.,1974年。汽液平衡数据库(版本)。江滩学会出版公司,东京,第11-16页。
[9] Lee,M.J.,Xiao,C.C.,Liu,H.M.,1997年。甲基四丁基醚、乙酸甲酯和乙酸乙酯混合物的等温汽液平衡。流体相平衡,137:193-207·doi:10.1016/S0378-3812(97)00078-2
[10] Lim,J.S.,Park,J.Y.,Lee,B.G.,2002年。273.15、293.15、303.15、313.15 K时1,1,1-三氟乙烷(HFC-143a)+1,1,1,2-四氟乙烷和+1,1-二氟乙烷的相平衡。流体相平衡,193:29-39·doi:10.1016/S0378-3812(01)00632-X
[11] Michelsen,M.L.,1990年。三次状态方程的修正Huron-Vidal混合规则。流体相平衡,60:213-219·doi:10.1016/0378-3812(90)85053-D
[12] Mitsuho,H.,Shuzo,O.,Kunio,N.,1986年。《汽液平衡计算机辅助数据手册》,阿姆斯特丹和美国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纽约。
[13] Niesen,V.、Palavra,A.、Kidnay,A.J.、Yesavage,V.F.,1986年。一种用于在高温和压力下进行汽液平衡的装置,以及用于水-乙醇和甲醇-乙醇系统的选定结果和压力以及选定结果。流体相平衡,31:283-298·doi:10.1016/0378-3812(86)87013-3
[14] Orbey,H.,Sandler,S.I.,1995年。关于状态方程和自由能模型的结合。流体相平衡,111:53-70·doi:10.1016/0378-3812(95)02764-6
[15] Patel,N.C.,Teja,A.S.,1982年。流体和流体混合物的新立方状态方程。化学。工程科学。,37: 463-473. ·doi:10.1016/0009-2509(82)80099-7
[16] Renon,H.,Prausnitz,J.M.,1968年。液体混合物热力学过剩函数中的局部成分。艾奇·J,14:135-144·doi:10.1002/aic.690140124
[17] Sadus,R.J.,1993年。组合规则和分子形状对二元流体混合物高压相平衡的影响。《物理学杂志》。化学。,97: 1985-1992. ·doi:10.1021/j100111a042
[18] Twu,C.H.,Coon,J.E.,Bluck,D.,Tilton,B.,Rowland,M.,1998年。零压力混合规则和无限压力混合规则之间的联系。流体相平衡.153:29-44·doi:10.1016/S0378-3812(98)00408-7
[19] Yang,T.,Chen,G.J.,Yan,W.,Guo,T.M.,1997年。将Wong-Sandler混合规则推广到三参数Patel-Teja状态方程:应用到近临界区域。化学。《工程师杂志》,67:27-36·doi:10.1016/S1385-8947(97)00012-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