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性离散时变系统的控制方面。 (英语) Zbl 0657.93025号

考虑以下形式的线性离散时变系统\[x(k+1)=A(k)x(k)+B(k)u(k),\四元x(k_0)=x_0\ε{\mathbb{R}}^n;\四元y(k)=C(k)x(k)。\]导出了连续系统的时不变结果和类似结果的推广。不同的目标点问题(如输出可控制性、稳定性)用时变可控矩阵进行代数表征。目标路径问题(例如,从预先指定的时间点开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跟踪给定的路径)通过几何方法来解决。定义了一种时变子空间算法,用于检查目标路径可控性问题的可解性。此外,给出了目标路径可控性解耦和渐近跟踪的结果。
审核人:A.伊尔克曼

MSC公司:

93立方厘米99 控制理论中的模型系统
93二氧化碳 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
93C55美元 离散时间控制/观测系统
93个B05 可控性
93D15号 通过反馈稳定系统

关键词:

时间相关的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内政部:10.1109/TAC.1986.1104322·Zbl 0605.93008号 ·doi:10.1109/TAC.1986.1104322
[2] 内政部:10.1137/0319002·Zbl 0468.93051号 ·doi:10.1137/0319002
[3] DOI:10.2307/2296337·Zbl 0328.90039号 ·doi:10.2307/2296337
[4] 内政部:10.2307/2526260·Zbl 0424.90009号 ·doi:10.2307/2526260
[5] DOI:10.1016/0022-247X(65)90104-6·Zbl 0135.31301号 ·doi:10.1016/0022-247X(65)90104-6
[6] ENGWERDA J.C.,Cosor 86-08备忘录(1986年)
[7] ENGWERDA J.C.,Cosor 86-20备忘录(1986年)
[8] 内政部:10.1109/TAC.1967.1098737·doi:10.1109/TAC.1967.1098737
[9] 内政部:10.1109/TAC.1986.1104341·Zbl 0596.93008号 ·doi:10.1109/TAC.1986.1104341
[10] 卡尔曼R.E.,数学系统理论专题(1969年)·Zbl 0231.49001号
[11] KWAKERNAAK H.,线性最优控制系统(1972)·Zbl 0276.93001号
[12] 兰卡斯特P.,矩阵理论,(1985)·Zbl 0558.15001号
[13] LUDYCK G.,时变离散时间系统;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进展3(1981)
[14] MEDITCH J.S.,随机最优线性估计与控制(1969)·Zbl 0225.93045号
[15] 内政部:10.1109/TAC.1969.1099188·doi:10.1109/TAC.1969.1099188
[16] 内政部:10.2307/2296399·Zbl 0279.90006号 ·doi:10.2307/2296399
[17] PRESTON A.J.,《经济政策理论》(1982)·doi:10.1017/CBO9780511895753
[18] PRESTON,A.J.和SIEPER,E.,1977年,《控制理论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D.Pitchford和S.J.Turnovsky编辑(阿姆斯特丹:北荷兰),论文9,第215-255页·Zbl 0374.90016号
[19] 内政部:10.1109/TAC.1969.1099133·doi:10.1109/TAC.1969.1099133
[20] 内政部:10.1109/TAC.1985.1103859·Zbl 0574.93052号 ·doi:10.10109/TAC 1985年1103859
[21] 丁伯根J.,《经济政策理论》(1952年)·兹比尔0048.12803
[22] 内政部:10.1109/TAC.1976.1101210·Zbl 0324.93022号 ·doi:10.1109/TAC.1976.1101210
[23] 内政部:10.1109/TAC.1981.1102551·Zbl 0463.93020号 ·doi:10.1109/TAC.1981.1102551
[24] 内政部:10.1137/0324018·Zbl 0586.93027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37/0324018
[25] WOHLTMANN H.W.,J.经济学。第41页第39页–(198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