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尔朗的可逆性理论。 (英语) Zbl 1400.68046号

摘要:在可逆语言中,任何正向计算都可以通过有限的反向步骤序列来撤消。可逆计算已经在不同编程语言和形式主义的背景下进行了研究,它被用于测试和验证等。在本文中,我们考虑Erlang的子集,Erlang是一种基于参与者模型的函数式并发编程语言。我们提出了该语言中可逆计算的形式语义,并证明了其主要性质,包括因果一致性。我们还在其上构建了一个回滚操作符,可用于撤消进程到给定检查点的操作。

MSC公司:

68甲15 编程语言理论
68甲18 函数编程和lambda演算
68甲19 其他编程范式(面向对象、顺序、并发、自动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阿姆斯特朗,J。;维尔丁,R。;维克斯特罗姆,C。;Williams,M.,《Erlang中的并发编程》(1996),普伦蒂斯·霍尔
[2] 巴德,F。;Nipkow,T.,《术语改写及其所有内容》(1998年),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948.68098号
[3] Bennett,C.,计算的逻辑可逆性,IBM J.Res.Dev.,17525-532,(1973)·Zbl 0267.68024号
[4] Bennett,C.,《可逆计算历史注释》,IBM J.Res.Dev.,44,1,270-278,(2000)
[5] 卡巴列罗,R。;马丁·马丁·E。;Riesco,A。;Tamarit,S.,并发Erlang程序的声明性调试器(扩展版),(2013),马德里Complutense大学,技术报告SIC-15/13,博士。计算机信息系统
[6] 卡德利,L。;Laneve,C.,可逆结构,(Fages,F.,第九届系统生物学计算方法国际会议论文集,CMSB 2011,(2011),ACM),131-140
[7] 卡尔森,R。;古斯塔夫森,B。;Johansson,E。;Lindgren,T。;S.-O.Nyström。;Pettersson,M。;Virding,R.,Core Erlang 1.0.3。语言规范,(2004),可从
[8] 克里斯特斯库,I。;Krivine,J。;Varacca,D.,可逆p-演算的组合语义,(第28届ACM/IEEE计算机科学逻辑研讨会,LICS 2013,(2013),IEEE计算机学会),388-397·Zbl 1366.68201号
[9] Danos,V。;Krivine,J.,《可逆通信系统》,(Gardner,P.;Yoshida,N.,《第十五届并行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CONCUR 2004,《计算机科学讲义》,第3170卷,(2004),Springer),292-307·1099.68066兹比尔
[10] Danos,V。;Krivine,J.,《RCCS中的事务》,(Abadi,M.;de Alfaro,L.,《第十六届并行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CONCUR 2005,计算机科学讲稿,第3653卷,(2005),Springer),398-412·Zbl 1134.68432号
[11] 菲尔德,J。;Varela,C.A.,Transactors:一种在不可靠环境中保持全局一致分布式状态的编程模型,(Palsberg,J.;Abadi,M.,第32届ACM SIGPLAN-SIGACT编程语言原理研讨会论文集,POPL 2005,(2005),ACM),195-208·Zbl 1369.68134号
[12] Frank,M.P.,《可逆计算导论:动机、进展和挑战》,(Bagherzadeh,N.;Valero,M.;Ramírez,A.,《第二届计算前沿会议论文集》(2005),美国计算机学会),385-390
[13] Fredlund,L.-A.,《Erlang代码推理框架》,(2001),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博士论文
[14] 贾奇诺,E。;拉内斯,我。;Mezzina,C.A.,因果一致可逆调试,(Gnesi,S.;Rensink,A.,《第17届软件工程基本方法国际会议论文集》,FASE 2014,计算机科学讲义,第8411卷,(2014),Springer),370-384
[15] 贾奇诺,E。;拉内斯,我。;Mezzina,C.A。;Tiezzi,F.,基于元组的语言中的因果一致可逆性,(Daneshtalab,M.;Aldinucci,M.;Leppänen,V.;Lilius,J.;Brorsson,M.,第23届欧洲微计算机并行、分布式和基于网络的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PDP 2015,(2015),IEEE计算机学会),467-475
[16] Kuang,P。;菲尔德,J。;Varela,C.A.,使用异步本地检查点的容错分布式计算,(Boix,E.G.;Haller,P.;Ricci,A.;Varela
[17] Landauer,R.,《计算过程中的不可逆性和热量生成》,IBM J.Res.Dev.,5183-191,(1961)·Zbl 1160.68305号
[18] 拉内斯,我。;Mezzina,C.A。;施密特,A。;Stefani,J.,《控制高阶π的可逆性》,(Katoen,J.;König,B.,《第22届并行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CONCUR 2011,《计算机科学讲义》,第6901卷,(2011),Springer),297-311·Zbl 1344.68168号
[19] 拉内斯,我。;Mezzina,C.A。;Stefani,J.,高阶可逆性π-Theor微积分。计算。科学。,625, 25-84, (2016) ·Zbl 1338.68078号
[20] 拉内斯,我。;Mezzina,C.A。;Tiezzi,F.,因果一致可逆性,公牛。欧洲协会。计算。科学。,114, (2014) ·Zbl 1409.68117号
[21] 拉内斯,我。;Nishida,N。;Palacios,A。;Vidal,G.,考德网站。统一资源定位地址
[22] 拉内斯,我。;Nishida,N。;Palacios,A。;Vidal,G.,Cauder:Erlang的因果一致可逆调试器,(Gallagher,J.P.;Sulzmann,M.,《第十四届函数与逻辑编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FLOPS 2018),《计算机科学讲义》,第10818卷,(2018),柏林斯普林格出版社,247-263·Zbl 1507.68066号
[23] Lienhardt,M。;拉内斯,我。;Mezzina,C.A。;Stefani,J.,《可逆抽象机及其空间开销》,(Giese,H.;Rosu,G.,《第14届IFIP工作组分布式系统形式化技术国际联合会议论文集》(FMOODS 2012)和第32届IFIP WG 6.1国际会议论文集,FORTE 2012,《计算机科学讲义》,第7273卷,(2012),Springer),1-17
[24] Matsuda,K。;胡,Z。;Nakano,K。;哈马纳,M。;Takeichi,M.,基于视图补码函数自动求导的双向转换,(Hinze,R.;Ramsey,N.,《第十二届ACM SIGPLAN国际函数编程会议论文集》,ICFP 2007,(2007),ACM),47-58·Zbl 1291.68147号
[25] Neykova,R。;Yoshida,N.,“让它恢复:多方协议诱导的恢复”,(Wu,P.;Hack,S.,《第26届编译器构造国际会议论文集》,CC 2017,(2017),ACM),98-108
[26] Nishida,N。;Palacios,A。;Vidal,G.,可逆术语重写,(Kesner,D.;Pientka,B.,第一届计算和推导形式结构国际会议,FSCD 2016,LIPIcs,第52卷,(2016),Schloss Dagstuhl-Leibniz Zentrum fuer Informatik),第28:1-28:18页·Zbl 1387.68147号
[27] Nishida,N。;Palacios,A。;Vidal,G.,《Erlang的可逆语义》,(Hermenegildo,M.;López-GarcíA,P.,第26届基于逻辑的程序合成和转换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LOPSTR,LNCS,第10184卷,(2017),斯普林格),259-274,初步版本可从·Zbl 1485.68032号
[28] 菲利普斯一世。;Ulidowski,I.,《逆向代数过程计算》,J.Log。代数程序。,73, 1-2, 70-96, (2007) ·Zbl 1123.68065号
[29] Rosen,B.K.,《树操作系统和教堂-罗素定理》,J.ACM,20,1,160-187,(1973)·Zbl 0267.68013号
[30] Svensson,H。;弗雷德隆德,洛杉矶。;Earle,C.B.,《未来Erlang的统一语义》(第九届ACM SIGPLAN Erlang研讨会论文集,(2010),ACM),23-32
[31] 汤姆森,M.K。;Axelsen,H.B.,可逆函数语言RFUN的解释与编程,(第27届函数语言实现与应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IFL 2015,(2016),ACM),第8:1-8:13页
[32] Tiezzi,F。;Yoshida,N.,可逆基于会话的pi-calculus,J.Log。代数方法程序。,84, 5, 684-707, (2015) ·Zbl 1337.68075号
[33] 横山,T.,可逆计算和可逆编程语言,电子。注释Theor。计算。科学。,253,6,71-81,(2010),Proc。可逆计算研讨会(RC 2009)
[34] 横山,T。;Axelsen,H.B。;Glück,R.,《可逆编程语言的原理》(Ramírez,a.;Bilardi,G.;Gschwind,M.,《第五届计算前沿会议论文集》(2008),ACM),43-5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