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要性和解释:概述和介绍。 (英语) 1357.00050兹罗提

文本来源:2012年11月19日至20日,巴黎历史与哲学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主办了一个由马可·潘扎和法布里斯·帕托组织的为期两天的关于必要性和解释的研讨会。

理学硕士:

00B25型 杂项特定利益的会议记录
03-06 与数理逻辑和基础有关的会议记录、会议、收藏等
00A30型 数学哲学
03年05月 逻辑和基础的哲学和批判性方面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zzouni,J.(2004)。通货紧缩的存在后果:唯名论的一个例子。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1060.03003号 ·网址:10.1093/0195159888.001.0001
[2] 贝克(2005)。对物理现象有真正的数学解释吗?思维,114223-238·doi:10.1093/mind/fzi223
[3] Baker,A.(2009年)。科学中的数学解释。英国科学哲学杂志,60,611-633·Zbl 1194.00021号 ·doi:10.1093/bjps/axp025
[4] Baker,A.(2012年)。科学驱动的数学解释。《心灵》,121(482),243-267·doi:10.1093/mind/fzs053
[5] Baker,A.和Colyvan,M.(2011年)。索引和数学解释。《数学哲学》,19(3),323-334·兹比尔1262.03015 ·doi:10.1093/philmat/nkr026
[6] Bangu,S.(2008)。最佳解释推理和数学现实主义。合成,160(1),13-20·Zbl 1151.00306号 ·doi:10.1007/s11229-006-9070-8
[7] Bangu,S.(2013)。必要性和解释。英国科学哲学杂志,64(2),255-277·Zbl 1319.00008号 ·doi:10.1093/bjps/axs026
[8] Batterman,R.(2010)。关于数学在实证科学中的解释作用。英国科学哲学杂志,61(1),1-25·Zbl 1202.00025号 ·doi:10.1093/bjps/axp018
[9] Benacerraf,P.(1973)。数学真理。哲学杂志,70661-680·doi:10.2307/2025075
[10] Bueno,O.和Colyvan,M.(2011年)。数学应用的推理概念。不,45,345-374·Zbl 1366.00022号 ·doi:10.1111/j.1468-0068.2010.00772.x号文件
[11] Bueno,O.和French,S.(2012年)。数学能解释物理现象吗?英国科学哲学杂志,63(1),85-113·Zbl 1272.03052号 ·doi:10.1093/bjps/axr017
[12] Cartwright,N.(1983年)。物理定律是如何存在的。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 ·doi:10.1093/0198247044.001.0001
[13] Chihara,C.(1991)。可构造性和数学存在性。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1115.03301号 ·doi:10.1093/0198239750.001.0001
[14] Colyvan,M.(2001)。数学的不可或缺。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1078.00500号 ·doi:10.1093/0195137554X.001.0001
[15] Colyvan,M.(2002)。科学中的数学和美学考虑。《心灵》,111(441),69-74·doi:10.1093/ind/111.441.69
[16] Colyvan,M.(2010年)。通往唯名论的道路并不容易。头脑,119285-306·doi:10.1093/mind/fzq014
[17] Colyvan,M.(2012)。前方道路工程:重型机械在简易道路上行驶。思维,1211031-1046·doi:10.1093/分钟/fzt014
[18] Daly,C.和Langford,S.(2009年)。数学解释和不可或缺的论据。《哲学季刊》,59(237),641-658·文件编号:10.1111/j.1467-9213.2008.601.x
[19] Field,H.(1980)。没有数字的科学。为唯名论辩护。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0454.00015号
[20] 菲尔德,H.(1989)。现实主义、数学和情态。牛津:巴兹尔·布莱克威尔·邮编1098.00500
[21] van Fraassen,B.(1980)。科学形象。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 ·doi:10.1093/0198244274.001.0001
[22] 弗雷格·G(1884)。Die Grundlagen der Arithmetik公司。Eine logisch-mathematiche Untersuchungüber den Begriff der Zahl。布雷斯劳:科布纳·Zbl 0654.03005号
[23] 弗雷格·G(1893-1903)。在算法的基础上,开始计算。耶拿州波勒。
[24] Friend,M.和Molinini,D.(2015)。用数学解释科学理论。数学哲学。doi:10.1093/philmat/nkv022·Zbl 1357.00015号
[25] Garavaso,P.(2005)。论弗雷格所谓的不可或缺的论点。《数学哲学》,第13期,第160-173页·Zbl 1070.03503号 ·doi:10.1093/philmat/nki018
[26] Giere,R.(1988)。解释科学:认知方法。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doi:10.7208/chicago/9780226292038.0001.0001
[27] 哥德尔,K.(1947)。什么是康托连续统问题?《美国数学月刊》,54,第515-525页;再版于《库尔特·哥德尔:作品集》,第二卷:《1938-1974年出版物》,S.Feferman(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76-187页。
[28] 哥德尔,K.(1964)。什么是康托连续统问题?,哥德尔1947年修订和扩充版,《数学哲学-选读》,P.Benacerraf和H.Putnam(编辑),1964年,第258-276页(第1版)和1983年,第470-485页(第2版);另见《库尔特·哥德尔:作品集》,第二卷:《1938-1974年出版物》,S.Feferman(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54-270页。
[29] Hacking,I.(1983年)。代表和干预。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doi:10.1017/CBO9780511814563
[30] Hafner,J.和Mancosu,P.(2008)。超越统一。P.Mancosu(编辑),《数学实践哲学》,第151-179页·Zbl 1163.03001号
[31] Hale,B.和Wright,C.(2001年)。原因是正确的研究。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1005.03006号 ·doi:10.1093/0198236395.001.0001
[32] Hellman,G.(1989)。没有数字的数学。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0688.03001号
[33] Leng,M.(2005)。数学解释。C.Cellucci和D.Gillies(编辑),《数学推理、启发式和数学发展》(第167-189页)。伦敦:国王学院出版。
[34] Lipton,P.(2004)。最佳解释的推论(第二版)。伦敦:劳特利奇国际哲学图书馆。
[35] Lyon,A.(2011年)。对经验事实的数学解释,以及数学现实主义。《澳大利亚哲学杂志》,90(3),559-578·doi:10.1080/00048402.2011.596216
[36] Lyon,A.和Colyvan,M.(2008年)。相空间的解释力。《数学哲学》,16(2),227-243·Zbl 1166.00006号 ·doi:10.1093/philmat/nkm025
[37] Maddy,P。;欧文,A.(编辑),《物理柏拉图主义》,259-289(1990),多德雷赫特·doi:10.1007/978-94-009-1902-0_10
[38] Maddy,P.(1992年)。必要性和实践。《哲学杂志》,89(6),275-289·doi:10.2307/2026712
[39] Mancosu,P。;Mancosu,P.(编辑),《数学解释:为什么重要》,134-149(2008),牛津·doi:10.1093/acprof:oso/9780199296453.0006
[40] Mancosu,P。;Zalta,EN(编辑),《数学解释》(2011),斯坦福大学
[41] Mancosu,P.和Pincock,C.(2012年)。数学解释。牛津哲学参考书目。doi:10.1093/obo/9780195396577-0029。
[42] Melia,J.(2000)。削弱了不可或缺的论点。《心灵》,109(435),455-479·doi:10.1093/mind/109.435.455
[43] Melia,J.(2002)。对Colyvan的回应。头脑,111,75-79·doi:10.1093/ind/111.441.75
[44] 米尔,J.S.(1843年)。逻辑、推理和归纳的系统。伦敦:Longmans。
[45] Molinini,D.(2011年)。对物理现象的数学解释采用多元方法。里尔:ANRT。
[46] Molinini,D.(2014)。演绎法理模型与数学:让不满更令人满意。《理论——理论、历史和科学基础国际期刊》,80,223-242·Zbl 1349.00018号 ·doi:10.1387/理论.6464
[47] Panza,M.和Sereni,A.(2013年)。柏拉图的问题。数学柏拉图主义导论。贝辛斯托克: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Zbl 1277.00026号
[48] 帕森斯,C.(1979-1980)。数学直觉。《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刊》,新系列,80,第145-168页·Zbl 1366.00022号
[49] Pincock,C.(2004)。关于应用数学问题的新观点。《数学哲学》,3(12),135-161·Zbl 1062.00003号 ·doi:10.1093/philmat/12.2.135
[50] Pincock,C.(2007a)。数学在物理科学中的作用。诺德斯,41(2),253-275·Zbl 1366.00037号 ·文件编号:10.1111/j.1468-0068.2007.00646.x
[51] Pincock,C.(2007b)。数学理想化。科学哲学,74957-967·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86/525636
[52] Pincock,C.(2012)。数学和科学表征。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1304.00004号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9757107.0001
[53] Pincock,C.(2014)。科学中的抽象解释。英国科学哲学杂志。doi:10.1093/bjps/axu016·Zbl 1357.00023号
[54] Putnam,H.(1971)。逻辑哲学。纽约:哈珀和罗。
[55] W.V.O.奎因(1948)。《关于存在的东西》,《形而上学评论》,第2卷,第21-38页,再版于奎因1953:ch.1·Zbl 1194.00021号
[56] W.V.O.奎因(1951)。经验主义的两条教条。《哲学评论》,60,第20-43页,再版于奎因1953:ch.2·Zbl 0938.03527号
[57] 奎因,W.V.O.(1953)。从逻辑角度来看(1961年第2版)。纽约:Harper&Row·Zbl 0050.00501号
[58] Quine,W.V.O.(编辑)。(1966). 科学的范围和语言。《悖论的方式和其他论文》,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纽约,1966年,第22章,第二修订版,1976年。
[59] Quine,W.V.O.(编辑)。(1969). 存在和量化。《L’ge de la Science》,第1页,第151-64页;《本体论相对论》和其他论文,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纽约和伦敦,1969年,第4章。
[60] Quine,W.V.O.(编辑)。(1981). 数学化的成功与局限。《理论与事物》(第148-155页)。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81
[61] Resnick,M.(1995)。科学现实主义与数学现实主义:不可或缺的论据。《数学哲学》,3(2),166-174·doi:10.1093/philmat/3.2.166
[62] Rizza,D.(2011年)。魔法、数学解释和数学现实主义。埃尔肯尼斯,74,101-114·Zbl 1217.03011号 ·doi:10.1007/s10670-010-9261-z
[63] Saatsi,J.(2011)。强化的不可或缺性论证:数学在科学中的表征与解释作用。《英国科学哲学杂志》,62143-154·Zbl 1217.00010号 ·doi:10.1093/bjps/axq029
[64] Salmon,W.(1984)。科学的解释和世界的因果结构。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65] Sandborg,D.(1998)。数学解释和为什么问题理论。英国科学哲学杂志,49,603-624·Zbl 0945.03504号 ·doi:10.1093/bjps/49.4.603
[66] Sereni,A.(2015)。弗雷格、不可或缺和兼容异端邪说。《数学哲学》,23(1),11-30·Zbl 1356.03029号 ·doi:10.1093/philmat/nkt046
[67] Shapiro,S.(1983年)。数学和现实。科学哲学,50523-548·邮编:1223.00005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86/289138
[68] Shapiro,S.(1997)。数学哲学:结构与本体。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0897.00004号
[69] Sober,E.(1993)。数学和不可或缺。《哲学评论》,102,35-58。
[70] Steiner,M.(1978年a)。数学解释。哲学研究,34,135-151·doi:10.1007/BF00354494
[71] Steiner,M.(1978年b)。数学、解释和科学知识。不,12,17-28·Zbl 1366.00047号 ·doi:10.2307/2214652
[72] 斯坦纳,M。;马萨诸塞州卡尔德龙(编辑),《七的神话》,88-115(2005),牛津
[73] Tallant,J.(2013)。擎天柱素数:解释素数对话。合成,1902065-2083·Zbl 1284.03106号 ·doi:10.1007/s11229-011-9959-8
[74] Yablo,S.(2001)。想象一下:一条穿越虚构的道路。《中西部哲学研究》,第二十五卷,第72-102页。
[75] Yablo,S.(2005)。七人神话。M.E.Kalderon(编辑),《形而上学中的虚构主义》(第88-115页)。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