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信息变化建模:从条件信念到量子条件。 (英语) Zbl 1382.03038号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统一的逻辑框架来表示和分析各种形式的相关信息变化。我们的主要论点是“逻辑动力学”J.van Benthem公司[探索逻辑动力学。斯坦福,加利福尼亚州:CSLI出版物(1996;Zbl 0873.03001号); 信息和交互的逻辑动态。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11;Zbl 1251.03003号)]特别是条件的动态认知概念,如作者《电子笔记》和《计算科学》165、5–21(2006;Zbl 1262.03026号); 螺柱日志。89,第2期,187-211(2008年;Zbl 1144.81432号); 逻辑和游戏中的文本。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9-58(2008)],在理解和建模一系列明显非常不同的信息收集现象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些现象确实有一个共同的特定特征,即学习新信息的行为可能会直接改变正在学习的现实。一方面,我们关注的是一个内省的代理人在学习新的高阶信息时改变其信念的方式,即可能涉及其自身信念的信息。另一方面,我们分析观察者通过执行可能干扰正在研究的现象的观察来了解现象的情况,如量子测量或社会科学、心理学和医学中的观察。我们的形式化技术基于动态逻辑的思想和“动态条件句”的建模。我们提供了一种基于“测试框架”的语义,即由命题公式标记的克里普克框架,它为研究中的两类相关信息变化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设置。我们展示了该框架如何用于分析量子测量的本体和认知信息方面,并将其与其他类型的观察、测试、信念修正、反事实条件句等进行比较。

MSC公司:

03B42号 知识和信念的逻辑(包括信念变化)
03G12号机组 量子逻辑
81页第10页 量子力学的逻辑基础;量子逻辑(量子理论方面)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lchourrón C,Gärdefors P,Makinson D(1985)《论理论变革的逻辑:部分满足收缩和修正函数》。J符号逻辑50:510-530·兹伯利0578.03011 ·doi:10.2307/2274239
[2] Baltag A,Smets S(2005)量子作用的完全公理化。《国际理论物理学杂志》44(12):2267-2282·Zbl 1110.81013号 ·doi:10.1007/s10773-005-8022-2
[3] Baltag A,Smets S(2006a),条件多角主义模型:动态信念修正的定性方法。计算机科学电子笔记165:5-21·Zbl 1262.03026号
[4] Baltag A,Smets S(2006b)LQP:量子信息的动态逻辑。数学结构计算科学16(3):491-525·兹比尔1103.03031
[5] Baltag A,Smets S(2008a)量子行为的动态逻辑观点。螺柱日志89:185-209·Zbl 1144.81432号
[6] Baltag A,Smets S(2008b)动态交互信念修正的定性理论。收录:博纳诺G、范德霍克W、伍尔里奇M(编辑)《逻辑与游戏文本》第3卷。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阿姆斯特丹,第9-58页·Zbl 1261.03077号
[7] Birkhoff G,von Neumann J(1936)量子力学的逻辑。数学年鉴37:823-843·Zbl 0015.14603号 ·doi:10.2307/1968621
[8] Coecke B,Smets S(2004)Sasaki Hook不是一个[静态]含意连接词,而是一个向后的[及时]动态连接词,用于确定真相的原因。国际理论物理杂志43:1705-1736·兹比尔1077.81006 ·doi:10.1023/B:IJTP.000048815.92983.6e
[9] Hardegree GM(1975)Stalnaker条件与量子逻辑。J Philos日志4:399-421·Zbl 0357.02024号 ·doi:10.1007/BF00558757
[10] Hardegree GM(1979)量子力学的逻辑代数方法,第2卷,第2章:抽象和具体量子逻辑中的条件。D.Reidel出版社。,多德雷赫特
[11] Harel D、Kozen D、Tiuryn J(2000)动态逻辑(计算基础)。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剑桥·Zbl 0976.68108号
[12] Kalmbach G(1983)《正交模格》。纽约学术出版社·Zbl 0512.06011号
[13] Levitt SD,List JA(2009)霍桑植物真的存在霍桑效应吗?对原始照明实验的分析。国家经济研究局技术报告。第15015号工作文件,5月
[14] Marsen EL,Herman L,Piziak R(1981)正交模格中的蕴涵连接词。圣母院J正式日志22:163-182·Zbl 0438.03060号 ·doi:10.1305/ndjfl/1093883401
[15] 摩尔·GE(1942)对我的批评的回应。收录于:Schilpp PA(ed)G.E.Moore的哲学,《生活哲学家图书馆》第4卷。西北大学,埃文斯顿,第535-677页
[16] Moss LS,Parikh R(1992)《拓扑推理与知识逻辑》。在Moses Y(ed)《第四届知识推理理论方面会议论文集》(TARK 1992)中。Morgan Kaufmann,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第95-105页
[17] Plaza JA(1989)公共通信逻辑。收件人:Emrich ML、Pfeifer MS、Hadzikadic M、Ras ZW(eds)第四届智能系统方法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201-216页·Zbl 1050.81004号
[18] Smets S(2001)《量子逻辑中的因果关系和反事实:佐佐木钩》。对数分析44(173-175):307-325·Zbl 1050.81004号
[19] van Benthem J(1996)《探索逻辑动力学》。CSLI出版物,斯坦福·Zbl 0873.03001号
[20] van Benthem J(2011)信息与交互的逻辑动力学。剑桥大学出版社·兹比尔1251.0300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