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LMI的受扰MIMO系统复合非线性反馈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 (英语) Zbl 1258.93043号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滑模面用于终端滑模控制器,以实现对受扰MIMO系统的鲁棒性和高性能跟踪。该方法在有限时间内同时提高了暂态性能和稳态精度。设计了控制律以保证非线性表面周围存在滑模,并且随着输出接近设定点,闭环系统的阻尼比增加。有限时间内状态误差界的条件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表示。以直流电机位置跟踪问题为例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类似非线性系统的方法。

MSC公司:

93B12号机组 可变结构系统
93B52号 反馈控制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Antsaklis,P.J。;Michel,A.N.,《线性系统》(1997),McGraw-Hill:纽约州纽约市McGraw-Hill
[2] 阿萨温查科特,W。;Nguang,S.K。;施,P。;Boukas,E.K.,《D稳定性约束非线性系统的(H_∞)模糊状态反馈控制设计:LMI方法》,《仿真中的数学与计算机》,78,514-531(2008)·Zbl 1145.93026号
[3] Bandyopadhyay,B。;Deepak,F.,使用非线性滑动面的离散设备高性能跟踪控制器,IEEE工业电子学报,563628-3637(2009)
[4] Bandyopadhyay,B。;迪帕克,F。;Kim,K.S.,使用新型滑动表面的滑模控制(2009),Springer-Verlag:Springer-Verlag Berlin/Heidelberg
[5] Bandyopadhyay,B。;迪帕克,F。;Postlethwaite,I。;Turner,M.C.,改善离散时间输入延迟系统性能的非线性滑动面,国际控制杂志,831895-1906(2010)·Zbl 1213.93120号
[6] Bellman,R.,《矩阵分析导论》(1960),McGraw-Hill图书公司:纽约McGraw-Hill图书公司·Zbl 0124.01001号
[7] 爱德华,C。;Spurgeon,S.K.,《滑模控制:理论与应用》(1998),泰勒和弗朗西斯:泰勒和弗朗西斯·伦敦
[8] 他,Y。;陈,B.M。;Wu,C.,一般输入饱和多变量系统的状态和测量反馈复合非线性控制,《系统与控制快报》,54,455-469(2005)·Zbl 1129.93414号
[9] Hespanha,J.P.,《线性系统理论》(2009),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新泽西州普林斯顿·Zbl 1185.93001号
[10] 海达里,M。;Salarieh,H。;Behzad,M.,《使用无迹卡尔曼-布基滤波器和滑模控制的随机混沌同步》,《仿真中的数学与计算机》,811770-1784(2011)·Zbl 1220.65179号
[11] Lan,W。;Thum,C.K。;Chen,B.M.,使用复合非线性反馈控制和最优非线性增益调谐方法的硬盘驱动器伺服系统设计,IEEE工业电子汇刊,571735-1745(2010)
[12] 刘杰。;Sun,F.,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一种新的动态终端滑模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杂志,5189-193(2007)·Zbl 1141.93323号
[13] 曼,Z。;Yu,X.,MIMO线性系统的终端滑模控制,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I:基本理论与应用,441065-1070(1997)
[14] Misawa,E.A.,《离散时间滑模控制:线性案例》,《动态系统测量与控制杂志》,119819-821(1997)·Zbl 0995.93500号
[15] Mobayen,S。;Majd,V.J.,基于复合非线性反馈技术的具有时变不确定参数和扰动的线性系统鲁棒跟踪控制方法,非线性动力学(2012)·Zbl 1267.93059号
[16] Mobayen,S。;亚兹丹帕纳,M.J。;Majd,V.J.,使用递归无奇异FTSM的非完整系统的有限时间跟踪器,(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ACC’2011)。美国控制会议记录(ACC’201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2011),1720-1725
[17] 穆雷,E。;Peruquetti,W.,一类连续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和稳定性,数学分析与应用杂志,3231430-1443(2006)·Zbl 1131.93043号
[18] Pisano,A。;Usai,E.,《滑模控制:数学、数学和计算机在仿真中的应用调查》,81954-979(2011)·Zbl 1214.93030号
[19] Qiang,W.Y。;邓志刚,刚性机械手有限时间跟踪继电器切换控制器,自动化学报,31412-418(2005)
[20] Respondk,J.S.,控制装置延迟控制的第(n)阶无限维系统的近似可控性,国际系统科学杂志,39,765-782(2008)·Zbl 1283.93054号
[21] 谢勒,C。;Weiland,S.,《控制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2005),荷兰系统和控制研究所(DISC):荷兰系统与控制研究所
[22] Tan,C.P。;Yu,X。;Man,Z.,一类非线性系统的终端滑模观测器,Automatica,461401-1404(2010)·Zbl 1204.93025号
[23] Umeno,T。;Hori,Y.,使用现代两自由度控制器设计的直流伺服电机鲁棒速度控制,IEEE工业电子学报,38363-368(1991)
[24] Xiang,W。;黄浦,Y.,一类具有非匹配不确定性混沌系统的二阶终端滑模控制器,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信,15,3241-3247(2010)·Zbl 1222.93045号
[25] Xu,B.,基于LMI的脉冲高阶Hopfield型神经网络稳定性分析,模拟中的数学与计算机(2011)
[26] Yang,D。;蔡国勇,非线性时滞系统的可靠保成本采样控制,仿真中的数学与计算机,802005-2018(2010)·Zbl 1196.93048号
[27] 扎德,L。;Desoer,C.,《线性系统理论:状态空间方法》(1963),McGraw-Hill:McGraw-Hill纽约·兹比尔1145.9330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