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地形上薄地球物理质量流的多尺度近似。 (英语) Zbl 1528.65060号

摘要:本文致力于用多网格尺度方法描述复杂地形上薄地球物理质量流的动力学行为。由于地形表面通常是非直角弯曲的,我们引入了一个合适的局部坐标系,以有效地描述流动行为。复杂曲面应该由有限个三角形元素组成。由于三角形元素的方向不相等,不同的通量方向增加了在三角形元素边界处求解Riemann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引入了一个以顶点为中心的单元系统来计算物理量的演化,其中单元边界位于三角形内,并且可以应用传统的黎曼解算器。因此,有两种网格尺度:用于局部地形测绘的元素尺度和用于物理量演化的顶点中心单元尺度。采用HLL方法计算界面处的数值通量,完成了最终方案。通过三个数值例子和一个大型滑坡的应用,检验了该方法的性能,并说明了其在复杂地形上描述浅层流动的能力。

MSC公司:

6500万08 含偏微分方程初值和初边值问题的有限体积法
65牛顿50 涉及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的网格生成、精化和自适应方法
35升65 双曲守恒定律
76D05型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
76个M12 有限体积法在流体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58J90型 偏微分方程在流形上的应用
86-08 地球物理问题的计算方法
35问题35 与流体力学相关的PDE
86年第35季度 与地球物理学有关的偏微分方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S.B.Savage,K.Hutter,有限质量颗粒材料沿粗糙斜坡向下的运动,J.流体力学。199 (1989) 177-215. ·Zbl 0659.76044号
[2] M.Christen、J.Kowalski和P.Bartelt,RAMMS:三维地形中密集雪崩的数值模拟。《寒冷地区科学与技术》,63(1-2)(2010)1-14。
[3] R.P.Denlinger,R.M.Iverson,《不规则三维三角网上的颗粒雪崩》:1。理论与计算,《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地球表面109(F1)》(2004)F01014。
[4] S.Li和C.J.Duffy,《河流浅水流动、泥沙输移和河床演变建模的完全耦合方法》,《水资源研究》,47(2011)W03508。
[5] 郭永善、蔡永善、陈永善、谢家乐、宫本康夫、伊藤,台风莫拉克期间小林村深层降雨诱发滑坡的运动,滑坡,10(2)(2013)191-202。
[6] T.Takahashi,《泥石流:力学、预测与对策》,CRC出版社,2014年。
[7] K.B.Khattri和S.P.Pudasaini,扩展的准两相质量流模型,《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106(2018),第205-222页。
[8] I.Luca,C.-Y.Kuo,K.Hutter,Y.-C.Tai,在任意刚性地形上模拟浅层过饱和混合料,《力学杂志》,28(3)(2012)523-541。
[9] E.B.Pitman和L.Le,雪崩和泥石流的双流体模型,《皇家学会哲学学报A: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363(2005),第1573-1601页·Zbl 1152.86302号
[10] S.P.Pudasaini,《一般两相泥石流模型》,《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地球表面》,117(2012)F03010。
[11] S.P.Pudasaini和J.-T.Fischer,泥石流相分离的力学模型,国际多相流杂志,(2020年),第103292页。
[12] S.P.Pudasaini和M.Mergili,多相质量流模型。《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地球表面》,124(2019)2920-2942。
[13] M.Mergili、F.Jan-Tomas、J.Krenn和S.P.Pudasaini、r.avaflow v1,两相质量流传播和相互作用的先进开源计算框架。地球科学模型开发10(2017)第553页。
[14] M.Mergili、A.Emmer、A.Juřicová、A.Cochachin、J.-T.Fischer、C.Huggel和S.P.Pu-dasaini。我们能模拟复杂的水文地貌过程链吗?2012年圣克鲁斯山谷(科迪勒拉·布兰卡,佩鲁)多湖突发洪水。地球表面过程和地貌,43(7)(2018)1373-1389。
[15] M.Mergili、M.Jaboyedoff、J.Pullarelo和S.P.Pudasaini。使用r.avaflow对2017年Piz Cengalo Bondo滑坡梯级进行反向计算: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学到什么。《自然灾害与地球系统科学》,20(2)(2020)505-520。
[16] S.Savage,K.Hutter,颗粒材料从开始到结束的雪崩动力学。第一部分:分析,机械学报86(1-4)(1991)201-223·Zbl 0732.73053号
[17] R.Greve,T.Koch,K.Hutter,颗粒雪崩沿着部分弯曲表面的无边界流动。理论,伦敦皇家学会会刊。A辑:《数学与物理科学》445(1924)(1994)399-413·Zbl 0807.76006号
[18] J.Gray,M.Wieland,K.Hutter,复杂基底地形上颗粒雪崩的重力驱动自由表面流,Proc。R.Soc.伦敦。A 455(1999)1841-1875·Zbl 0951.76091号
[19] J.M.N.T.Gray,Y.-C.Tai,S.Noelle,快速颗粒自由表面流动中的冲击波、死区和无颗粒区,流体力学杂志491(2003)161-181·Zbl 1063.76655号
[20] X.Meng,Y.Wang,两相泥石流建模与数值模拟,《岩土学报》11(5)(2016)1027-1045。
[21] S.P.Pudasaini,K.Hutter,干颗粒物质沿弯曲和扭曲河道的快速剪切流,《流体力学杂志》495(2003)193-208·Zbl 1054.76083号
[22] S.P.Pudasaini、Y.Wang和K.Hutter,《模拟泥石流沿一般河道流动》。《自然灾害与地球系统科学》,5(2005)799-819。
[23] S.P.Pudasaini、Y.Wang、L.-T.Sheng、S.-S.Hsiau、K.Hutter和R.Katzenbach,《雪崩颗粒沿弯曲和扭曲通道流动:理论和实验结果》,《流体物理学》20(2008),第073302页·Zbl 1182.76614号
[24] F.Bouchut,M.Westdickenberg,任意地形的重力驱动浅水模型,Comm.Math。科学2(2004)359-389·Zbl 1084.76012号
[25] C.-Y.Kuo,Y.-C.Tai,F.Bouchut,A.Mangeney,M.Pelanti,R.Chen,K.Chang,基于一般地形上圣维南方程的台湾草岭滑坡模拟,工程地质104(3-4)(2009)181-189。
[26] I.Luca、Y.C.Tai和C.Y.Kuo。非压力、基于地形的雪崩方程和理想流体和粘性流体重力驱动流的近似值。应用科学中的数学模型和方法,19(01)(2009)127-171·Zbl 1156.76008号
[27] I.Luca、Y.C.Tai和C.-Y.Kuo,《任意地形上浅层重力驱动固液混合物建模》,《数学科学通讯》7(2009)1-36·Zbl 1269.76096号
[28] W.Hui,P.Li,Z.Li,求解二维欧拉方程的统一坐标系,计算物理杂志153(2)(1999)596-637·Zbl 0969.76061号
[29] 许文华,计算流体力学中的统一坐标系,计算物理中的通信2(4)(2007)577-610。
[30] Y.-C.Tai,C.-Y.Kuo,《侵蚀和沉积一般地形上颗粒流的新模型》,机械学报199(2008)71-96·Zbl 1148.76058号
[31] Y.-C.Tai,Y.-C.Lin,《颗粒沿受限倾斜斜槽流入水平径流区的行为聚焦视图》,Phys。流体20(2008)123302·Zbl 1182.76741号
[32] I.Luca,Y.-C.Tai,C.-Y.Kuo,《浅层地球物理物质沿任意地形流动》,斯普林格出版社,2016年。
[33] Y.-C.Tai,C.-Y.Kuo,模拟地面变化地形上库仑混合型浅层泥石流,《自然灾害与地球系统科学》12(2)(2012)269-280。
[34] Y.-C.Tai,C.-Y.Kuo,W.-H.Hui,《小曲率时变地形上颗粒崩塌的替代深度积分公式》,《地球物理与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106(6)(2012)596-629·Zbl 1532.76121号
[35] C.-Y.Kuo,Y.-C.Tai,C.Chen,K.Chang,A.Siau,J.Dong,R.Han,T.Shimamoto,C.Lee,小林灾难的滑坡阶段:模拟和验证,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地球表面116(F04007)(2011)doi:10.1029/2010JF001921。
[36] Y.-C.Tai,J.Heß,Y.Wang,《粗糙地形上颗粒-流体分离的两相泥石流建模:2009年小林事件的应用》,台湾,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地球表面124(2)(2019)305-333。
[37] R.M.Iverson,通过剪胀和孔隙压力反馈调节滑坡运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地球表面110(2005)F02015。
[38] J.Heß,Y.Wang,K.Hutter,结合孔隙压力演化和低塑性行为的颗粒流体混合物热力学一致性建模,《连续力学与热力学》29(1)(2017)311-343·Zbl 1365.76327号
[39] J.Heß,Y.-C.Tai,Y.Wang,《在崎岖地形上具有孔隙压力和粒间摩擦的泥石流》,《计算机与流体》190(2019)139-155·Zbl 1496.76150号
[40] B.Braconnier,J.-J.Hu,Y.-Y.Niu,B.Nkonga,K.-M.Shyue,低马赫可压缩两相流的数值模拟:一些基本解技术的初步评估。,ESAIM:程序。28 (2009) 117-134. ·Zbl 1176.76092号
[41] C.-Y.Kuo,B.Nkonga,M.Ricchiuto,Y.-C.Tai,B.Braconnier,《含ero-sion/沉积过程的干颗粒流》。,ESAIM:程序。28 (2009) 135-149. ·Zbl 1176.76137号
[42] M.Rauter先生。Tuković,三维表面浅颗粒流的有限面积格式。,计算机与流体166(2018)184-199·Zbl 1390.76904号
[43] C.Juez,D.Caviedes-Voullième,J.Murillo,P.García-Navarro,复杂地形上的二维干颗粒自由表面瞬态流动。第二部分:流体结构的数值预测和基准测试,计算机与地球科学73(0)(2014)142-163。
[44] I.Luca、K.Hutter、Y.-C.Tai和C.-Y.Kuo,任意地形上雪崩模型的层次结构。机械学报205(2009)121-149·Zbl 1167.74031号
[45] M.Quecedo,M.Pastor,《倾斜和弯曲河床上自由表面流动的有限元建模》,《计算物理杂志》189(1)(2003)45-62·Zbl 1097.76572号
[46] J.-T.Fischer、J.Kowalski、S.P.Pudasaini,应用雪崩建模中的地形曲率效应,《寒冷地区科学与技术》74(2012)21-30。
[47] E.Audusse,M.Bristeau,《非结构网格上浅水流动的一种良好平衡的保正二阶格式》,《计算物理杂志》206(1)(2005)311-333·Zbl 1087.76072号
[48] G.Richard,S.Gavrilyuk,《滚波的新模型:与Brock实验的比较》,《流体力学杂志》698(2012)374-405·Zbl 1250.76041号
[49] G.Richard,S.Gavrilyuk,《剪切浅水流模型中的经典水力跳跃》,《流体力学杂志》(2013)492-521·兹比尔1287.76089
[50] A.Bhole,B.Nkonga,S.Gavrilyuk,K.Ivanova,剪切浅水流非保守建模的涨落分裂黎曼解算器,计算物理杂志392(2019)205-226·Zbl 1452.65185号
[51] P.Chandrashekar、B.Nkonga、A.K.Meena和A.Bhole,剪切浅水模型的路径守恒有限体积法,计算物理杂志,(2020),第109457页·Zbl 1436.76036号
[52] O.Pouliquen,Y.Forterre,《致密颗粒流的摩擦定律:质量沿粗糙斜面运动的应用》。,J.流体力学。453 (2002) 133-151. ·Zbl 0987.76522号
[53] G.Midi,关于致密颗粒流。,欧洲物理学。《期刊》第14卷。
[54] E.Audusse,F.Bouchut,M.Bristeau,R.Klein,B.Perthame,《快速稳定的平衡方案,浅水流静水压重建》,SIAM J.Sci。计算。25 (2004) 2050-2065. ·Zbl 1133.65308号
[55] G.Taubin,从多面体近似估计曲面的曲率张量,《第五届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论文集》(1995)902-907。
[56] J.J.Stoker,《水波:数学理论与应用》,《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第四卷,Interscience Publishers,Inc.,纽约,1957年·Zbl 0078.40805号
[57] O.Delestre,C.Lucas,P.-A.Ksinant,F.Darboux,C.Laguerre,T.-N.Vo,F.James,S.Cordier等人,《Swashes:水力和环境研究浅水分析解汇编》,《国际流体数值方法杂志》72(3)(2013)269-300·Zbl 1455.76005号
[58] S.B.Savage,K.Hutter,《有限质量颗粒材料沿粗糙斜坡的运动》,《流体力学杂志》199(1989)177-215·Zbl 0659.76044号
[59] Y.C.Tai、S.Noelle、J.Gray、K.Hutter,《大极点雪崩的冲击捕获和前跟踪方法》,《计算物理杂志》175(1)(2002)269-301·Zbl 1168.76356号
[60] Y.Kuo,Y.Tsai,Y.Chen,C.Shieh,K.Miyamoto,T.Itoh,台风Morakot期间小林村深层降雨诱发滑坡的运动,滑坡10(2)(2013)191-202。
[61] J.Dong,Y.Li,C.Kuo,R.Sung,M.Li,C.Lee,C.Chen,W.Lee,台湾小林村短暂滑坡大坝的形成和溃坝第一部分:大坝几何结构的事后重建,工程地质学123(1)(2011)40-59。
[62] A.E.Scheidegger,《关于预测灾难性滑坡的范围和速度》,《岩石力学》,5(1973),第231-236页。
[63] O.Castro-Orgaz,K.Hutter,J.V.Giraldez,W.H.Hager,三维地形上的非静力颗粒流:新Boussinesq型重力波?,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地球表面120(1)(2015)1-28。
[64] R.Kaitna,W.Dietrich,L.Hsu,《饱和水和泥浆的粗颗粒泥石流中的表面坡度、速度剖面和流体压力》,《流体力学杂志》741(2014)377-403。
[65] P.-Y.Lagrée,G.Saingier,S.Deboeuf,L.Staron,S.Popinet,《沿粗糙斜坡向下流动的颗粒锋:关于深度平均模型中形状因子的值》,见:EPJ会议网,第140卷,EDP科学,2017年,第03046页。
[66] R.Kaitna,M.C.Palucis,B.Yohannes,K.M.Hill,W.E.Dietrich,粗粒径分布和细颗粒含量对实验泥石流中孔隙流体压力和剪切行为的影响,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地球表面121(2)(2016)415-441。
[67] F.Bouchut,E.D.Fernández-Nieto,A.Mangeney,G.Narbona-Reina,《具有扩容效应的流化颗粒流两相双层模型》,《流体力学杂志》801(2016)166-221·Zbl 1445.76087号
[68] F.Bouchut,E.D.Fernández-Nieto,E.Koné,A.Mangeney,G.Narbona-Reina,稠密颗粒流的两相固液模型,包括扩容效应:与海底颗粒崩塌实验的比较,见:EPJ会议网,第140卷,EDP科学,2017年,第09039页。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