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输出方差约束下,使控制输入能量最小化的连续模糊控制器设计。 (英语) Zbl 1293.93479号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类非线性系统在最小控制输入能量和输出方差约束下的稳定性综合,该系统采用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建模。对于这种T-S型模糊模型,所提出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不仅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在输出方差约束下使控制输入能量最小化。该方法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为T-S模糊模型的每个规则找到共同的正定协方差矩阵和反馈增益。最后,将所提出的基于模型的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防旋转质量执行器(TORA)系统的平移振动控制问题。

MSC公司:

93立方厘米 模糊控制/观测系统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93E20型 最优随机控制
93E15型 控制理论中的随机稳定性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strom,K.J。;Wittenmark,B.,自适应控制(1995),Addison-Wesley:Addison-Wesley纽约·Zbl 0217.57903号
[2] Boyd,S.,系统和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1994),SIAM:SIAM Philadelphia,PA·Zbl 0816.93004号
[3] Burg,T。;Dawson,D.,TORA示例的附加说明:消除速度测量的滤波方法,IEEE Trans Autom Control,5,5,520-523(1997)
[4] Chang,W.J.,基于模型的通用可观测性gramian赋值模糊控制器设计,ASME发电机系统测量控制杂志,123,1,113-116(2001)
[5] Chang,W.J.,通过Lyapunov方程的逆解进行模糊控制器设计,ASME发电机系统测量控制杂志,125,1,42-47(2003)
[6] Chang,W.J。;Sun,C.C.,离散Takagi-Sugeno模糊模型的约束模糊控制器设计,模糊集系统,133,1,37-55(2003)·兹比尔1051.93057
[7] Chang,W.J。;Sun,C.C。;Chung,H.Y.,离散可控性规范化Takagi-Sugeno模糊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设计,IEE过程控制理论应用,151,3,319-328(2004)
[8] Chang,W.J。;Chung,H.Y.,协方差控制原理在非线性随机系统中的推广,IEE过程控制理论应用,141,2,93-98(1994)·兹伯利0796.93103
[9] Chang,W.J。;Chung,H.Y.,非线性随机系统最优估计协方差控制器设计,ASME发电机系统测量控制杂志,118,2,346-349(1996)·Zbl 0863.93089号
[10] Chung,H.Y。;Chang,W.J.,双线性随机连续系统的约束方差设计,IEE过程控制理论应用,138,2,145-150(1991)·Zbl 0746.93084号
[11] 格里戈里亚迪斯,K.M。;Skelton,R.E.,通过LMI进行矢量二阶系统的集成结构和控制设计,Proc-Am control Conf,31625-1629(1998)
[12] 霍茨,A。;Skelton,R.E.,协方差控制理论,国际J控制,46,1,13-32(1987)·Zbl 0626.93080号
[13] Xien,C。;Skelton,R.E.,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所有协方差控制器,IEEE Trans-Autom Control,35,8,1588-1591(1990)
[14] Jadbabaie,A。;Jamshidi,M。;Titli,A.,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实现连续时间Takagi-Sugeno模糊控制器的保证成本设计,Proc IEEE Int-Conf Comput Intell,1268-273(1998)
[15] Jadbabaie,A。;阿卜杜拉,C.T。;Jamshidi,M。;Dorato,P.,使用基于模型的模糊系统的非线性基准问题的保证成本控制,IEEE Conf control Appl,2792-796(1998)
[16] Jadbabaie,A。;阿卜杜拉,C.T。;Dorato,P.,多项式非线性系统的保证成本控制,IEEE Conf决策控制,4100-4102(1998)
[17] 扬科维奇,M。;Fontaine,D。;Kokotovic,P.,《TORA示例:级联和无源控制设计》,IEEE Trans control Syst,4,3,292-297(1996)
[18] Kwakernaak,H。;Sivan,R.,线性最优控制系统(1972),威利:威利纽约·Zbl 0276.93001号
[19] Lian,K.Y。;Chiu,C.S。;Chiang,T.S。;Liu,P.,基于LMI的模糊混沌同步与通信,IEEE Trans-fuzzy Syst,9,4,539-553(2001)
[20] 兰德·R·H。;金赛,R.J。;Mingori,D.L.,通过共振的自旋上升动力学,《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27,3,289-302(1992)·Zbl 0825.70085号
[21] Rugh,W.J.,增益调度的分析框架,IEEE控制系统杂志,11,1,79-84(1991)
[22] Takagi,T。;Sugeno,M.,系统的模糊识别及其在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IEEE Trans-Syst Man-Cybern,15,1,116-132(1985),SMC·Zbl 0576.93021号
[23] 田中,K。;Wang,H.O.,《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2001),John Wiley&Sons,Inc:John Willey&Sons公司,纽约
[24] 万,C.J。;伯恩斯坦,D.S。;Coppola,V.T.,《摆动偏心转子的全局稳定》,(第33届IEEE决策控制会议论文集(1994)),4024-4029
[25] 王浩。;田中,K。;Griffin,M.F.,《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稳定性和设计问题》,IEEE Trans-fuzzy Syst,4,2,14-23(1996)
[26] Xu,J.H。;斯凯尔顿,R.E。;Zhu,G.,扰动线性系统的协方差上下限,IEEE Trans-Autom Control,35,8,944-948(1990)·Zbl 0723.93065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