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组件环境中的兼容性。 (英语) Zbl 1292.68107号

摘要:由于两个主要因素:消息丢失和死锁,许多组件交互的分布式环境可能以非最佳方式运行。当组件未准备好接收发送给它的消息作为输入时,就会发生消息丢失。在死锁的情况下,系统会无限期地等待从未到达的消息。在[J.卡莫纳J.科尔塔德拉,莱克特。注释计算。科学。2517, 360–377 (2002;Zbl 1019.68616号)]提出了一种理论来表征一对系统何时兼容,即它们可以进行对话而不受这两个问题的影响。所发展的理论仅限于两个部分,一个特定的同步模式和一个封闭的环境。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所有这些假设,以定义多组件环境中兼容性的一般概念。对于兼容性的扩展定义,我们使用团队自动机作为建模形式,允许任意同步策略和迭代/分层组合。此外,还显示了如何使用本文提出的兼容性的一般定义来确定基于任意同步策略构建的团队自动机中出现的兼容性问题。

MSC公司:

68问题85 并发和分布式计算的模型和方法(进程代数、互模拟、转换网等)
65年第68季度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dámek,J。;Plasil,F.,《组件组成错误和更新原子性:静态分析》,《软件维护与进化杂志:研究与实践》,17,5,363-377(2005)
[4] Armstrong,J.,Erlang,ACM通信,53,9,68-75(2010)
[5] Arnold,A.,有限过渡系统(1994),普伦蒂斯·霍尔·Zbl 0796.68141号
[6] Bauer,S.S。;Hennicker,R。;Janisch,S.,《交互有状态组件的行为协议》,《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的电子笔记》,26347-66(2010)
[7] Bauer,S.S。;Mayer,P。;施罗德,A。;Hennicker,R.,《关于弱模态兼容性、精化和MIO工作台》,(Esparza,J.;Majumdar,R.、TACAS.TACAS,计算机科学讲稿,第6015卷(2010),Springer),175-189·Zbl 1284.68339号
[9] ter Beek,M.H.公司。;埃利斯,C。;Kleijn,J。;Rozenberg,G.,群件系统的团队自动机中的同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工作,协作计算杂志,12,1,21-69(2003)
[10] Berry,G.,《酯酶v5语言入门》。技术报告,应用数学中心,矿业大学和INRIA(2004年)
[12] Carmona,J。;Cortadella,J.,反应系统的输入/输出兼容性,(第四届计算机辅助设计形式化方法国际会议,FMCAD,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2002),Springer-Verlag),360-377·Zbl 1019.68616号
[13] Carmona,J。;科尔塔德拉,J。;Kishinevsky,M。;Taubin,A.,弹性电路,IEEE集成电路和系统CAD汇刊,28,10,1437-1455(2009)
[14] Carmona,J。;科尔塔德拉,J。;Pastor,E.,《反应系统的合成:异步电路设计的应用》(Cortadella,J.;Yakovlev,A。;Rozenberg,G.,《并行和硬件设计进展》。并发和硬件设计进展,ACHD。并行和硬件设计的进展。并发和硬件设计进展,ACHD,计算机科学讲稿,第2549卷(2002),Springer-Verlag),108-151·Zbl 1029.68505号
[17] 大卫·A。;Larsen,K.G。;Legay,A。;尼曼,美国。;Wasowski,A.,《定时I/O自动机:实时系统的完整规范理论》(Johansson,K.H.;Yi,W.,HSCC(2010),ACM),91-100·Zbl 1361.68143号
[18] Dill,D.L.,(速度无关电路的自动分层验证的迹理论。速度无关电路的自动分层验证的迹理论,ACM杰出论文(1989),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19] Ellis,C.A.,群件系统的团队自动机,(支持团队工作的国际ACM SIGGROUP会议记录:集成挑战。支持团队工作:集成挑战的国际ACM-SIGGROOP会议记录,亚利桑那州凤凰城(1997),ACM出版社:纽约ACM出版社),415-424
[20] 恩格斯,G。;Groenewegen,L.,《走向团队自动化驱动的面向对象协作工作》,(Brauer,W.;Ehrig,H.;Karhumäki,J.;Salomaa,A.,《形式与自然计算》,《计算机科学讲义》,第2300卷(2002),Springer),257-276·Zbl 1060.68607号
[21] 费尔南德斯,F。;Royer,J.-C.,《STSLib项目:基于sts的正式组件模型》,《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的电子笔记》,215131-149(2008)
[22] Hennicker,R。;Knapp,A.,《通信安全组件组件的模态接口理论》,(Cerone,A.;Pihlajasaari,P.,ICTAC,《计算机科学讲义》,第6916卷(2011年),Springer),135-153·Zbl 1350.68182号
[23] Larsen,K.G。;尼曼,美国。;Wasowski,A.,接口和产品线理论的模式I/O自动机,(Nicola,R.D.,ESOP.ESOP,计算机科学讲义,第4421卷(2007),Springer),64-79·Zbl 1187.68296号
[25] 林奇,N.A。;Tuttle,M.R.,(输入/输出自动机简介。输入/输出自动化简介,CWI-Quarterly,volume 2(1989)),219-246,Centrum voor Wiskunde en Informatica,阿姆斯特丹,荷兰·Zbl 0677.68067号
[26] 关于petri网的讲座I:基本模型,petri网的进展,卷基于1996年9月在Dagstuhl举行的关于petri网的高级课程(Reisig,W.;Rozenberg,G.,《计算机科学讲义》,第1491卷(1998年),Springer)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