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设置中的模态逻辑不足。 (英语) Zbl 1486.81008号

Peter Selinger等人,《第十五届量子物理与逻辑国际会议论文集》,QPL'18,加拿大哈利法克斯,2018年6月3-7日。滑铁卢:开放出版协会(OPA)。电子。程序。西奥。计算。科学。(EPTCS)287267-297(2019)。
摘要:我们在全量子环境中测试经典模态逻辑的原理。模态逻辑为我们在多智能体问题中的推理建模,并允许我们解决像泥泞儿童悖论这样的难题。Frauchiger-Renner思想实验强调了当涉及量子代理时应用经典推理的基本问题;我们以它为指导实例来检验经典模态逻辑的公理。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在Frauchiger-Renner定理的原始公式中发现了一个问题:缺少关于进化统一性的假设是推导矛盾并证明定理所必需的。添加这个假设可以澄清量子理论的不同解释是如何适用的,即它们违反了哪些属性。最后,我们展示了经典模态逻辑的大多数公理是如何在量子环境中崩溃的,并试图对其进行推广。也就是说,我们引入了信任和上下文的结构,这突出了代理人之间信任关系的精确结构的重要性。我们向社会提出了一个挑战:找到信任关系有效性的条件,强大到足以消除悖论,而脆弱到足以恢复经典逻辑。
关于整个系列,请参见[Zbl 1434.03017号].

MSC公司:

81页第10页 量子力学的逻辑基础;量子逻辑(量子理论方面)
03G12号机组 量子逻辑
03B45号 模态逻辑(包括规范逻辑)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arXiv公司 链接

参考文献:

[1] 三顶帽子的拼图——《纽约时报》。https://tierneylab.blogs.nytimes.com/2009/03/16/三顶帽子中的一顶/。
[2] Guido Bacciagaluppi(2009):逻辑实证。量子逻辑和量子结构手册,第49-78页,doi:10.1016/B978-0-444-52869-8.50006-2·Zbl 1273.03170号 ·doi:10.1016/B978-0-444-52869-8.50006-2
[3] Alexandru Baltag和Bryan Renne(2016):动态认识逻辑。爱德华·扎尔塔主编:《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2016年冬季版,斯坦福大学形而上学研究实验室。可在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win2016/entries/dynamic-ceptiemic/。
[4] Alexandru Baltag和Sonja Smets(2011):作为动态逻辑的量子逻辑。合成179(2),第285-306页,doi:10.1007/s11229-010-9783-6·Zbl 1221.81022号 ·doi:10.1007/s11229-010-9783-6
[5] Angelo Bassi和GianCarlo Ghirardi(2003):动态还原模型。物理报告379(5-6),第257-426页,doi:10.1016/S0370-1573(03)00103-0·Zbl 1034.81004号 ·doi:10.1016/S0370-1573(03)00103-0
[6] 维罗妮卡·鲍曼和斯特凡·沃尔夫(2017):关于形式主义和解释。arXiv:1710.07212。
[7] Enrico Beltrametti、Maria Luisa Dalla Chiara、Roberto Giuntini、Roberto-Leporini和Giuseppe Sergioli(2016):认识逻辑运算符的量子计算语义。第一部分:认识结构。arXiv:1602.07514·Zbl 1376.81017号
[8] Enrico Beltrametti、Maria Luisa Dalla Chiara、Roberto Giuntini、Roberto-Leporini和Giuseppe Sergi-oli(2016):认识逻辑运算符的量子计算语义。第二部分:语义。arXiv:1602.07517·Zbl 1376.81017号
[9] 加勒特·伯霍夫和约翰·冯·诺依曼(1936):量子力学的逻辑。《数学年鉴》,第823-843页,doi:10.2307/1968621·Zbl 0015.14603号 ·doi:10.2307/1968621
[10] David Bohm(1952):根据“隐藏”变量对量子理论的建议解释。《物理评论》85(2),第166-179页,doi:10.1103/physrev.85.166·Zbl 0046.21004号 ·doi:10.1103/physrev.85.166
[11] David Bohm(1990):关于精神和物质关系的新理论。哲学心理学3(2-3),第271-286页,doi:10.1080/09515089008573004·网址:10.1080/09515089008573004
[12] 尼尔斯·玻尔(1934):原子理论与自然描述:四篇论文。1、CUP档案。
[13] 尼尔斯·玻尔(1958):论原子和人类知识。代达罗斯87(2),第164-175页·兹比尔0084.00101
[14] Jeffrey Bub(2017):为什么玻尔(大部分)是对的。arXiv:1711.01604。
[15] 鲁道夫·卡纳普(1988):意义和必然性:语义学和模态逻辑研究。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16] Carlton M.Caves,Christopher A.Fuchs&Rüdiger Schack(2002):量子概率作为贝叶斯概率。物理评论A 65(2),doi:10.1103/physreva.65.022305·Zbl 1060.81005号 ·doi:10.1103/physreva.65.022305
[17] Hugh Everett(1957):量子力学的“相对状态”公式。《现代物理学评论》29(3),第454-462页,doi:10.1103/revmodphys.29.454·doi:10.1103/revmodphys.29.454
[18] 罗纳德·费金(Ronald Fagin)、约瑟夫·霍尔珀(Joseph Y Halpern)、约拉姆·摩西(Yoram Moses)和莫西·瓦尔迪(Moshe Vardi)(2004):《知识推理》(Reasoning about knowledge)。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doi:10.7551/mitpress/5803.001.0001·Zbl 0839.68095号 ·doi:10.7551/mitpress/5803.001.0001
[19] Dan Falk(2016):对另类量子观点的新支持。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试验-试验-支持-20160516。
[20] Daniela Frauchiger和Renato Renner(2018):量子理论无法始终如一地描述自身的用途。《自然通讯》9(1),第3711页,doi:10.1038/s41467-018-05739-8·doi:10.1038/s41467-018-05739-8
[21] Tobias Fritz和Matthew Leifer(2015):测试空间的合理性度量。arXiv:1505.01151。
[22] Christopher A Fuchs(2017):参与式现实主义。摘自:《信息与互动》,斯普林格出版社,第113-134页,doi:10.1007/978-319-43760-6_7·doi:10.1007/978-3-319-43760-67
[23] Christopher A.Fuchs,N.David Mermin和Rüdiger Schack(2014):量子力学局域性应用的QBism简介。《美国物理杂志》82(8),第749-754页,doi:10.1119/1.4874855·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9/1.4874855
[24] 詹姆斯·加森(2016):模态逻辑。爱德华·扎尔塔主编:斯坦福大学形而上学研究实验室2016年春季版《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可在https://柏拉图。斯坦福.edu/archives/spr2016/entries/logic-modal/·Zbl 1109.03001号
[25] G.C.Ghirardi、A.Rimini和T.Weber(1986):微观和宏观系统的统一动力学。《物理评论》D 34(2),第470-491页,doi:10.1103/physrevd.34.470·Zbl 1222.82047号 ·doi:10.1103/physrevd.34.470
[26] GC Ghirardi,A Rimini&T Weber(1985):宏观和微观系统的统一量子描述模型。《量子概率与应用II》,施普林格出版社,第223-232页。doi:10.1007/BFb0074474·doi:10.1007/BFb0074474
[27] Kurt Gödel(1931):《数学原理与系统》第1章Monatsheft für Mathematik und Physik 38(1),第173-198页,doi:10.1007/BF01700692·doi:10.1007/BF01700692
[28] Robert Goldblatt(2006):《数学模态逻辑:其演变的观点》。收录于:《逻辑史手册》,第7卷,爱思唯尔,第1-98页,doi:10.1016/S1874-5857(06)80027-0·doi:10.1016/S1874-5857(06)80027-0
[29] Lucien Hardy(1993):几乎所有纠缠态都没有不等式的两个粒子的非定域性。物理学。修订版Lett。71,第1665-1668页,doi:10.1103/PhysRevLett.71.1665·Zbl 0972.81522号 ·doi:10.1103/PhysRevLett.71.1665
[30] 沃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58):《当代物理学中自然的表现——代达罗斯87(3)》,第95-108页。
[31] Audun Jösang(2001):不确定概率的逻辑。国际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基于知识的系统杂志9(03),第279-311页,doi:10.1142/S0218488501000831·Zbl 1113.68488号 ·doi:10.1142/S0218488501000831
[32] 索尔·克里普克(2007):模态逻辑的语义考虑。哲学研究1·Zbl 1288.03015号
[33]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和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博克(August Friedrich Bök)(1771):脊椎动物天竺鼠科,解放人类和起源马里:1。伯杰。
[34] 克拉伦斯·欧文·刘易斯(1918):符号逻辑综述。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
[35] Clarence Irving Lewis,Cooper Harold Langford&P Lamprecht(1959):符号逻辑。纽约多佛出版公司·Zbl 0087.00802号
[36] Vilém Novák、Irina Perfilieva和Jiri Mockor(2012):模糊逻辑的数学原理。517,施普林格科技与商业媒体。doi:10.1007/978-1-4615-5217-8·doi:10.1007/978-1-4615-5217-8
[37] 罗杰·彭罗斯(1999):《皇帝的新思想:关于计算机、思想和物理定律》。牛津平装本·Zbl 0749.0009
[38] Graham Priest、Francesco Berto和Zach Weber(2018):辩证法。爱德华·扎尔塔主编:《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2018年秋季版,斯坦福大学形而上学研究实验室。
[39] Graham Priest、Koji Tanaka和Zach Weber(2018):超一致逻辑。Edward N.Zalta,编辑:《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2018年夏季版,斯坦福大学形而上学研究实验室。
[40] Hilary Putnam(1969):逻辑是实证的吗?摘自:《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施普林格,第216-241页。doi:10.1007/978-94-010-3381-7_5·doi:10.1007/978-94-010-3381-7_5
[41] 劳拉·施罗德(2017):二维语义。爱德华·扎尔塔主编:《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2017年夏季版,斯坦福大学形而上学研究实验室。
[42] 安东尼·苏德贝里(2017):扩展维格纳世界实验的单世界理论。已找到。物理学。47,第658-669页,doi:10.1007/s10701-017-0082-7。arXiv:1608.05873·Zbl 1370.81009号 ·doi:10.1007/s10701-017-0082-7
[43] 列夫·维德曼(2001):量子理论的概率和多世界解释。arXiv:quant-ph/011072·Zbl 1035.81506号
[44] 列夫·维德曼(2016):一切都是Ψ。物理学杂志:会议系列701(1),第012020页。可在http://stacks.iop.org/1742-6596/701/i=1/a=012020。
[45] Lev Vaidman(2016):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爱德华·扎尔塔主编:《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2016年秋季版,斯坦福大学形而上学研究实验室。可在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fall2016/entries/qm-manyworlds/。 ·Zbl 1356.81050号
[46] 约翰·冯·诺依曼(1955):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2,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0064.21503号
[47] 亚历山大·威尔斯(2017):量子逻辑和概率论。爱德华·扎尔塔主编:《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2017年春季版,斯坦福大学形而上学研究实验室。可在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qt-quantlog/。 ·Zbl 1105.81007号
[48] Ronald R Yager和Liping Liu(2008):Dempster-Shafer信念函数理论的经典著作。219,斯普林格。doi:10.1007/978-3-540-44792-4·Zbl 1135.68051号 ·doi:10.1007/978-3-540-44792-4
[49] Lotfi A Zadeh(1996):模糊集。收录于:《模糊集、模糊逻辑和模糊系统:Lotfi A Zadeh的论文选集》,《世界科学》,第394-432页,doi:10.1016/S0019-9958(65)90241-X·Zbl 0139.24606号 ·doi:10.1016/S0019-9958(65)90241-X
[50] H-J Zimmermann(1996):模糊控制。《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施普林格出版社,203-240页。doi:10.1007/978-94-010-0646-0_11·兹比尔0845.04006 ·doi:10.1007/978-94-010-0646-0_11
[51] Wojciech Hubert Zurek(2006):退相干和从量子到经典的转变。摘自:《量子退相干》,斯普林格出版社,第1-31页。doi:10.1007/978-3-7643-7808-0_1·doi:10.1007/978-3-7643-7808-0_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