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圆柱形夹杂物的二维声学超材料的动态有效模型。 (英语) Zbl 1398.74179号

小结:基于无限弹性矩阵中被涂覆圆柱散射的弹性波的解析解,我们构造了各相平均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局部化关系。动态有效质量、面内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定义为力与加速度之比、体积应力与体积应变、最大剪切应力和最大剪切应变。推导了二维声学超材料动态有效参数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包裹包裹体复合材料的动态有效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预测有效质量、有效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的负值,并揭示负有效材料参数的潜在机理。该模型将有助于设计新型声学超材料。

MSC公司:

74J20型 固体力学中的波散射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Liu Z.Y.,Zhang X.,Mao Y.,Zhu Y.Y.,Chan C.T.,Sheng P.:局部共振声波晶体。《科学》2891734(2000)·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26/science.289.5485.1734
[2] 杨忠,梅杰,杨明,陈宁,盛平:具有负动态质量的膜型声学超材料。物理学。修订稿。101, 204301 (2008) ·doi:10.1103/PhysRevLett.101.204301
[3] 姚S.S.,周小梅,胡国凯:对在截止频率以下发生的负质量行为的调查。新J.Phys。12, 103025 (2010) ·doi:10.1088/1367-2630/12/10/103025
[4] Herbold E.B.、Kim J.、Nesterenko V.F.、Wang S.Y.、Daraio C.:线性和非线性双原子周期链中的脉冲传播:声频带隙效应。机械学报。205, 85 (2009) ·Zbl 1167.74003号 ·doi:10.1007/s00707-009-0163-6
[5] 张S.,尹L.,方N.:用声学超材料网络聚焦超声。物理学。修订稿。102, 194301 (2009) ·doi:10.1103/PhysRevLett.102.194301
[6] 周雪梅,胡国凯:近零动态质量各向异性超材料板的超透镜效应。应用。物理学。莱特。98, 263510 (2011)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63/1.3607277
[7] 周晓明,胡国凯,陆天杰:超材料涂层固体球体的弹性波透明度。物理学。版本B 77,024101(2008)·doi:10.1103/PhysRevB.77.024101
[8] 张S.,夏C.,方N.:超声波宽带声学斗篷。物理学。修订稿。106, 024301 (2011) ·doi:10.1103/PhysRevLett.106.024301
[9] Fokin V.,Ambati M.,Sun C.,Zhang X.:局部共振声学超材料有效特性的恢复方法。物理学。版本B 76144302(2007)·doi:10.1103/PhysRevB.76.144302
[10] Milton G.W.,Willis J.R.:关于牛顿第二定律和线性连续弹性动力学的修正。程序。R.Soc.伦敦。A 463855(2007)·Zbl 1347.74080号
[11] 姚S.S.,周晓梅,胡国凯:一维质量-弹簧系统中负有效质量的实验研究。新J.Phys。10, 043020 (2008) ·doi:10.1088/1367-2630/10/4/043020
[12] Huang H.H.,Sun C.T.:具有负有效质量密度的声学超材料中的波衰减机制。新J.Phys。11, 013003 (2009) ·doi:10.1088/1367-2630/11/1/013003
[13] 刘志勇,陈春涛,盛鹏:局部共振声子晶体的解析模型。物理学。版本B 71,014103(2005)·doi:10.1103/PhysRevB.71.014103
[14] Hu G.K.,翁G.J.:关于随机取向椭球包裹体的Mori-Tanaka和Ponte Castaneda-Willis方法的一些思考。机械学报。140, 31 (2000) ·Zbl 0985.74056号 ·doi:10.1007/BF01175978
[15] Zhou X.M.,Hu G.K.:具有局部共振的弹性超材料的分析模型。物理学。版本B 79,195109(2009)·doi:10.1103/PhysRevB.79.195109
[16] Pao Y.H.,Mow C.C.:弹性波衍射和动态应力集中。起重机和;Russak,纽约(1973年)
[17] Ding Y.Q.,Liu Z.Y.,Qiu C.Y.,Shi J.:同时具有负体积模量和质量密度的超材料。物理学。修订稿。99, 093904 (2007) ·doi:10.1103/PhysRevLett.99.09390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