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装配配送系统设计的双重提升和原始启发式。 (英语) Zbl 1407.90359号

摘要:本文提出了两种双因素算法,并将每种算法与嵌入在分支定界框架中的原始下降启发式算法结合使用,以解决无能力生产装配配送系统(即供应链)的设计问题,该问题被表示为一个混合整数规划。计算结果表明,一种结合了原始下降和双因素启发式的方法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求解实例,并规定了原始解和双解值之间的差距小于0.15%的解,这种效果适合于实际的大规模应用。

MSC公司:

90 C59 数学规划中的近似方法和启发式
90B30型 生产模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Balakrishnan,T.L.Magnanti,P.Mirchandani,《基于双重算法的多级网络设计》,《管理科学》40(1994),567-581·Zbl 0826.90117号
[2] A.Balakrishnan,T.L.Magnanti,R.T.Wong,《大规模无容量网络设计的双上升程序》,Oper Res37(1989),716-740·Zbl 0681.90083号
[3] M.G.Bardossy,S.Raghavan,《基于双重搜索的连接设施位置和相关问题》,《Informs J Compute22》(2010),584-602·Zbl 1243.90085号
[4] C.Barnhart,《大型多商品流问题的双上升法》,Nav Res Log40(1993),305-324·Zbl 0780.90030号
[5] C.Barnhart,Y.Sheffi,《解决多商品网络流问题的基于网络的原始-对偶启发式算法》,《运输科学》27(1993),102-117·Zbl 0791.93010号
[6] A.Bumb,W.Kern,多层设施选址问题的简单对偶提升算法,收录于:近似、随机化和组合优化: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和技术讲义,Springer Science,柏林,第2129卷,2001年,第55-62页·Zbl 0998.68702号
[7] L.Canovas,S.Garcia,A.Marin,《利用双提升技术解决无容量多分配中心选址问题》,《欧洲运营研究杂志》179(2007),990-1007·Zbl 1163.90595号
[8] B.Chapman,G.Jost,R.V.D.Pas,D.J.Kuck,《使用OpenMP:便携式共享内存并行编程》,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7年。
[9] T.G.Crainic,L.Delorme,《平衡要求下的多商品位置分配问题的双上升程序》,Transport Sci27(1993),90-101·Zbl 0788.90043号
[10] M.S.Daskin、C.R.Coullard、Z.M.Shen,《库存-位置模型:公式、解、算法和计算结果》,《Ann Oper Res110》(2002),第83-106页·Zbl 1013.90001号
[11] M.S.Daskin、L.V.Snyder、R.T.Berger,《供应链设计中的设施位置》,载于:A.Langevin(编辑)、D.Riopel(编辑),《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纽约州斯普林格,2005年,第39-65页·Zbl 1130.90356号
[12] D.Erlenkotter,《无容量设施选址的双重程序》,Oper Res26(1978),992-1009·Zbl 0422.90053号
[13] A.Frangioni,G.Gallo,线性多商品最小成本流问题的捆绑式双上升方法,《Informs J Compute11》(1999),370-393·Zbl 1034.90534号
[14] A.F.Gabor,J.K.C.W.Van Ommeren,多层设施选址问题的新近似算法,《离散应用数学》158(2010),453-460·Zbl 1185.90158号
[15] G.Gallo,S.Pallottino,装配问题的超图模型和算法,技术报告TR‐6/92,Dip。di Informatica,Univ.di,比萨,1992年。
[16] L.L.Gao,E.P.Robinson,《二级无容量设施选址问题的双重优化程序》,Nav Res Log39(1992),191-212·Zbl 0773.90042号
[17] B.Gendron,关于固定电荷电容网络设计问题的双上升方法的注释,Eur J Oper Res138(2002),671-675·Zbl 1003.90004号
[18] M.Guignard,简单工厂选址问题的拉格朗日对偶上升算法,《欧洲运营研究杂志》35(1988),193-200·Zbl 0696.90025号
[19] M.Guignard,K.Opaswongkarn,计算容量受限电厂选址问题边界的拉格朗日对偶上升算法,《欧洲运行研究》46(1990),73-83·Zbl 0719.90051号
[20] M.Guignard,M.B.Rosenwein,《设计拉格朗日双提升算法的面向应用指南》,《欧洲运营研究》43(1989),197-205·Zbl 0682.90066号
[21] T.S.Hale,《位置科学研究:综述》,Ann Oper Res123(2003),21-35·Zbl 1137.90598号
[22] J.W.Herrmann,G.Ioannou,I.Minis,J.M.Proth,《固定电荷电容网络设计问题的双上升方法》,Eur J Oper Res95(1996),476-490·Zbl 0943.90501号
[23] Y.Hinojosa,J.Puerto,F.R.Fernandez,《多周期两梯队多商品产能受限的工厂选址问题》,《欧洲运营研究》123(2000),271-291·Zbl 0967.90069号
[24] K.Holmberg,无容量设施选址问题的原对偶分解和子梯度方法实验,优化49(2001),495-516·Zbl 0993.90069号
[25] S.Huang,R.Batta,R.Nagi,《设施布局中的可变容量大小和连接选择》,IIE Trans35(2003),49-59。
[26] J.Janacek,L.Buzna,《Erlenkotter‐Korkel无容量设施选址问题算法的加速》,《Ann Oper Res164》(2008),97-109·Zbl 1169.90387号
[27] K.L.Jones,I.J.Lustig,J.M.Farvolden,W.B.Powell,《多商品网络流:公式对分解的影响》,《数学程序》62(1993),95-117·Zbl 0802.90039号
[28] A.Klose,A.Drexl,《配电系统设计的设施位置模型》,《欧洲运营研究杂志》162(2005),4-29·Zbl 1132.90345号
[29] P.Kouvelis,C.Chambers,H.Wang,《供应链管理研究与生产运营管理综述、趋势与机遇》,《生产运营管理》15(2006),449-469。
[30] J.Krarup,《双重上升:主题的变奏曲》,《安娜·奥珀研究》149(2007),137-145·Zbl 1213.90023号
[31] D.Liang,W.E.Wilhelm,《生产-装配-配送系统设计中应用的分解方案和加速技术》,《计算运营研究》35(2008),4010-4026·Zbl 1278.90130号
[32] M.T.Melo,S.Nickel,F.Saldanha‐da‐Gama,《设施位置和供应链管理评论》,《欧洲运营研究杂志》196(2009),401-412·Zbl 1163.90341号
[33] S.Nahmias,《生产和运营分析》,第6版,McGraw‐Hill Irwin,纽约州纽约市,2009年。
[34] G.L.Nemhauser,L.A.Wolsey,《整数和组合优化》,威利跨科学出版社,纽约,1999年·Zbl 0944.90001号
[35] S.Y.Nof、W.E.Wilhelm、H.Warnecke,《工业大会》,查普曼和霍尔出版社,伦敦,1997年。
[36] E.P.Robinson,L.L.Gao,《多产品动态需求协调补货与积压的双重上升程序》,《管理科学》42(1996),1556-1564·Zbl 0879.90073号
[37] G.Sahin,H.Sural,《分级设施位置模型综述》,《计算运营研究》34(2007),2310-2331·Zbl 1144.90440号
[38] Z.M.Shen,C.R.Coullard,M.S.Daskin,《联合定位-库存模型》,Transport Sci37(2003),40-55。
[39] D.H.Son,P.Yu,K.Patwari,W.E.Wilhelm,《关于全球供应链中设施位置、运输模式选择和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工作文件,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2007年。
[40] T.J.Van Roy,D.Erlenkotter,《动态设施位置的双重程序》,《管理科学》28(1982),1091-1105·Zbl 0495.90033号
[41] W.E.Wilhelm,D.Liang,B.Rao,D.Warrier,X.Zhu,S.Bulusu,《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国际装配系统及其供应链的设计》,《运输研究》E41(2005),467-49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