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数学史的简要编年史和书目指南。 (英语) Zbl 0536.01004号

本文提供了一个表格,对公元前1400年至19世纪中国数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年表调查。在“成就”标题下,列举了中国数学的主题,在接下来的两列中,提及了与这些主题相关的作品名称和(如果可能)人员名称。最后一列包括这些主题的参考书目指南。因此,读者会注意到用西方语言编写的关于中国数学史的丰富而分散的文献。

MSC公司:

01A25号 中国数学史

关键词:

中国数学史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阿达莫(Adamo,M.),《奥西里斯的海洋》(La matematica nell’anti-Cina),第15期,第175-195页(1968年)·Zbl 0169.00401号
[2] Ang,T.S.,《Chang Ch'iu-chien数学手册研究》(未发表硕士论文(1969年),马来西亚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
[3] Ang,T.S.,《内插技术在中国历法中的应用》,《奥利安斯极值》,第23期,第135-151页(1976年)
[4] Ang,T.S.,中国计数杆计算,Kertas-Kertas Pengajian Tronghua,197-109(1977)
[5] Ang,T.S.,中国人对直角三角形的兴趣,Historia Mathematica,51253-266(1978)·兹伯利0386.01004
[6] Ang,T.S.,I Hsing(公元683-727年):他的生平和科学工作(未发表博士论文(1979年),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
[7] Berezkina,E.I.,Drevnekitajski traktat‘Matematika v devjati knigach,Istoriko-Matematičeskie Issledovanija(IMI),第10423-584页(1957年)·Zbl 0103.00103号
[8] Berezkina,E.I.,Arifmetic̆eskie voprosy v drevnekitajskom traktate‘matematika v devjati knigach,Izvestija Istorii Nauki I Techniki v Stranach Vostoka,134-55(1960)
[9] Berezkina,E.I.,O matematic̆eskom traktate Sun’-czy,IMS,13,219-230(1961)·Zbl 0228.01004号
[10] Berezkina,E.I.,O matematic̆eskom trude Sun’czy,Izvestija Istorii Nauki I Techniki v Stranach Vostoka,3,5-70(1963)
[11] Berezkina,E.I.,《关于小数的早期历史》,(国际科学史会议(1965),157-159·兹比尔0219.01005
[12] Berezkina,E.I.,Antiĕnye matematiceskie metody v Kitae,Organon,4,105-107(1967)
[13] Berezkina,E.I.,O traktate Czan-czjanja po matematike,Fizikomatimatic̆eskie Nauki v Stranach Vostoka,2,18-27(1969)
[14] Berezkina,E.I.,O matematic̆eskich metodach drevnich,Istorija I Metodologija Estestvennych Nauk,11,172-185(1971)
[15] Berezkina,E.I.,Dva teksta Lju Chueja po geometryi,国际监测系统,19231-273(1974)
[16] Berezkina,E.I.,Wang Xiao-tung,IMS,20,329-371(1975)
[17] Berezkina,E.I.,Matematika Drevnovo Kitaya(1980),瑙卡:瑙卡莫斯科·Zbl 0544.01003号
[18] Bernard-Maêtre,H.,马特奥·里奇对中国的科学贡献(1935年),《维奇:维奇北京》
[19] 伯纳德·马西特,H.,《佩尔沙尔天文学百科全书》,《郑丽树(+1629)和《西阳新法书》(+1645):《历法研究》(La re forme du calender Chinois sous L’influence de Clavius),盖列埃和开普勒,塞里卡纪念碑,第3期,第441-527页(1938年)
[20] Biernatzki,K.L.,Die arithmetik der Chinisen,Journal für Die Reine und Angewandte Matematik,52,59-94(1856)
[21] Biot,E.,《论苏法通成的帕斯卡三角》,《萨凡特杂志》,270-273(1835)
[22] Biot,E.,Note sur la connaissance que les Chinois ont eue de la valeur de position des chiffres,《亚洲杂志》,第8期,第497-502页(1839年)
[23] 卡曼,S.,《魔方在中国的演变》,《美国东方社会杂志》,116-124(1960)·Zbl 0102.24401号
[24] 卡曼,S.,《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中的三方魔方》,《宗教史》,137-80(1961)·Zbl 0102.24402号
[25] Cammann,S.,《中国古代魔术广场》,中国科学院,第7期,第14-53页(1962年)·Zbl 0102.24403号
[26] Cantor,M.,Vorlesungenüber die Geschichte der,Mathematik(1880-1908),4卷。莱比锡
[27] Cheng,C.T.,中国计算杆的使用,美国数学月刊,32492-499(1925)
[28] Dhombres,J.,Nombre,mesure et continu:史诗与历史(1978),F.Nathan:F.Natan Paris·Zbl 0412.01001号
[29] (d'Elia,P.,Fonti Ricciani;Storia dell'introduzione del cristianismo in Cina(1942-1949),Libreria dello Stato:Libreria dello Stato Rome),3卷
[30] (d’Elia,P.,《Presentazione della prima Traduzione Cinese di Euclide》。《Presentasione della-prima Tradu齐one Cines di Eulide》,塞里卡纪念碑,第15卷(1956年),161-202页
[31] Fellows,A.,《中国数学——最古老的》,《中国评论》,1214-215(1921)
[32] 高契特(Gauchet,L.),《三角洲注解》(Note sur la trigonométrie sphérique de Kouo Cheou-King,T'oung Pao),第18期,第151-174页(1917年)
[33] Gillon,B.,《赵清卿短腿和长腿正方形和圆形图表注释的介绍、翻译和讨论》,《数学史》,第4期,第253-293页(1977年)·Zbl 0365.01003号
[34] Glath,A.,Die chinesische Zahlen,(德国自然与大众基金会(Mitteilungen der deutsch Gesellschaft für Natur and Volkskunde Ostasiens),1932年)
[35] 《后墨家逻辑伦理与科学》(1978),中国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36] Gu,J.Y.,Der grosse Beitrag altchinesischen Matematik zur Weltkulture,(Ruppert,W.,Mathematik in China(1976),Berichte des Osterreichischen China for chungsinstituts:Berichte-des Ostrreichichen China forchungsInstituts Vienna),117-137,第6号·Zbl 0348.01010号
[37] van Hée,L.,Li Yeh,《数学数学》(Mathematicien Chinois du XIIIe sieècle),台北,第14期,第537-568页(1913年)
[38] van Hée,L.,Première refere des logistoptions en Chine,《中国对数研究》,《东京报》,第15期,第454-457页(1914年)
[39] van Hée,L.,Le Hai-Tao Souan-King de Lieou,T'oung Pao,20,51-60(1920)
[40] 范海礼,《元元的超人传》,伊西斯,8103-118(1926)
[41] van Hée,L.,《中欧数学的伟大宝库》,《美国数学月刊》,502-506(1926)
[42] van Hée,L.,《四重奏》,《亚洲大乐团》,7424-270(1932)
[43] van Hée,L.,《海上古典》,第三版,《数学研究》,第225-280页(1932年)
[44] Ho,P.Y.,《Chang Ch'iu-chien Suan Ching的遗失问题》,一本五世纪的中国数学手册,《Oriens Extremus》,12,37-53(1965)
[45] 何培友,秦朝韶,《科学传记辞典》,第3249-256页(1971年)
[46] Ho,P.Y.,Chu Shih-chieh,DSB,3265-271(1971)
[47] Ho,P.Y.,Liu Hui,DSB,8418-425(1973)
[48] Ho,P.Y.,Li Chi,DSB,8,313-320(1973)
[49] Ho,P.Y.,Yang Hui,DSB,第14页,第538-546页(1976年)
[50] Hoe,J.,《思源玉鉴中的一个问题:四个未知数的玉镜》(1972),怀卡托大学:新西兰怀卡托汉密尔顿大学
[51] Hoe,J.,Les sysèmes d’équations polynómes dans le Siyuan Jujian(1303),(《中国高等研究院》,第6卷(1977),法国大学:法国巴黎大学)
[52] 霍普金斯,L.C.,《中国数字及其符号系统》,《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期刊》,68,737-771(1916)
[53] Hummel,A.W.,《清朝杰出华人》(1944年),第2卷。华盛顿特区。
[54] Kiang,T.,《一种古老的中国人求球体体积的方法》,《数学协会杂志》,5688-91(1972)·Zbl 0238.01005号
[55] 科南茨,E.L.,《四元素的珍贵镜子》,《中国文科学报》,2304-310(1924)
[56] Kosibowiez,E.,《联合国宣教团波兰人Oublié》,le Père Jean Nicolas Smogulecki S.J.,《中国宣教团》,Siec̀le,《宣教历史评论》,第6期,第335-360页(1929年)
[57] 德拉库佩里(de La Couperie,T.),《中国的旧数字、计数杆和天鹅盆》,钱币年鉴,3297-340(1883)
[58] Lam,L.Y.,《关于算术除法的中国起源》,《英国科学史杂志》,366-69(1966)·Zbl 0143.24202号
[59] 林丽英,《杨慧算法》,十三世纪中国数学专著,《中华杂志》,第7171-176页(1968年)
[60] Lam,L.Y.,中国古代平方根法的几何基础,Isis,61,96-102(1969)·Zbl 0216.28401号
[61] Lam,L.YJih yung suan fa(Jih yung suan法):十三世纪的初级算术教科书,Isis,63,370-383(1972)·Zbl 0263.01008号
[62] 林丽英、杨辉对《红楼梦》英奴篇的评论邱长蒜树《数学史》,第147-64页(1974年)·兹标0286.01003
[63] 林丽英,《对三十世纪中国数学专著《杨辉算法》的批判性研究》(1977),新加坡大学出版社·Zbl 0367.01002号
[64] Lam,L.Y.,Chu Shih-chieh的Suan-hsüeh Ch'imen(数学研究导论)《精确科学史档案》,第21卷,第2-28页(1979年)·Zbl 0423.01002号
[65] Lam,L.Y.,帕斯卡三角形与任意程度数值方程解之间的中国联系,Historia Mathematica,7407-424(1980)·Zbl 0451.01001号
[66] Lee,K.P.,π在中国的发展,马来西亚数学学会公报,6,40-47(1975)
[67] 李毅,中国早期数学家的插值公式,(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论文集,佛罗伦萨(1956)),70-72
[68] 李毅、徐宗池: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北京评论》,第24期,第34-37页(1956年)
[69] 美国利布雷希特,《十三世纪的中国数学:秦朝绍的书书朝昌》(1973),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麻省理学学院出版社剑桥,马萨诸塞州·兹比尔0291.01003
[70] 李布雷希特,美国,约瑟夫·李约瑟在中国数学领域的工作,过去和现在,87,30-39(1980)
[71] Loria,G.,Documenti relativi all'antica matematica dei Cinesi,Archeion,3141(1922)
[72] Loria,G.,Storia delle matematiche dall‘alba della civilt’a secolo XIX,《谜》电影,第1卷(1929年),第9章
[73] Loria,G。;McClenon,R.B.,《数学对中国人民的债务》,《科学月刊》,第12期,第517-521页(1921年)
[74] 梅肯,N。;Chang,I.L。;肖顿,J.,《长卿卿的酸青》(《酸青诗书:中国古代十大数学经典》,第1卷(1982),美国大学出版社:美国大学出版社弗雷德里克,马里兰州)
[75] Martzloff,J.-C,《梅文鼎的数学研究》(1633-1721),(《中国上流社会研究所回忆录》,第16卷(1981),法国大学:法国巴黎大学)·Zbl 0619.01005号
[76] 马蒂森,L.,《中国的苏尔代数》。Anszug aus einem Briefe an M.Canto,Zeitschrift für Mathematik und Physik,19270(1876)
[77] Mikami,Y.,《康托尔的数学哲学》(Geschichte der Mathematik)中关于中国数学的评论,《数学与物理学报》,第15期,第68-70页(1909年)
[78] Mikami,Y.,《中国人的圆圈划分》,《数学图书馆》,第10期,193-200页(1910年)
[79] Mikami,Y.,《旧中国分数算术》,《数学档案》,第32卷,第75-82页(1911年)
[80] Mikami,Y.,在康托的《数学的发展》(Geschichte der Mathematik)中对中国数学的进一步评论,《数学与物理档案》(Archiv der Mathematak und Physik),第18期,第209-218页(1911年)
[81] Mikami,Y.,《中国和日本的数学发展》(1913),Teubner:Teubner Leipzig
[82] Mikami,Y.,《Yu u an Yu an的Ch'ou Jen Chuan》,Isis,第11期,第124-126页(1929年),(范海伊文章评论[1926a]。)
[83] Nakayama,S.,《日本天文学史:中国背景与西方影响》(1969),哈佛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马萨诸塞州剑桥
[84] 李约瑟,J.,《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数学载于第3卷(1954年),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第7卷
[85] Nóda,C.,关于周培酸青,(东京文化研究院东方文化研究院东京研究所东方文化研究所京都京都研究所东京文化研究所)
[86] Sarton,G.,《科学史导论》(中国材料,3(1927-1947),Williams&Wilkins:Williams and Wilkins Baltimore),2100-2140,5卷。在3本书中
[87] Schrimpf,R.,《Souan King Che Chou对中国数学史的贡献》(第七章)(未发表论文(1963年),雷恩大学)
[88] Siu,M.K.,《金字塔、堆和平方和》,《数学史》,第8期,第61-66页(1981年)·Zbl 0488.01001号
[89] 史密斯,D.E.,《中国数学》,《大众科学月刊》,第80期,第597-601页(1912年)
[90] Smith,D.E.,《数学史》(1923-1925),Ginn&Co:Ginn&Co New York,第2卷
[91] Smith,D.E.,《关于中国数学的未解决问题》,《科学月刊》,第33期,第244-250页(1931年)
[92] 史密斯,D.E。;Mikami,Y.,《日本数学史》(1914),公开法庭:芝加哥公开法庭
[93] 斯特鲁克,D.J.,《论中国古代数学》,《数学教师》,56,424-432(1963)·Zbl 0135.24501号
[94] 弗里茨,神奇邱长蒜树,数学教师,65,425-430(1972)
[95] Swetz,F.J.,《1865-188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数学的引入》,《数学史》,1167-179(1974)·兹伯利0276.01014
[96] F.J.Swetz,《中国古代的“方形堆积”》,数学教师,7072-79(1977)
[97] F.J.Swetz,《旧中国数字方格中的神秘主义和魔法》,数学老师,71,50-56(1978)
[98] 《中国古代数学的演变》,《数学杂志》1979年第52期,第10-19页·Zbl 0414.01001号
[99] Swetz,F.J。;高,T.I.,毕达哥拉斯是中国人吗?《中国古代直角三角形理论考察》,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第40号(1977)·Zbl 0415.01002号
[100] Terquem,O.,Arithmetique et algèbre des Chinois,par M.K.L.Biernatzki,柏林博士,《新纪年数学》,1,35(1862)
[101] Vacca,G.,Sulla matematica degli antichi Cinesi,Bollettino di Bibliografia e Storia delle Scientize Matematiche,8,97-102(1905)
[102] Väth,A.,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S.J.Missionär in China,Kaiserlicher Astronom und Ratgeber am Hofe von Peking,ein Lebens-und Zeitbild,科隆:莱茵陈博物馆,第2号(1933)
[103] (Venturi,P.T.,Opere storiche del P.Matteo Ricci(1911-1913),乔尔盖蒂:乔尔盖蒂·马切拉塔),2卷
[104] Vogel,K.,Berichtüber arithmetischer Technik(1968),布伦瑞克
[105] Vogel,K.,Berichtüber neuere,in westlichen Sprachen erschienene arbeiten zur Mathematik der Chinesen,Prismata(1977),(Festschrift für Willy Hartner)
[106] 维果茨基,M.J.,Proischos̆denie“pravila dvuch loz \774]nych polozȾeny”,IMS,13,231-252(1960)·Zbl 0227.01006号
[107] Wagner,D.B.,《中国古代数学证明:刘辉关于直线固体体积的研究》(未发表论文(1975),哥本哈根大学)
[108] Wagner,D.B.,Liu Hui and Tsu Keng-chih on the volume of a sphere,中国科学,359-79(1978)
[109] Wagner,D.B.对Lui Hui关于Chiu Chang Suan-Shu公司《东方学报》,39,199-212(1978)
[110] Wagner,D.B.,《金字塔体积的早期中国推导:刘辉,公元三世纪》,《数学史》,第6164-188页(1979)·Zbl 0402.01001号
[111] 王磊,《秋昌算书》与汉代中国数学史(未发表论文(1956),剑桥大学)
[112] Wang,L.,《中国小数的发展》,国际科学史会议,第八卷,第1期,第13-17页(1958年),(佛罗伦萨-米兰,1956年)
[113] 王磊,《孙子算经的年代与中国剩余问题》(第十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论文集,1(1964)),489-492
[114] 王,L.,关于子聪-池求π值的方法及其在数学史上的意义的新建议(远东历史论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研究系,第16期(1977年)
[115] Wang,L。;李约瑟,J.,霍纳的中国数学方法;它起源于汉代的拔根程序,《通宝》,43,345-401(1955)
[116] Wang,P.,Alexander Wylie对中国数学的影响,(国际亚洲历史学家协会第二届两年期会议记录(1962)),777
[117] 王永川,《中国早期货币》(货币注释和专著,第122期(1951年),美国货币学会:美国货币学会纽约分会)
[118] Wilhelm,R.,“Li Gi”das Buch der Sitte desälteen und jüngeren Dai(1930年),Diederichs:Diederichs Jena
[119] Wylie,A.,《中国算术科学小记》(《华北先驱报》(1852)),八月至十一月
[120] Yabuuti,K.,《Chiuchih Li:唐朝的一本印度天文书》(Chugoku Chisei Kagaku Gijutsushi no Kenkyu(东京),1963年),493-538
[121] Yushkevitch,A.P.,Issledovanija po istorii matematiki v stranach vostoka v srednie veka:itogi i perspektivy,(《国际数学大会法案》,莫斯科1966(1968)),664-680
[122] Yushkevitch,美联社。;Rosenfield,B.A.,《米特莱特的Länder des Ostens之数学》(Sowjetische Beiträge zur Geschichte der Naturwissenschaft,柏林)(1960)·Zbl 0099.24201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