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链多体系统的递归动力学算法。 (英语) 兹比尔1407.70010

摘要:开链多体系统由于其广泛的应用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根据该系统的结构特点,将铰接体之间的关系转化为铰接体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递归约束关系。递归关系与Huston-Kane方法一起用于选择合适的广义坐标,确定每个物体的部分速度,并开发整个系统的算法。该算法经过了实验验证;它具有简洁的步骤和较低的错误敏感性。此外,该算法可以方便地求解和分析开链多体系统。

MSC公司:

70E55型 多体系统动力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胡克,W.W。;Margulies,G.,《天体卫星的动力学姿态方程》,《宇宙航行科学杂志》,第12期,第123-128页(1965年)
[2] 胡克,W.W.,具有r个旋转自由度的任意n体卫星的r动力学姿态方程组,美国航空航天局杂志,8,7,1205-1207(1970)·Zbl 0195.54802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2514/3.5873
[3] Roberson,R.E。;Wittenburg,W.,关于卫星姿态控制问题的任意数量互连刚体的动力学公式,第三届IFAC大会论文集
[4] Wittenburg,J.,《刚体系统动力学》(1977),Teubner·Zbl 0363.70004号
[5] Ho,J.Y.L.,挠性多体航天器动力学的直接路径法,《航天器和火箭杂志》,14,2,102-110(1977)·数字对象标识码:10.2514/3.57167
[6] 凯恩·T·R。;莱文森,D.A.,《复杂航天器运动方程的公式化》,《制导与控制杂志》,3,2,99-112(1980)·Zbl 0435.70027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2514/3.55956
[7] 凯恩·T·R。;莱文森,D.A.,《动力学、理论和应用》(1993),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麦格劳-希尔,美国纽约市
[8] 凯恩·T·R。;Likins,P.W。;莱文森,D.A.,《航天器动力学》(1993),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麦格劳-希尔图书,美国纽约市
[9] 豪格·E·J。;Wu,S.C。;Kim,S.S.,柔性机械动力学,变分方法,多体系统动力学IUTAM/IFTOMM研讨会论文集·Zbl 0616.70001号
[10] Haug,E.J.,机械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运动学和动力学(1989),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Allyn和Bacon,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1] de Jalón,J.G。;Bayo,E.,《多体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1994年),纽约州纽约市,美国:斯普林格,纽约州,美国
[12] Huston,R.L。;刘永伟,《多体系统动力学》(1987),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
[13] Huston,R.L.,《包括灵活性和顺应性影响的多体动力学》,计算机与结构,14,5-6,443-451(1981)·doi:10.1016/0045-7949(81)90064-X
[14] Huston,R.L.,约束机械系统的分析方法,结构机械力学,17,2,135-144(1989)
[15] Huston,R.L.,柔性多体动力学中的计算机方法,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32,8,1657-1668(1991)·doi:10.1002/nme.1620320809
[16] Huston,R.L。;Kamman,J.W.,有限段电缆模型的验证,计算机和结构,15,6,653-660(1982)·Zbl 0491.73089号
[17] 王,S.-X。;Yun,J.-T。;史建荣。;刘永伟,柔性机械臂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路线图,机器人,24,1,86-92(2002)
[18] Wang,J。;Hong,J。;刘毅,刚弹耦合系统的一种新建模方法,振动工程学报,16,2,194-197(2003)
[19] Jin,G.-G。;刘永伟。;王,S.-X。;张德杰,考虑动力刚化项的一般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37,1,101-103(2005)
[20] Liu,Z.-Y。;Hong,J.-Z.,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与展望,中国计算力学杂志,25,4,411-416(2008)·Zbl 1187.70002号
[21] 钱,Z。;张,D。;刘杰。;Hong,J.,带柔性连杆和柔性关节的机器人碰撞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南京科技大学学报,37,3,415-421(2013)
[22] 段Y.C。;张,D.-G。;Hong,J.-Z.,基于接触约束的柔性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分区方法,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34,11,1393-1404(2013)·doi:10.1007/s10483-013-1754-7
[23] 张,Q。;唐奇。;彭,Y。;王浩,《伞囊回收系统动力学》(2013),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
[24] 张琦,载人航天器降落伞回收系统动力学研究(2003),中国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长沙
[25] Di,D.,载人航天器大型降落伞回收系统若干动力学问题研究(2011),中国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中国长沙
[26] 王浩,《大型降落伞系统的牛鞭和动力稳定性研究》(2011),中国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中国长沙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