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对生存数据的二元回归模型:局部影响和残差分析。 (英语) Zbl 1332.62392号

摘要:双变量分布的使用在生存率和可靠性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我们考虑了一个基于copula的双变量生存时间的位置尺度模型,以模拟双变量生存数据的相关性。对于该模型,我们考虑基于最大似然的推理过程。在删失数据设置中,还检查了双变量模型的效率增益。对于不同的参数设置、样本大小和截尾百分比,进行了各种模拟研究,并将其与匹配成对生存数据的二元回归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在三种摄动方案下,提出并推导了局部影响和总影响等灵敏度分析方法。利用鞅边际和偏差边际残差测度来检验模型的充分性。此外,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度量方法,称之为修正偏差分量残差。本文中的方法以肾脏患者的终生数据集为例进行了说明。

MSC公司:

62号05 可靠性和寿命测试
62J20型 诊断、线性推理和回归
62小时05 多元概率分布的表征与结构理论;连接线
2012年12月62日 参数估计量的渐近性质

软件:

公牛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Carrasco JMF、Ortega EMM、Paula GA(2008)《截尾数据的对数修正威布尔回归模型:敏感性和残差分析》。计算统计数据分析52:4021–4029·Zbl 1452.62566号 ·doi:10.1016/j.csda.2008.01.027
[2] Clayton DG(1978)双变量生命表关联模型及其在慢性病发病率家族趋势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特征65:141–151·Zbl 0394.92021号 ·doi:10.1093/biomet/65.1.141
[3] Collett D(2003)医学研究中的生存数据建模。查普曼&霍尔,伦敦·Zbl 1041.62058号
[4] Conway DA(1979)Farlie–Gumbel–Morgenstern分布。收录:Kotz S,Johnson NL(编辑)《统计科学百科全书》,第3卷。纽约威利,第28-31页
[5] Cook RD(1986)《地方影响评估》(讨论)。J R统计Soc B 48:133–169·Zbl 0608.62041号
[6] Cox DR,Hinkley DV(1974)《理论统计学》。查普曼和霍尔,伦敦
[7] Cox DR,Oakes D(1984)生存数据分析。查普曼和霍尔,纽约
[8] Cox DR,Snell EJ(1968)残差的一般定义。J R统计Soc B 30:248–275·Zbl 0164.48903号
[9] Doornik J(2001)Ox:一种面向对象的矩阵编程语言。英国汤姆森国际商业出版社
[10] Embrechts P,Linskog F,McNiel A(2003)用连接函数建模依赖性,并将其应用于风险管理。http://www.math.ethz.ch/baltes/ftp/papers.html
[11] Escobar LA,Meeker WQ(1992)用截尾数据评估回归分析中的影响。生物计量学48:507–528·Zbl 0825.62838号 ·doi:10.2307/2532306
[12] Fachini JB、Ortega EMM、Louzada-Neto F(2008)在存在协变量的情况下影响多风险模型的诊断。应用统计方法17:413–433·Zbl 1405.62132号 ·doi:10.1007/s10260-007-0067-3
[13] Galea M,Riquelme M,Paula GA(2000)椭圆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诊断方法。Braz J Probab统计14:167–184·Zbl 0983.62039号
[14] Gustafson P,Aeschliman D,Levy AR(2003)拟合贝叶斯生存模型的简单方法。终身数据分析9:5–19·Zbl 1116.62329号 ·doi:10.1023/A:1021821002693
[15] He W,Lawless JF(2005)回归分析的双变量位置尺度模型,及其在寿命数据中的应用。J R Stat Soc公司67:63–78·Zbl 1060.62061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1/j.1467-9868.2005.00488.x
[16] Hougaard P(1986)一类多元失效时间分布。生物特征73:671–678·Zbl 0613.62121号
[17] Hougaard P(1989)拟合多变量失效时间分布。IEEE Trans Reliab 38:444–448·Zbl 0694.62051号 ·doi:10.1109/24.46460
[18] Jin Z,Lin DY,Wei LJ,Ying Z(2003)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的基于秩的推断。生物特征90:341–353·Zbl 1034.62103号 ·doi:10.1093/biomet/90.2.341
[19] Klein JP,Moeschberger ML(1997)生存分析:删失和截断数据的技术。纽约州施普林格
[20] Lawless JF(2003)寿命数据的统计模型和方法。纽约威利
[21] Lesaffre E,Verbeke G(1998)线性混合模型中的局部影响。生物统计学54:570–582·Zbl 1058.62623号 ·doi:10.2307/3109764
[22] McCullagh P,Nelder JA(1989)《广义线性模型》,第2版。查普曼和霍尔,伦敦·Zbl 0744.62098号
[23] McGilchrist CA,Aisbett CW(1991),虚弱回归是生存分析。生物计量学47:461–466·doi:10.2307/2532138
[24] Nelsen R(1999)《连接词导论》。纽约州施普林格·兹比尔0909.62052
[25] Oakes D(1989)脆弱性诱发的双变量生存模型。美国统计协会J Am Stat Assoc 84:487–493·Zbl 0677.62094号 ·doi:10.1080/01621459.1989.10478795
[26] Ortega EMM、Bolfarine H、Paula GA(2003)《影响广义log-gamma回归模型的诊断》。计算统计数据分析42:165–186·Zbl 1429.62336号 ·doi:10.1016/S0167-9473(02)00104-4
[27] Ortega EMM,Cancho VG,Bolfarine H(2006),使用删失数据影响指数-威布尔回归模型的诊断。Stat Oper Res事务处理30:172–192·Zbl 1274.62357号
[28] Ortega EMM,Rizzato FB,Demétrio CGB(2008a)具有协变量的广义log-gamma混合模型:局部影响和残差分析。统计方法应用。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7/s10260-008-0104-x
[29] Ortega EMM,Paula GA,Bolfarine H(2008b)广义log-gamma回归模型中的偏差弹性。J Stat Comput Simul 78:747–764统计模拟·Zbl 1145.62081号 ·doi:10.1080/0949650701282465
[30] Ortega EMM,Paula GA,Bolfarine H(2009),具有治愈分数的广义log-gamma回归模型。终身数据分析15:79–106·Zbl 1302.62236号 ·doi:10.1007/s10985-008-9096-y
[31] Paula GA(1993)评估限制回归模型中的局部影响。计算统计数据分析16:63–79·Zbl 0875.62357号 ·doi:10.1016/0167-9473(93)90245-O
[32] Paula GA(1995)限制广义线性模型中的影响和残差。J统计计算模拟51:315–352·网址:10.1080/00949659508811640
[33] Pettitt AN,Bin Daud I(1989)比例风险回归影响的案例权重度量。应用统计38:51–67·doi:10.2307/2347680
[34] Romeo JSN,Tanaka NI,Pedroso de Lima AC(2006),双变量生存建模:基于Copulas的贝叶斯方法。寿命数据分析12:205–222·Zbl 1134.62321号 ·doi:10.1007/s10985-006-9001-5
[35] Sahu SK,Dey DK(2000)双变量生存数据脆弱性和其他模型的比较。寿命数据分析6:207–228·兹比尔0966.62086 ·doi:10.1023/A:1009633524403
[36] Shih JH,Louis TA(1995)二元生存数据关联模型中关联参数的推断。生物计量学51:1384–1399·Zbl 0869.62083号 ·doi:10.2307/2533269
[37] Silva GO、Ortega EMM、Cancho VG、Barreto ML(2008)《截尾数据的Log-Burr XII回归模型》。计算统计数据分析52:3820-3842·Zbl 1452.62847号 ·doi:10.1016/j.csda.2008.01.003
[38] Vaupel JW,Manton KG,Stallard E(1979)个体脆弱性异质性对死亡率动态的影响。人口统计16:439–454·doi:10.2307/206122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